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 Tong

沒有矇眼的話,我們就不會彈琴哦:隨Mong Tong進入名為「__」的虛擬世界

沒有矇眼的話,我們就不會彈琴哦:隨Mong Tong進入名為「__」的虛擬世界 Photo Credit:Mong Tong

Mong Tong的音樂只是個開始,如果你因為聽了Mong Tong的創作,而對台灣的音樂有興趣,進而自己深掘去研究,那我們會很開心。

時常將「如果把打電動的時間換算成時薪,現在極有可能財富自由」掛在嘴邊的我,想當然是不時沈浸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那些龐大的世界觀,不僅富含想像空間,還彷彿與時空隔絕般的,引領我抵達另一個世界。

而在某個「練功」完畢後的深夜,心中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我,決定點開YouTube聽些音樂,在演算法的運轉之下,我看到某支封面寫著「台灣謎景」的影片。

按下播放鍵後,一切實在詭異的令人摸不著頭緒,接著,我循著該支影片的創作者名稱「Mong Tong」搜尋了一下,在諸多搜尋結果中,不時看到兩名在雙眼矇上紅布條的男子,那帶點神秘感的樣子,對應著他們首張專輯《Mystery秘神》,接續,我還聽了他們2021年發布的《Orientations》

那樣的樂音,就像是與遊戲裡的虛擬世界呼應,且每次演出都會在雙眼以紅布條示人的他們,總讓人想起遊戲角色,因此,我便下定決心,想要與這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兩人,聊聊他們會如何打造屬於Mong Tong的虛擬世界。

由洪御及郡崎兩位吉他手所組成的Mong Tong,事實上是組兄弟檔,於2020年發行首張專輯的他們,早在Mong Tong誕生之前,就曾分別以「落差草原 WWWW」「Dope Purple」等樂團行走江湖。

而他們的團名說來有趣,雖然大多數人常以「夢東」稱呼他們,但「Mong Tong」才是最正確的講法,他們解釋:「在Mong Tong成立之前,洪御有張自己用手機做的EP,其中一首歌就叫做〈Mong Tong〉,而簽下我們的荷蘭廠牌在《秘神》發布後,認為亞洲音樂要進到歐美市場,還是需要一些東方色彩,應該要有中文名字比較吸睛,所以才會以『夢東』示人」

同時,他們也提到:「如果要唸『東』的話,英文應該要叫『Dong』,但2013年左右,我們喜歡聽Vaporwave、Chillwave那類的音樂,而美國有個這種類型的樂團叫「Dreams West」,中文翻譯是夢的西方,因此我們才想說用『東』對應到東方的概念。」

循著這個取名的脈絡,我便問到Mong Tong所打造的虛擬世界會怎麼命名?「可能叫個『Mong Tong的世界』吧,但我們更喜歡作者已死的概念,所以這個世界應該會由大家自行命名,並寫著『歡迎來到__』之類的,請自行填空。」他們如是說道。

而關於兩人在虛擬世界中的名稱,兄弟倆則不約而同的想採用本名,郡崎就提到:「我一直對化名或藝名有種反感,對我來說,你不記得我的名字其實沒關係,只要你知道我在幹嘛就好」至於洪御則是認為,大家在現實世界已經活得太虛擬,因此想用本名,話是這麼說,但其實過往的他有過不少化名,甚至因此有著被搭訕的經歷。

他便分享道:「我曾經用過女性化名建立社群帳號,想要透過那個人設去創作一張專輯發行,結果那個帳號被超多異男騷擾,完全沒有人要跟我聊音樂」,聽來特別的體驗,卻也讓洪御透過不同角度及身份的經營,發現過去沒注意過的觀察視角。同時,我在心中暗自呢喃,能有這樣的鬼點子去推廣音樂,這也難怪他們會想到用「紅布條矇眼」的造型示人。

然而,關於「紅布條」一事,案情並不單純,對於Mong Tong而言,這樣的造型並非創意的延伸,他們是這麼說的:

「如果我們沒有矇眼的話,其實不會彈琴,因為矇眼過後,我們會開啟額頭的天眼,就像是念能力的概念,甚至Mong Tong最早的團照,就是當時去觀落陰的照片。」

聽到這裡,相信你也或多或少感到疑惑,但在看到他們的現場演出過後,我想,這些疑惑就也不那麼重要了,不過我也好奇,如此具代表性的造型是否會出現在他們打造的虛擬世界當中?而他們則是紛紛表示不會,因為洪御希望在虛擬世界中保持低調,這樣才可以肆意作亂,而郡崎則是期盼在這世界當中成為石頭般的無機物。

DSC00040
Photo Credit:Inndose Production

值得一提的是,洪御口中的「肆意作亂」,正是呼應到他們對於這個虛擬世界所制定的規則,像是在遊戲《Minecraft》中有個名為「2b2t」的伺服器,有別於大多數會制定規則的伺服器,「2b2t」沒有任何規範,所以裡面的世界是數一數二的混亂。

而洪御也說:「我希望像『2b2t』那樣,看看如果沒有規則的話,人的善惡可以到什麼程度,雖然沒有規範,但因為人性的關係,它無形中會生成一套自己的規則,而且人類很奇妙,我不管制定什麼規則,總是會有人打破規則,所以沒有規範的讓大家自己摸索出一套規則,才是最符合人性的。」

說到這裡,面對這樣的音樂人,當然也得問問他們會如何幫這個虛擬世界配樂,原先我以為這個世界會充斥著Mong Tong的音樂,但郡崎卻說:「其實可以什麼音樂都不放,像是電影《險路勿近》完全沒有配樂,其實蠻好的,我們會在這個世界設置MP3播放器,你想聽什麼就戴上耳機,請勿吵到別人。」

螢幕快照_2022-03-15_上午11_11_15
Photo Credit:Inndose Production

同時,他們也補充:「我們的音樂蠻大部分就是台灣所處的環境,如果這個虛擬世界充斥我們的音樂,應該蠻無聊的吧?」聽到這裡,我反倒不解為何會用「無聊」來形容?畢竟《台灣謎景》在我心中,是個何其有趣的企劃呢!

因此,我想他們真正想表達的並非「無聊」,於是我接著追問,得到如下的答案: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在做俗稱的「迷信音樂」,但其實只有《秘神》那張專輯是如此,當時是想說將許多人稱之為「迷信」或不信者視為玩笑的題材,昇華成藝術層面的角度來看待,於是才透過音樂來呈現。

「就像很多電影會分靈異電影、科幻電影等,但為何音樂的分類大多以曲風分別,而非是針對一個主題或情境去創作?」郡崎這麼提到。

確實,現今的大多數音樂就如Mong Tong所述,而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他們的創作就像是開闢著另外一個主線,催生出不同的音樂場景,郡崎補充說:「Mong Tong在成立時,就有想推廣到國外的企圖心,概念上類似我到巴黎會想去羅浮宮,那到台灣就會想感受當地純正的音樂,這也是我們想要努力的方向。」

螢幕快照_2022-03-15_下午10_41_17
Photo Credit:Inndose Production

聽來謙虛的言論,讓我想到Mong Tong在訪談過程中這麼提過:「我們做的東西其實只是皮毛,也許西方人聽會喜歡,但台灣其實有像『北管軒社』那類做足田野調查且更為道地的音樂」,接著他們說:

「所以Mong Tong的音樂只是個開始,如果你因為聽了Mong Tong的創作,而對台灣的音樂有興趣,進而自己深掘去研究,那我們會很開心。」

而這樣的音樂,在不同文化當中,也催生出大不相同的評論,像是台灣會說「好ㄎㄧㄤ、好好聽」,中國會說「這個不是迷幻搖滾」,但歐美卻又說「這個迷幻搖滾好棒」,面對這些不同的評論,Mong Tong認為:「中國樂迷耳朵比較刁,他們可能會有個制式的樣板,而歐美的樂迷比較能接受多元樣貌。」

不過,Mong Tong卻也未受這些評論影響,甚至說道:「雖然現在很難不受影響,但我們盡量讓Mong Tong的創作,不是為了取悅大家而誕生,就是純粹做自己想做的,久而久之成為自己的風格。」

Mong Tong的這番話,不知道你在聆聽他們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多少?但我想起他們提過:「我們《秘神》那張專輯,也許有些怪力亂神,也許會是大人口中『沒營養的東西』,但現在看來應該蠻有趣的吧?」同時,他們也說:「無論是音樂、影像、專輯封面,我們時常取材於路邊的街景,或許許多人在日常中會認為不起眼,但我們其實覺得這些深具美感。」

而在Mong Tong的揮灑之下,音樂也好,影像也好,那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一隅,確實都在他們的創作中,重新詮釋出不同意境,而訪談尾聲,他們也預告,目前正在製作新專輯,且會與過往的創作方向截然不同,至於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樂音?一切待你屆時聆聽。

採訪場地提供:種下 植物店

新能祭 SYNERGY FESTIVAL

日期:3月19、20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一號與四號倉庫
售票資訊:KLOOK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古家萱

Ryota|良田沃土

工作虐我千百回,我仍待他如初戀,而我或許看起來沒事,但我內心非常渴望有人付錢叫我無所事事。

更多此作者文章
Feature.
元宇宙探險守則
Synergy Festival

元宇宙探險守則

環顧四周,在這晃動、模糊、虛實難辨的空間裡,你注意到了那扇門,突兀地立在房間正中央的、紫色的門。好奇心驅使你走得更近,當來到只剩下一個手臂長的距離時,你看見半掩的門縫間滲出了令人目眩的光,還若有似無地傳來撞擊耳膜的低音。帶著強烈的好奇與不確定,你像是要彎身潛進未知的海底那般,深深吸了口氣,推開眼前這道神秘的門——「玩家您好,歡迎登入新能祭。」

SYNERGY FESTIVAL

元宇宙探險守則|正式登入新能祭之前,請先詳讀這份遊戲攻略

不同於多數在豔陽下舉辦的搖滾音樂祭,新能祭將在松山菸廠打造一場倉庫派對,不僅祭出藍、紅兩大舞台,也邀請到台灣當代最值得注意的音樂人與藝術家,共同打造這場遊走在虛實交界處的盛宴。

Read Details

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