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而細緻時而咆哮的薩克斯風手——喬.韓德森
Joe Henderson on Verve
2017年的4月24日,是我最喜歡的爵士薩克斯風手喬.韓德森(Joe Henderson)的80歲冥誕,老喬的聲音暗沉且表情細膩,樂句充滿彈性。作曲的架構和即興的鋪陳也相當有一套,影響了其後幾乎所有的薩克斯風手:

被誤解的爵士樂:不是咖啡廳的背景音樂,而是庶民發聲的語言
Jazz is Black
爵士是庶民發聲的語言,當然有像Bill Evans那樣抒情的表達方式,可是爵士更常是黑人抗爭的敘事。日子是那樣地苦難,那樣深邃不可見的黑,如何不用盡全身的力氣來歌唱呢?

若她是白人,她將會是瑪丹娜:讓爵士樂大師也甘拜下風的放克女神——Betty Mabry
Betty Mabry
在爵士樂界呼風喚雨的邁爾士絕沒料到,自己竟然無法掌控年輕的新婚妻子;反倒是貝蒂受不了他的老土打扮,毫不留情把衣櫃裡一整排高級禮服扔掉,從此邁爾士的形象徹底翻轉,蒼蠅眼鏡、印花披巾和喇叭褲讓他再度躋身潮流尖端。

《尋找約翰柯川》美國爵士樂手傳奇:音樂和靈性的追尋寫在他的DNA裡
Chasing Trane
身為爵士薩克斯風手的我,對於柯川的作品和演奏手法早就如數家珍,也閱讀過許多相關的傳記和訪談、錄音、影片,電影裡面提到的各個事件對我來說早已不陌生。但是片中高明的編排敘述,還是會讓你產生彷彿親身經歷了柯川人生中重大事件一般的臨場感,是我覺得所有柯川紀錄片中最具電影感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