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你點不到經典調酒,想喝經典調酒、暢飲、三五成群,外面大把酒吧等你光臨。ROOM by Le Kief絕非為了賺你三杯酒錢,反倒是你,會賺到「原來如此」的飲酒模式。它不是你心中理所當然好喝的酒吧,而是一間會令你感到有趣,甚至下回想來看看還能變出什把戲的前衛酒吧。

你對香料有什麼樣的想像?是調味品?是點綴?又或是某種讓人上癮的味道?座落於南京復興的餐酒館Spice Cuisine,以香料入調酒,打造12款以世界命名的特色調酒。

啤酒、調酒、日本酒,無論你是哪種酒的愛好者,在家飲酒當然要想盡辦法讓酒更好喝。本次,編輯選出了以下幾種質感飲酒工具,收齊它們,成為家中的專業bartender:

名稱取自於《本草綱目》的本草派對,要以調酒、調香,與藥材創作,顛覆眾人對於漢方與南北貨的既有印象,讓人們用全新的面向去認識迪化街。

在倫敦,有些酒吧進門前得說出通關密語、有些得要穿過早餐店的冰箱,雖然看起來十分浮誇,但倫敦酒客最喜愛的,其實還是往「角落」鑽。

現今調酒趨勢結合了在地食材凸顯「風土」,更講究細節。但飲酒文化不到百年的台灣,如何孕育出這些優秀的國際調酒師?他們又如何運用調酒讓世界看見台灣?調酒師這個職業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台灣早期的酒吧長什麼樣子?讓我們透過一則則豐富有趣的調酒師故事,重新走一遭台灣歷史,聽聽從二戰至今發生在台灣的酒吧故事。

在調酒中加入Sonic Youth音符的蘿拉冷飲店、融合藝廊與旅宿的小島茶酒,在那些 想喝一杯的夜晚,還有哪些酒吧值得一去?

「所謂的A better meal到底指的是什麼?難道是那些華麗的烹調技法、刀工,與擺盤而已嗎?這一切真的能讓人吃得放鬆、喝得開心嗎?」這是Testing Room想提出的問題。

左手承攬法式餐廳Chou Chou,右手創新異國風酒館Longtail, 一窺林明健主廚Chef Kin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找尋熱情揮灑的美味平衡。

飲食風潮如同時尚與彩妝,隨著時日改變。有些餐點可以亙古流傳,也有些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收集了1970至1999年間的流行食物,或許你也能從中獲得窺探出當時食物與生活之間的流行線索。

Continue? Gaming Bar是由四位喜歡喝酒、也喜歡電玩的同學兼朋友所共同創立,他們將原本就不相違背的「酒精」與「遊戲」這兩種快樂元素結合在一起,希望能把每天在做的工作,都當作是場派對。

一間酒吧最吸引人的是什麼?酒好喝,氣氛佳,還是Bartender很迷人?這三者都可以成為影響選擇的原因,但最後一點才能讓其成為酒客心中不可不去的喝一杯首選之處。

《謀殺綠腳趾》和《冰血暴》(Fargo)、《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構成柯恩兄弟的犯罪三部曲。The Dude就像是《險路勿近》中冷血殺手的反面人物,用及時行樂來面對這不可預知、不再有規則可循的瘋狂世界。不過《謀殺綠腳趾》沒有像另外兩部電影那樣叫好又叫座,White Russian這杯雞尾酒的二度就業終究未能一戰成名。

如果你喜歡調酒,或想要經營一間酒吧,不妨聽聽「最有想像力的調酒師」Ran Duan談談他的酒吧經營之道。調酒是本應迎合客人的喜好,而不是照本宣科把酒依照教科書比例調出來。

1953年出版的《皇家夜總會》是第一本龐德小說,當時就出現了「Shake it very well until it's ice-cold.」的說法。而《Dr. No 第七號情報員》則是龐德第一次指定他的馬丁尼要「Shaken and not stirred.」,從此之後,這句帥氣的台詞就成了調酒師的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