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插畫家Oscar Llorens毫不遲疑選擇了東京作為狂飲創意的甘泉美地,並挪用了龍貓、原子小金剛、Hello Kitty等大量知名的日本動漫角色,作為東京狂想之旅的摹繪與詮釋。

好萊塢要改編一部日本動畫的經典神作,然後竟然找了一個完全不懂日本動畫的導演來執導,而且他還明確地表示自己根本對《阿基拉》沒興趣、覺得它很無聊。這個消息還沒傳到日本本土,歐美網路上的日本動畫粉絲已經架好了攻城車與燃燒彈,集體向寇勒特瑟拉全力攻擊。

本次,我們為各位讀者整理了「澀谷PARCO」必逛的重點店舖,並藉此機會一覽精彩的《AKIRA》開幕首展。

有漫畫研究者便認為,大友克洋是日本漫畫表現史的一個分水嶺,甚至以「大友之前・大友之後」來討論表現手法的變遷。

從早先《SLAM DUNK》新裝再編版的發佈,到今回《AKIRA》2018年版本的回歸,都引起巨大的迴響,這些所謂的經典漫畫究竟如何影響人們?

大友克洋不採用少年漫畫常見的誇張大仰角來塑造英雄感;而是以俯角、紮實的素描構圖來寫實呈現。

過了30年,有許多動畫與電影比《阿基拉》更暴力、更情色、更加科幻與迷幻,但是沒有任何一部動畫,能像《阿基拉》那樣呈現一個紙醉金迷的破敗高速未來世界。

書與電影,向來是帶給創意人士靈感的最佳媒介,不同於紙本的二維邏輯,多數電影始於讀物,之後結合聲、光、影、音,讓觀眾能夠更全面性地了解創作者的通盤思維。今日,我們邀請到10位業內名人,為讀者推薦一部對其創作生涯有所啟發的經典電影:

無法否認如此特殊的聲響氛圍下所造就《AKIRA》脫俗神聖的情境。而這類的音樂是流傳已久,許多音樂家甚至歌手運用在他們自己的作品中,源自印尼的傳統音樂甘美朗 。

電影《阿基拉》(Akira)今年滿30歲了!1988年7月16日上映的《阿基拉》開啟了Cyberpunk歷史性的新一頁,但往前追溯Cyberpunk這個類型轟然而生的真正「原爆點」則是1982年:

大友克洋透露了《AKIRA》將與Supreme推出聯名商品,消息一發布到網路上,立刻成為最受矚目的話題。距離《AKIRA》的推出也過了數十個年頭,這部動畫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國內外的電影、動畫、小說都搶著向他致敬?

近日看到有不少評論文章是關於Netflix在日本大力發展業務,並一口氣宣佈和日本的動畫創作單位合作推出新動畫項目,日本電影評論家町山智浩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文化侵略等等。雖然就某個角度可以是這樣推演,可是作為普通觀眾,我們個人是樂見這個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