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Search

wixk0jk0q9xyjd0rq4nv50ypjudyyt.png

改寫龐德女郎形象:安娜德哈瑪斯如何成為《007:生死交戰》裡最耀眼的龐德女神?

Ana de Armas

安娜拒絕龐德女郎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外貌稱不上完美。她有更正當的不滿理由——就如這麼多年來,許多女性觀眾不喜歡龐德電影的理由。

3x3fy9p6ktx1qc4uqdsm3w7zcjjyhu.png

「他的性感、他的神秘都在那幾個音符中」讓作曲與編曲家爭執不下的〈詹姆士龐德主題曲〉

Bond, James Bond

多年後,〈詹姆士龐德主題曲〉不僅從未過時,更持續存在及影響續作的配樂及主題歌曲調性,它的地位就和那句簽名標語「龐德,詹姆士龐德」一樣無可取代。然而作曲家與編曲家的功勞誰大,卻也引發爭議,究竟哪位配樂家最配戴上這頂桂冠呢?

8pgcplfjxjqrufr13evhv82cajiytd.jpg

讓人們從攻擊龐德不遺餘力,變成捨不得他退休:丹尼爾克雷格的007選角風波

Daniel Craig

看看《紐約時報》當年是怎麼說的——是的,我說的是那份全球水準最高的報紙:「丹尼爾克雷格有一張蒼白扁平的臉龐、還有一對又大又肥滿的耳朵。」

hct3iih0tzfvafltlr0zhple8n7str.jpg

【50萬英鎊懸賞】龐德主題曲作者身份之謎

Who wrote it?

過去半世紀John Barry和Monty Norman兩位作曲家曾多次耗費高昂訴訟費,在法庭爭執誰才是這首電影史上最著名的主題音樂的著作權所有人。

qjxo6vmz253r8j9a4v83368gzfn561.jpg

深植英國人心,難以撼動的經典香檳——Bollinger

Classic One

Bollinger香檳第一次出現在007電影中可回朔至1973年的Live & Let Die(台譯:鐵金剛勇破黑魔黨。別笑你老爸當年應該覺得這片名酷炫到不行)。自此以後,總計24部的龐德電影中Bollinger以各種形式(台詞或是實際現身)出現在螢幕上的次數更是高達17次。

xuqtj6dk6t76xm8vmruj3ohzpu4tur.jpg

扭曲龐德正史的間諜家務事:纏訟50年的Dr. Evil撫養權官司

Kevin McClory

你可能知道王牌大賤諜Austin Power的死敵——抱著貓的搞笑反派Dr. Evil,也可能知道這角色來自龐德電影宇宙裡的Spectre:惡魔黨首腦Blofeld,但,你可能不知道這角色背後還有一個不能說的魔王......

ff140j8ut9rls4lhnazezu3w856qls.jpg

貝克街非正規部隊——「威力汪卡」的間諜生涯

Willy Wonka

在現代的讀者/影迷心目中,他是那個偉大的童書作家。但在慢慢被遺忘的歷史中,他卻和英國情報員詹姆士龐德本人有過錯綜複雜的牽扯。

y5dx0w955x5e7oyueqddlidy8imsc3.jpg

Dear龐德,你知道馬丁尼其實不能搖嗎?

to shake or not to shake?

1953年出版的《皇家夜總會》是第一本龐德小說,當時就出現了「Shake it very well until it's ice-cold.」的說法。而《Dr. No 第七號情報員》則是龐德第一次指定他的馬丁尼要「Shaken and not stirred.」,從此之後,這句帥氣的台詞就成了調酒師的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