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的個性去說話,是他對植物最純粹的使用說明——專訪「質物霽畫」

第一次看到質物霽畫的實體作品是在松菸的「原創基地節」,異材質與植物、燈光的結合,顛覆了一般人對植物創作應該有的柔和想像,後來才知道他們的裝置一向是前衛的、顛覆的、甚至是尖銳的,像是異星生物一般,帶著危險又令人想要接近的美。好奇著這個植栽設計品牌的全貌,我們來到了質物霽畫。
植物與空間的翻譯者
「很多語言同時存在的力量。」這是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回答關於大自然給他的感受,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彷彿身處在大自然之中,是健談的他,讓採訪唯一停頓的時刻。不同於一般人覺得在山林之間感受到的是寧靜,李霽則覺得植物不斷的在給他許多訊息,包括畫面、氣味、觸摸,他都能從其中得到靈感。也許與他成長於花蓮有關,彷彿自小就乘載了大自然的力量,成為植物與空間的翻譯者。
關於質物霽畫
近幾年在台灣興起一股植物美感炫風,各類風格花藝店林立,手作課程也遍地開花,然而打開這扇大門的源頭,恐怕得屬2013年由李霽創辦的「質物霽畫」。創辦6年的品牌到現在都還常被詢問是否提供盆栽、花藝的製作服務,但事實上質物霽畫目前是完全不做植栽與園藝的。與其將他們定位成一個植物創作品牌,不如說他們做的是純藝術裝置,但其媒材是以植物為主,也是台灣第一個打破植物與藝術疆界,帶給大眾市場影響的創作者。

過去經歷灌溉成創作養分
李霽的成長背景說起來也等於是一個去除制約的過程,經歷過家庭與學校的成長制約,最後聆聽植物的聲音的時候,他漸漸了解植物要告訴他什麼,也慢慢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所以後來才真正離開建築事務所,創立了質物霽畫。
求學時期曾經著迷於舞台劇,建築是本行,現在也是一名極限馬拉松跑者,問起這麼多的經歷是否灌溉了創作質物霽畫的養分?李霽說,劇場讓他了解舞台鋪陳、劇本編排、時序抽象性的表現,讓他現在的展品,就像舞台劇一樣擁有讓觀者容易進入的故事性。建築則是讓他瞭解植物運用以及各種結構。在跑步中,他則得以體驗了各種環境、極端氣候,感受風景面貌與自然形態。
而最近與西班牙品牌Camper的合作,就是創造一個跑步路徑,作品看起來像是他將實際體驗過的風景,壓縮在夢中再提取出來的異世界藍圖。而與米其林二星餐廳RAW的合作則是重新組合各種植物與異材質,表現季節的交替與菜單的概念。這些,都與他平常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但表現出來的美卻令人過目不忘、獨一無二。而忙碌的工作室似乎也時常性地在同時進行兩個以上的project,李霽向我們說起現在同事們正處理著上海合作案以及與歌手Hush的展覽。


植栽創作的不設限
李霽對自己沒有框架的限定,對植物也沒有。「用植物的個性去說話。」是他對植物最純粹的使用說明。平常除了台北各大花市採購之外,中南部的供應商也是他自己的植物後花園;曾經在南投與蘭花達人交手,也從日本買進花材,每次的經驗都讓他累積對更多對植物的認識。
他覺得台灣的民族性是沒有自信的,沒有自信這件事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可能會因此打壓別人。而這一代創作者在做的事,就是開創改革的局面,雖然大家的資源沒有非常充足,但是每個人都非常勇於想像與實現,就像一個新的東西長出來一定會經過環境的考驗,但最後彼此必然能磨合成另一種生態樣貌,這也是李霽一直在用藝術的角度提出的大環境議題。



每個創作都是一種自然的流動
像是一路從山野間跑來的哲人,李霽不去看市場在做什麼,也不刻意分類自己的合作對象是一線精品或獨立設計師,所有一切都是有機發生,像葉脈的紋路、像林間的空氣,那樣自然而然。問及未來的質物霽畫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發展嗎?他說還是會從現有的基礎延伸下去,有計畫結合機械裝置、力學,也在討論拓展業務的創作範圍,但就是不會去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
如同質物霽畫的Logo,從「霽」這個字延伸出來的各種工藝想像,充滿個人品牌魅力的詮釋。不禁讓我們期待著,在這個充滿變動的大環境下,質物霽畫會如何反映、碰撞、用流動性的觀點去為我們帶來一次次嶄新的視角與思考。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