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Feb, 2021
Yoshitomo Nara
比起被高掛在美術館,作品在反核遊行裡出現更令他高興——如少年般彆扭的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曾形容,爆紅的焦慮心情像是「一個獨立樂團,剎那間受到大眾歡迎、變成主流樂團」一般,原本一直都是隨性地活著,突然被社會收攏,自己的東西不再屬於自己。

31 Jul, 2020
In-Between
不是這裡也不是那裡:在藝術家Spime的作品中,尋找位於「之間」的場域
對Bernice Liu來說,把各種場域以拼貼態樣鋪排在一塊的矛盾感值得細細玩味,並能探索這種價值觀辯論下所形成的新觀點。

20 Jun, 2020
Listen to the Universe
撥電話給正在融化的冰川,聽聽它融化前的遺言——Katie Paterson藏在潟湖中的作品
無論是冰川、宇宙、太陽、還是星子,Katie Paterson以藝術為載體,將那些你我無法觸及的遙遠故事拉近至我們可以觸碰到的範圍。

09 Jun, 2020
Spencer Little
以天空、街景作為畫布的鐵絲藝術家——Spencer Little
從知名地標艾菲爾鐵塔到不知名的洞穴,都可以看到Spencer Little的作品,等著大家發現藝術家的巧思。

26 May, 2019
Edvard Munch
「追求完美只會阻礙創作」孟克給新手藝術家的三大建議
「許多藝術家都非常認真地工作,致力於繪畫的完成,為了追求永恆,卻讓畫作失去火力。事實證明,該創作會變得無聊且糟糕。」孟克曾這麼說。

05 Aug, 2018
Frida Kahlo
殘缺身體也無法禁錮的自由靈魂:芙烈達卡蘿萬花筒般的生命故事
Frida Kahlo的一生充滿過於濃豔的傳奇色彩,而世人多是藉由其畫作認識她;但藝術家真的誠實地將自我表露在創作之中嗎?

14 Jun, 2018
Tetsuya Ishida
死後才被注意到的藝術家:石田徹也筆下的孤獨與掙扎
講到石田徹也,不免在心中嘆了一口氣。猶記初見他作品時,其中的憂鬱、孤獨、備受壓抑下的扭曲和掙扎,直到此刻,仍深深地被撼動著。

08 Feb, 2017
Living in London
台灣人的東倫敦藝文生態側寫
在台灣,人人都想要自由,卻總是用自己的意志去界定自由是什麼。到最後形成一個又一個山頭,互看不順眼。這並非政府或法律、甚至社會給予的限制,通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友站推薦
-
《愛・慾 浮世繪》:在許多圖畫中即使我們看不到性,性卻隱含其中
-
《愛・慾 浮世繪》:江戶時代的手淫和情色否認
-
【專訪】藝術收藏家周杰倫:有時候天分是危險的,而勤奮、不斷地用功可以用來保護天分
-
【展覽】《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自我營銷或是當代藝術的實踐?
-
【Wired 硬塞】NFT 掀起的加密藝術熱潮,讓地球都「沸騰」了
-
《法國經典建築紀行》:羅浮宮與龐畢度中心,看見法國建築的不同凡響
-
區塊鏈認證的十秒短影片 NFT,創下拍賣近 2 億元天價
-
《當代藝術市場瘋狂史》:高古軒在草間彌生80歲那年簽她時,她是個特立獨行的大怪咖
-
《神的兒子:埃爾.格雷考》:西班牙文藝復興代表藝術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