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覺得BEAMS JAPAN企劃的內核,並不在消除在地商品的『土』,反而是在刻意放大『土』的概念。

日本一位禪僧在習得了味噌製作的方式後,回到日本後,在紀州的湯淺教導村民如何製造味噌時,偶然發現了桶子下面累積了許多的褐色液體,這就成了日本最早醬油的開端。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城崎溫泉,城崎文藝館以「書與溫泉」為題行銷城市,甚至推出了以毛巾為書封的小說。

下雪所造就出的銀色世界是許多人選擇在寒冷冬天赴日的原因,本回整理了6個只有在冬季才看得到的景色,只要看過的人都大呼難忘!

這次《國家地理雜誌》提出的「最佳旅行景點」清單,2020年必知必去的25個景點。

一次網羅四家日本的「%Arabica」店舖,從下雪為主題的店面、座落在百貨公司裡,再到古色古香的街道,各具特色。

日本有八成的學生制服都是由日本岡山製造,何時從和服變成現今的立領制服,其中的文化差異造成什麼影響,值得一讀的日本學生制服演變。

旅行的樣貌很多種,其中最迷人之處便是身處異地所感受到的一切不同,巧妙的轉化了心情,也補充了全新的能量。過去,在行程安排中總是擔任工具性角色的旅館,如今已經成為旅程的亮點。

作為亞洲電影大國的日本,光是平成最後一年,便有613部日本電影、579部西洋電影在日本上映,但是日本國內可放映的總銀幕數卻只有3561個,洋片與日片搶觀眾的煙硝味,儼然讓電影院成為新的戰場。然而,當外國電影來到日本之後,面臨的卻是「上映日期總是比其他國家晚」、「日本版的海報設計超級俗」、「片名翻譯令人哭笑不得」。

所謂的看電影,不外乎就是看場次、買票、走進影廳。但是作為亞洲電影大國的日本,光是平成最後一年便有1192部電影在日本上映,總入場人數約1.6億人次,於是乎,光是「看電影」此單一動作,基本上已延伸成買票前、看電影、出場後三大不同於台灣的觀影文化。

日本地方刊物的功能與價值是什麼、有哪些新型態的嘗試?而遠離媒體資源中心的地方刊物,該如何生存?地方刊物與「地方創生」的關係又是什麼?在《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作者專訪與書籍中,影山裕樹提出了他的深刻觀察。

1984年正式出道後,櫻桃子在1986年開始繪畫漫畫《櫻桃小丸子》,創作以童年時期的經歷為藍本,也陪伴許多讀者度過童年。

一個偏鄉小鎮該如何吸引觀光客?很多時候是在地的農產品。新鮮的農產品與香甜多汁的水果,拉扯著觀光客的胃袋千里而來。

「他把我稱呼為『老子的女人』,或是說『因為有繆思,所以我不能死』,好像我是他最重要的女人」,不過也有些時候,KaoRi又被叫做「妓女」「連公寓都沒有必要買給她的女人」。

「大沢温泉」只有一間旅館營運,但分為三個主要部份,我們選擇了當中最有趣的「湯治屋」去體驗一下日本的「湯治」文化。

超級市場儘管在日本已經發展出多種形式,但歷年來主婦們最熱門的超市關鍵詞,仍然非「コスパ」莫屬,コスパ即是Cost & Performance的簡稱。不管是性價比或是CP值,對於斤斤計較的主婦來說,便宜最重要,有賺到才是王道。今天要介紹遵循這條王道路線的一間連鎖超市,這間超市所販賣的某種商品近年來成為主婦的最愛,一上架就立即被橫掃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