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瀨戶黑的深黑色茶碗以及濃綠色的織部茶碗與花器,特別受到武士與茶人愛用。一次世界大戰,原為餐具出口的歐洲各國忙著打仗,意外促使了日本陶瓷的發展。

就如同店鋪的名稱意涵——生命一般 ,elävä I & II透過對生活美感的著重為來訪人們的日常重新注入嶄新生命。

在うつわ祥見(UTSUWA SHOKEN)裡,祥見女士所挑選的陶藝家作品皆具有一種純粹之美,使用起來也令人心曠神怡。這次,你可親自在台灣近賞他的陶藝選品。

時間可以帶走很多,亦可留下很多,而時間之於器皿,則是痕跡與情感的刻畫。對於台英混血的品牌yenchen&yawen來說,時光的流淌更是其創作者周雅雯特別著迷的特徵。

曾為VVG好樣秘境、AVEDA、URBAN RESEARCH等品牌擔任空間佈置,並長期於小器生活開設花藝課程的日本花藝設計師嶺貴子(Mine Takako)選在鮮花綻放植物香氣飄然的春天,將第一次的個人獨立空間落腳於台北。

設計最重要的環節是脈絡。要創作出結合傳統又符合當代應用的生活用品,必須要回到每個品牌怎麼從傳統找元素做設計,如何和製造工廠磨合創新的思考脈絡與設計製造過程。揭露品牌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幕後過程,才能理解台灣設計變身成為當代存在的真實樣貌。

也許是一直在旅行的關係,我覺得我並不一定要屬於一個特定的地方,慢慢的這種想法也融入到了生活裡面,或許這也是我那麼喜歡蒐集來自世界各地生活器物的原因吧,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地的生活,好像真的回到了那個地方一樣。

在沖繩這座位於日本與台灣之間,有著陽光、白沙灘、仙人掌風情的島嶼上,自2017夏天起,出現了一間從多樣貌的生活風格型態中,選出與「喝」相關連的事物,提出新生活提案的空間:LIQUID

從有記憶以來就喜歡器皿,從不諱言對器皿的由衷熱愛,這是鐮倉うつわ祥見的店主-祥見知生。

吉田直嗣在東京造型藝術大學念產品、室內、傢俱設計等,當時接觸所謂的「設計」都是偏向繪圖、概念等發想、成形,卻缺乏實際從頭到尾做出物件的經驗。而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陶藝之後,他赫然發現,比起用電腦繪圖,從零開始的創作、從頭到尾完成親手完成一件作品,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學生時期的小澤基晴是個在社會上找不到立足點與自己價值的尼特族,而那時候交往的女友卻正好是美術大學的學生,看著女友談論創作時熱衷的神情,讓小澤先生心生嚮往,於是有了:「如果可以真正做出一個什麼樣的物件出來,對社會有貢獻的話,人生好像就有意義。」的想法。

曾圓善原來在外商廣告集團工作,會接觸到金工是一個湊巧的契機,最初是因朋友的邀約而陪同報名金工課程,誰知道一個嶄新的世界竟然就這樣在眼前翩翩展開。起初她完全是個門外漢,然而這件事卻有如命運中早就設定好的安排,開啟了她的興趣與天份,也因此有了現在的圓善藝坊。

從以電腦繪圖的平面設計師到手做陶藝家,池田優子在自家的倉庫中自學陶藝,別人在學校兩三年就可以學成的技術,她卻花了5倍的時間摸索。這樣的曲折反而讓她慢慢地發展出自己創作的工序與風格,並將自己的靈魂與人格特質注入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