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到馬卡龍,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巴黎的馬卡龍「macaron parisien」吧,不過遍及法國各地的馬卡龍,比例及作法有所差異,便造就了各式各樣的風味及口感。

與其說法式甜點是一種甜點類型,更不如說是一種堆疊風味、建立結構的系統。

「CUPETIT卡柏蒂精品甜點」大安旗艦店全新裝潢,時尚輕奢的內裝搭配精緻甜點與優質服務,打造極佳的顧客體驗;持續精進的口味研發與禮盒品項,也為喜愛卡柏蒂的顧客奉上最好的商品。
「土生土長On the Ground」與「COFE喫啡茶咖」,前者從米、油、鹽、醋、茶等日常茶飯事中下手,植入對土地的關注;後者則以「品味」切入,將台灣的精品茶及咖啡從杯飲轉換為「吃」的形式品嘗,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中受到極大矚目。

菓實日會在作品「命名」上用心,引起消費者興趣。「珍珠半糖去冰」融入了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手搖飲料店點餐場景,「家吶子」則是以菓實日所在地南萬華的平埔族語舊稱「加蚋子Ka-la̍h-á」為名。

在cineca這些百看不膩的甜點當中,不乏令人驚豔的作品出現,像是靈感是來自《尋找希微亞》的Herbanium,就利用花卉、草藥等封印在透明紗糖菓子裡無論是直接吃又或是加入熱水、熱茶等都十分適合。

苦甜的酥脆外殼、香氣十足、濕軟如布丁般的口感,今回,我們就為各位甜點控盤點了6家台北必吃的「可麗露名店」。

當甜點師還有一個好處,如果比較傳統的長輩問:「妳學這個幹嘛!能吃的飽嗎?」我還能理直氣壯地回答:「能啊!」

家家其實都有一位「葉問」,為了每個人對於不同料理的嗜好,不論是中西風味、濃淡鹹甜,這位料理高手都要能夠熟稔地「見招拆招」。想要快速打通烹飪美食的任督二脈,就需要一個擅長精巧調理食材的食林高手。

每⼀個活在這個世代的⼈,都乘坐著⾼速列⾞在旅⾏,各種資訊以光速傳播給我們,每個居住在⽔泥城市裡的男⼥匆忙渡⽇,在越來越少的時間內努⼒做更多的事情,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速⻝⼈類」。

專賣可麗露的CANELÉ du JAPON除了招牌口味的原味,炎夏的月份會有法國Guérande鹽味,秋季的時候又會有無花果或芝麻味,更有以地域旅行為主題的特別口味,每次來到都有不同的驚喜。

甜點藝術師Makito Hiratsuka平塚牧人用甜點蓋建築,宛如詩篇的作品令人驚艷。
巴黎的甜點店雖然多,但其實認真要找個能好好坐下來喝下午茶、一邊享用美味甜點的地方,選擇說不定還沒有台北那麼多。因為當地的消費習慣與台北不同,90%的甜點店(Pâtisserie)都只有提供外帶的服務,大部分人會將甜點帶回家中。如果想要找有內用座位品嚐下午茶,除了咖啡店(Café,但僅提供簡單甜點)外,那得認明是有「Salon du thé」(茶館、茶沙龍)的地方。

在他們自己開店之前,Broken Biscuits的美味甜點早就已經出現在其他巴黎知名咖啡店,如TenBelles、Fondation、Honor、Loustic的甜點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