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透過貼近且私密的訪談,集結藝術家南戈丁(Nan Goldin)珍貴的攝影作品與抗爭行動的直擊畫面,交織成一首生猛卻又靜謐的安魂詩篇。讓所有的美麗與血淚,終將化為療癒、信念、認同及永恆的愛。

來自英國的金.隆吉諾托共拍了5部關於日本的紀錄片,記錄下日本女性為主,但特別的是這些女子不甘於被稱為「女子」。事實上,無論她們是否甘於被稱為「女子」,她們都不符合日本社會給女性所下的定義。

從導覽員到研究員;修復師到裱框師,懷斯曼讓我們看到許多平常參觀美術館時不會看到的「日常」——這些小而瑣碎的工作細節卻是對於一座美術館營運極為重要的部分。

這樣的比喻或許有點誇張,但庫哈斯在資本主義傳媒奇巧誇耀的推波助瀾下,又那麼有實踐力,他真把超現實世界帶進我們的生活。

一開始,我確實抱著對於社會攝影或是現代主義攝影的弘大企圖的不耐出發,但是當這個使命感被摧毀了,我忽然覺得手足無措。

在這裡,人們可以逃脫原生家庭的窠臼,尋找想像,雖然這是短暫時間中的遐思,出了旅館大門還是必須去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但愛情賓館確實給了人們一個容易躲藏,也可以讓自己放鬆的地方。

本來被以為會當歌手、大學時常爛醉、駐巴黎時工作的報社還倒閉——馬奎斯怎麼變成馬奎斯的?

日本人以嚴謹的傳統和對時間的敏銳度感到自豪,連在京都批發市場採買的人,都能輕易說出「外國料理沒有季節感」這樣的話。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影音串流平台之一,Netflix當然也不落人後,在YouTube上釋出了4部紀錄影集與6部紀錄片,讓沒有帳號的觀眾也能免費享用。

我們選出今年Netflix推出的9部精采紀錄片電影或影集,在你厭倦又看過一部才剛開場就猜到結局的好萊塢電影之後,不妨讓這些製作嚴謹的紀錄片,開創你的視野。

「我們已經看過許多,於片頭宣稱『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Bart Layton認為,這會讓人們在觀影過程中,對電影帶有多少戲劇化的成分抱持疑慮。「我覺得這個故事足夠特別,不必再過度誇大或改編,所以我想透過混入真實人物的手法,不斷地提醒觀眾『這些事是真正發生的』。」

音樂與電影向來密不可分,以「音樂」為主題的紀錄片,更是讓樂迷一邊享受音樂美好,一邊透過電影了解音樂人們的心路歷程。

出身勞工階層的服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憑藉天賦異稟及堅毅性格,在1990年代末期躍上檯面。大膽剪裁及奔放創意,被稱為「英國時尚的叛逆份子」。然而鎂光燈外的他,伴隨名氣與隨之而來的重重壓力,身心也逐漸瘋狂崩毀......

台灣現在估計有20餘種宗教,宗教多元指數為全球第二。台灣這塊土地,如何乘載這麼多種的文化與信仰?透過訪問紀錄片《與信仰對話》的創作團隊,監製李崗與王盈舜導演,希望可以從台灣宗教多元共處的特色出發,讓我們看見信仰者是如何依循著生命座標向前,更加進一步地相互對話、調和。

看建築電影也要挑人和挑片,雖然建築與電影聽起來並無直接相關,但同樣都是將飄渺概念構築成真實的歷程。

身為爵士薩克斯風手的我,對於柯川的作品和演奏手法早就如數家珍,也閱讀過許多相關的傳記和訪談、錄音、影片,電影裡面提到的各個事件對我來說早已不陌生。但是片中高明的編排敘述,還是會讓你產生彷彿親身經歷了柯川人生中重大事件一般的臨場感,是我覺得所有柯川紀錄片中最具電影感的一部。

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獨自一人禁閉在旅館房間中長達一個月。隨著他的猝逝,發生在那個房間的事成為永遠的謎。還好他身後留下一本充滿妄語塗鴉的筆記本,為我們留下隻字片語的解題線索。
友站推薦
-
【關鍵專訪】《他還年輕》吳晟:拋開「北農風雲」不是放下或原諒,而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
-
【專訪】詩人吳晟:寫詩不只是文學創作,也是社會參與,是對土地深情的凝視
-
親港府立場紀錄片《春,又見香港》,被發現創作者身份成疑
-
【紀錄片】《草原上,我們開始跳舞》:如今那裡只剩一片平整的綠,以及「華山草原分屍案」的陰影
-
紀錄片《大谷翔平:棒球巧匠》繁體中文版上架 見證一位球員成為傳奇的旅程
-
在「我」不在的時代:三部紀錄片透過身體經驗切入,探問女性身份與社會關係
-
【影評】《別回頭》:風起雲湧的六零年代,紀錄巴布狄倫的搖滾與未知
-
【影評】紀錄片《還有一些樹》:在種族以前,你得用手指去指
-
【TIDF專訪】《布洛卡區》導演蘇明彥:矽膠娃娃旅館的客人,男男、女女、男女、情侶,各種群體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