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刊物從嘉義自成一格的生活風格出發,透過深入在地的眼光,呈現屬於這座小城剛剛好的生活哲學、曖曖內含光的城市樣貌,在展現的風格美學之餘,也持續凝聚地方的認同感,成為更多人認識或再探嘉義的理想途徑。

關於《Capsule》雜誌正式進軍亞洲,創辦人Alessio Ascari表示:「我們時常從亞洲文化中得到靈感,所以當初計劃走進不同亞洲城市跟大家分享和展示《Capsule》的時候,是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

在官方聲明中,守谷聡除了向一路走來讀者、客戶、員工的支持表達感謝之外,也透露此次決定的動機除了是為了重新審視自身,思考未來時尚媒體的型態。

店主從不介意拆開包好的雜誌給有需要客人翻閱,偶爾也會翻起書架,將其他雜誌一併介紹——這大概也是客人們之所以那麼喜歡日本書蟲的原因。

就在日前,《Perfect》終於發布了以「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為主題的創刊號。

史上第一本近似「雜誌書」的誕生,並不像晚近MOOK多半訴求生活風格、時尚品牌或消費情報等軟性主題,竟然是相當嚴肅、兼具新聞報導與史料收藏價值的內容,並因此掀起一場出版革命。

智源這本地重要的潮流文化傳播者即將引退,但這篇訪問無意傷春悲秋,地球在轉、時代在走,這是定律、是常態。更值得我們在意的是,好的內容,何去何從?

不能說有多詩意,但是那種介於戀人與朋友之間、糾纏態的口吻絮絮叨叨地,好像有點曖昧,卻又很貼心,然後你可以從這些話語給出的畫面中,拼湊出一個城市女孩的樣子。

去年12月,Emanuele Farneti與其他25位國際版編輯共同宣示,2020年1月份出版的義大利版《Vogue》雜誌,從封面到內頁都將不會使用任何照片。而就在今年1月7日,Emanuele Farneti兌現了他的承諾。

一直有存亡危機的兒童雜誌出版產業,藉由與企業品牌的合作,成功做到連大人都相當期待的行銷策略。
![[sunmai_life][789]332A8670](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smygrdq217mj7arqs3kz1jkshh7u4e.jpg?auto=compress&h=90&q=80&w=150)
延續「boven雜誌圖書館」的概念,去年在圖書館樓上開幕的「boven cafe」自許為「靈感的場所」,店內除了定期展出主題雜誌,同時滿足大家交流互動的需求。

在充滿魔法的美麗雜誌背後,雜誌工作者的世界,往往是一個瘋狂、糟糕、時而單調的密室,他們不見天日地埋頭苦幹,與雜誌光鮮的模樣截然不同。

春天時由「貓村小姐」擔任主編所企劃的百回紀念單元「貓村茶室」造成廣大迴響,許多讀者紛紛表示「好想看到貓村茶室實體化!」於是,配合《Casa BRUTUS》創刊20週年慶活動,「貓村茶室」終於在這週末正式以實體登場!

在這個寒冬市況中,還有人願意為時尚光譜末端的大叔們出雜誌嗎?有的,有一群瘋子,為大叔們開了一本新雜誌,從名稱上就有十足的大叔味:《昭和40年男》。

大家在再熟悉不過的品牌Carhartt以製作工裝起家,並隨著時代不斷調整品牌策略,推出了深受各路潮流人士與大眾的喜愛、適合日常穿搭與街頭風格的休閒系列Carhartt WIP。

今日的大消息無非是近期媒體市場的縮影,網路時代走向了白熱化,媒體透過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大肆散播新聞訊息,傳統的紙本雜誌面對著銷售數字苦撐,也終於來到了低頭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