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海軍們打發無聊日子,蘭姆酒成了加勒比海上服役的「英國皇家海軍口糧」
Mojito
蘭姆酒一開始在歐洲是不流行的,歐洲人覺得那是不登大雅之堂是奴隸喝的酒。不過蘭姆酒與英國皇家海軍的淵源頗深,為了讓海軍們打發海上的無聊日子,在加勒比海上服役的英國皇家海軍口糧就是蘭姆酒,依照規定每天要發放一次半品脫的純蘭姆酒給海軍,結果酒喝多後,衝突事件層出不窮:

雖仍無力騎著掃巴飛,至少走出了新的章節:比想像中更荒謬的倫敦女巫故事
London's Witches
那些因巫術被審判的故事如今聽起來總有那麼點荒謬,例如Elizabeth Sawyer被處決,理由是她引誘一名叫做Tom的小狗來侍奉撒旦(大膽猜測撒旦是貓派不會接受這個提議)。

愛喝卻又不生產葡萄酒,在這找到喜歡的味道可是一門學問:3間倫敦專業wine shop
Wine Shops
在Pub密度比台灣便利商店還高,Wine Shops與賣酒的超市到處都是的英國,買酒從來不是個問題,如何在茫茫酒海裡找到自己喜歡的酒才是大哉問。

雖然經常無故停駛或容易迷路,不過倫敦地鐵站站台應該是全英國最整潔的地方
Mind the Gap
雖然有混亂的一面,不過倫敦是全世界最棒的城市,她擁有美好城市所該擁有的一切:綠茵。似乎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倫敦是世界上最不擁擠的大城市之一。

9月限定!從未開放線上訂購的LE LABO城市限定系列香氛,14款你都買得到
City Exclusives
這些LE LABO城市限定的淡香精,曾經是不論人們再怎麼好奇都不得其門而入的稀世珍寶。如今在整個九月,你能輕易將他們一網打盡。

泰勒絲新曲〈London Boy〉裡的倫敦旅遊路線到底合不合理?
About The Song
在泰勒絲的新曲〈London Boy〉發行不久後,英國網友超級認真地分析了歌詞中每一段路線,包括坐地鐵時間、交通費、以及路線上是否合理順路,在推特上被瘋狂分享。

倫敦最酷的屋頂酒吧與一眾文青潮店,讓當地居民的樣貌越來越模糊
Where The Locals Go?
都市「仕紳化」在倫敦直達高峰,在文青潮店林立的同時,也出現抗議民眾認為價格高昂的文青小店開在人均收入最貧窮地區實在諷刺,而逐步提高的房價也慢慢的趕走原來窮困的居民。

依通勤時間決定小說篇幅:倫敦地鐵站出現了一台「故事自動販賣機」
Short Édition
據Short Édition統計,故事自動販賣機自推出之後,已經累積了超過1,900萬篇的總印製量,讓更多人重新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

電影沒演的暗黑倫敦:凶刀、硫酸、機車搶匪,和不配槍的英國警察
Dark Side of London
這座城市,雖然不像小說筆下的壞蛋猖獗,日常中的小奸小惡也夠氣人,從青少年的持刀犯罪、近來越發「流行」的潑酸,到連當地人都頭大的機車搶匪,以不配槍聞名的英國警察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倫敦暗巷買醉|藏在民宅、早餐店、菜市場裡的秘密酒吧
secret bars
在倫敦,有些酒吧進門前得說出通關密語、有些得要穿過早餐店的冰箱,雖然看起來十分浮誇,但倫敦酒客最喜愛的,其實還是往「角落」鑽。

如何穿得像個倫敦人:全身黑、七彩襪,跑趴時猖狂的「賣肉」
Dress Like A Local
倫敦人非常壓抑,這個城市在平時——尤其男人——只能在襪子上做做花樣,唯有兩個例外:耶誕節的「醜毛衣大賽」和跑趴的時候。

嚴禁賭博、飲酒和罵髒話:倫敦運將專屬的「百年食堂」
Cabmen's Shelter
如今這些仍在營運中的Cabmen's Shelter已被政府列為二級古蹟,每年皆需要花費約30萬英鎊整修維護,儘管如此,倫敦人仍認為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小屋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資產,更是這些孤獨的計程車司機們的歇腳的好去處。

科學時代的「鬼文藝」:只要將對鬼神的恐懼拿來開開玩笑,好像也就真的壯膽了一點
Cock Lane Ghost
當時有個「科學測試」是這樣的:去庫克巷與鬼相約,在某日某時到她葬身之處,即某教堂地窖的棺材旁邊,敲響一聲棺木。

專為葡萄酒愛好者量身打造的俱樂部:倫敦67 Pall Mall
THE CLUB
67 Pall Mall是間由葡萄酒愛好者所成立的俱樂部,宗旨在於讓會員能以合理的價格享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釀。俱樂部位於倫敦市中心St. James Street及Pall Mall的轉角,距離白金漢宮或著名的Picadilly Circus均僅咫尺之遙。

玩偶背後都真有其「狗」?到《犬之島》倫敦特展,一窺幕後製作祕辛
Isle of Dogs
置中名導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新作《犬之島》(Isle of Dogs)上映在即,在此之前,讓我們先從位於倫敦的快閃展覽,一窺這部動畫背後的製作祕辛!

廢棄法院、24小時音樂酒吧:倫敦5間獨具風格的青年旅店
Hostels in London
居高不下的房價及旅館價格,一直讓倫敦成為許多旅人的一大負擔,對這座偌大城市所提供給我們的養分,人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多元及精彩的一面,恨的是自己荷包不夠深。
友站推薦
-
英國、比利時議員放話「一到歐洲就逮捕」,新疆自治區主席吐尼亞孜傳取消訪問歐盟行程
-
意圖使人飢餓!頂級主廚視角幫你準備午餐
-
倫敦電影節(下):實地參展經驗分享,拓展台灣影視工作者的視野與創作
-
倫敦電影節(上):影評人發起「擁抱影展的影展」,如何在世界浪潮中確立定位?
-
香港歌漂遠洋彼岸(三之三):洋紫荊他鄉盛放
-
「罷」不列顛:平均每月近七次罷工,為何人們仍同情且支持罷工者?
-
去年槓上倫敦交通局,官司出爐:Uber 可繼續營運!
-
帶優勝去倫敦科技週!英國創新科技競賽首度在台舉辦
-
倫敦電動公車明年將搭載音效工作室製作的專屬人工噪音 避免低速行駛發生事故
-
Uber無法在倫敦取得營運執照 印度叫車服務Ola將趁勢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