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LE LABO城市限定的淡香精,曾經是不論人們再怎麼好奇都不得其門而入的稀世珍寶。如今在整個九月,你能輕易將他們一網打盡。

第二次離開,我體無完膚卻想要成為太陽,人是否遇見艱難,才更能看見勇敢,是否只有面對,才有機會創造不平凡。

儘管近來各種街拍攝影師或相關媒體平台,不再對如獲至寶般,保持著對Eugene Tong居高不下的曝光率,但這依舊不妨礙他以「最會穿衣亞洲面孔」,抑或「最會穿華人型男」這樣響噹噹的名號,被人們繼續談論著。

中國城特有的生活習慣吸引MOMA發起「Welcome to Chinatown-Chinatown Walk」計畫,邀請插畫家Dingding Hu參與,描繪街道框景,華人喜愛的用餐圓桌、舞龍舞獅、象棋、算命仙人,都被視為創作的靈感縮影成插圖,驚喜地出現在唐人街的各個街角。

雖非出身自紐約,但從本次的地鐵佔領與遍地開花的紀念活動看來,在此生活20餘年的大衛鮑伊已是市民們心中一道無可取代的城市風景,藉由與城市結合的回顧特展,更似乎真的在向市民們宣告:「David Bowie is here」

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逝世至今已30年,在2017年紐約蘇富比夜拍以超過1億美金創下美國藝術家最高價紀錄,這次登陸英國倫敦,在巴比肯中心舉辦大規模個展。

World of Niché這家球鞋店沒有Facebook、Instgram社交平台,沒有展示鞋款的官方網站、沒有酷炫的新品發表會,唯一有的只有一個預約網站,但站上沒有任何其他資訊與圖片。

說到布魯克林,你想到的可能是髒亂、貧窮、危險,但那些早已經是過去式了。近年,許多藝術家因對曼哈頓濃厚的商業氣息感到厭煩,轉而進駐了這塊區域,使得現今的布魯克林瀰漫著一股大膽又輕鬆的年輕氛圍,若想體驗這座城市的生活,入住Wythe Hotel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來自台灣的女藝術家何孟娟,用鏡頭記錄下了居住於紐約「魏斯貝絲」藝術公寓內的年長藝術家與他們的日常居所,她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每位藝術家獨特的生命故事,記錄下這些藝術家如何在資本主義主流的曼哈頓中跳脫生活框架,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並影響整個城市。

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策畫的川久保玲特展,被譽為2017年必看展覽之一。本次展覽主題為〈Art of the In-Between〉以9項二元分類、140件經典創作,一窺川久保玲(Rei Kawakubo)40年來創作精華。

距2012年師大地下社會關閉至今已近五年,連同整個師大夜市也改頭換面;而在紐約的地社「Death By Audio」也在雷同的時間點,面對有天將消失的處境:《再見地下布魯克林》

Jean-Michel Basquiat是80年代紐約傳奇的藝術家,他的塗鴉創作更是眾多品牌的靈感來源,大膽的作品風格和鮮豔的色彩,讓一般人也難以忽視,其罕見而不易理解的特質,讓Basquiat在未成年就已成名。

以鹽結晶為發想的儲鹽站是紐約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除在特殊的外觀打破傳統印象之外,與空間功能連結更深具意義,獲得無數建築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