
除了空間展現歲月之美之外,MAD by Le Kief也讓飲食追求未來感,透過完整的Tasting menu套餐形式,建構出一場實驗性的當代餐飲體驗。

倘若以「從哪裡來」的身份談精緻料理,背後的掌廚者便是核心,而這次,我們找到了位於屏東的AKAME,想聊聊主廚彭天恩,以及團隊所做的一切。

由STAGE 5新主廚Jason策劃的最新系列以「秋季意象」為發想,將他對於南方的深刻體驗化作道道風景,選用高雄在地漁獲、南方當季海鮮、季節蔬果與世界頂尖食材等,並以當代精緻料理的烹飪手法創作出屬於秋季南島港都的全新創作料理。

這次與米其林一星餐廳LONGTAIL主廚Kin林明健合作居家料理線上課程,Chef Kin期望為居家餐桌帶來全新的飲食體驗,打破米其林料理給人遙遠的距離感,用愉快的心情享受料理過程和品嚐美食的樂趣。

今年的米其林指南是台灣餐廳入榜數最多的一屆,共計34間店家入榜,而以下,我們也將為你介紹今年首次入選的新面孔,以及本屆增設的「米其林綠星獎」、「米其林指南服務大獎」,「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等。

難得有機會享受一個人生活,為了展現獨居者的生活儀式感,太便宜的食物我不想吃,所以我整理了5間提供外帶外送的精緻料理,剛好適合一人份,也剛好適合今夜的獨居餐桌物語。

本次,就與我們一同看看今年有哪些餐廳成功摘下了星星?評審們對於新入榜的幾家餐廳又有哪些精彩的評價?

在這場期間限定的餐會裡,nkụ主廚Ernest要以故鄉新加坡為靈感,將經典多樣街頭小吃解構、重組,設計出涵括新加坡風情、台灣本土食材與特色精釀的歡快菜色,更將新加坡知名料理如叻沙(Laksa)、沙嗲(Satay)、烏打(Otak Otak)等風味小吃重塑為fine dining的樣貌,在柴燒的正宗本位下,於台北重現。

你能想像一堆散落在農地上、看似無用的無花果葉,經過廚師精巧的料理後,搖身一變成美味食物的一環,用另一種型態呈現在餐桌上嗎?而那些被淘汰的邊邊角角細碎豬肉,在主廚重新烹飪擺盤後,能再次以新樣貌躍上餐桌嗎?誰說過剩的食材就不能成為美味佳餚,從鼻子吃到尾巴(Nose-to-Tail)、從根吃到葉 (Root-to-Leaf),如何把食材的每個部位發揮到淋漓盡致,早已是全球趨勢。

2016年中秋夜,一群志同道合的餐飲圈好友齊聚同歡,那一晚大家彼此連結,互相鼓勵,並約定明年還要再聚一次。隔年,為了讓更多的餐飲人士加入同歡,於是擴大舉辦,原本設定200人的圈內活動,最後來了近400人一起同樂,變成國內餐飲產業前所未見的大派對,一個自主性發起的餐飲社群「Cookmania」就此成形。

源於法國的米其林餐飲指南,其評鑑標準多著重在食材、口味、料理技巧等方面,服務與侍酒並不在官方列出的評鑑標準中。然而大眾普遍認為這些食物以外的因素也微妙地影響了密探的評分。

「Longtail」字意為台灣特有種藍鵲、及東南亞的長尾船。代表Chef Kin運用各式在地食材入菜,展現台灣豐饒之美,也融入亞洲各地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