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著海風,拉開一瓶台啤,大船入港的那聲汽笛響起,演出也揭開序幕,長鳴的汽笛聲代表著有事情即將發生,那正是船正準備出港或回港的宣示。而這次,我們要和大港一起到高雄散散步。
在今年的大港開唱結束後,趁著製作專題期間,我相繼訪問了拍謝少年的薑薑、落日飛車的尊龍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的老闆誠誠,除了三位這次大港也參與演出爸爸們的分享,還有我苦主本人連續兩年帶小孩參戰的經驗,整理出了更新版的「大港開唱攜嬰參戰指南」,帶孩子勇闖音樂祭的同溫層,當然是越厚越好啦。
或許你也和我一樣,曾在那些大豆田讓人意猶未盡的對白結束之際,跟著松隆子,還有松田龍平、角田晃廣和岡田將生這三個前夫,一起掉進STUTS那都會感十足的Hip-Hop節奏,而不自覺地重複著每一集的結尾片段。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個(心理層面的)台北肥宅,建議先記下這幾個大港開唱會場裡涼爽可躺、堪稱「大港綠洲」的角落,在跟著時間表與地圖的趕路行程之餘,如果真的太熱太累,還可以來chill一下。
大家印象中的地下社會,聚集的也都是1976、濁水溪公社、四分衛這樣的音樂人,還有當時最生猛的獨立樂團,生命力豐沛的表演,與摩肩擦踵的聽團現場。要誤以為地社是個硬梆梆的搖滾誕生地,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不過,你或許不知道,草創時期的地下社會是一間女同志吧。
除了收納錄音帶、CD與筆記本的位置之外,綜觀整個房間,床鋪以外的地方幾乎都被收納箱佔滿,在靠近天花板頂部的地方,還被插入了厚厚一層紙板。黑狼說這是因為櫃子堆太高,結構太不穩固,乾脆用紙板卡住,讓整疊櫃子直接變成一根柱子。
為了一吐去年不得不缺席的怨氣,今年已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南下參戰大港開唱,當然包括手上這隻9個月大的男嬰。
今天是大港開唱正式回歸的第一天,在去聽歌前,我們要先和拍謝少年一起去吃虱目魚早餐。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我們將一邊聽著港都認識王的導覽,與樂手們一起從台式切仔料喝到沖繩酒場、再從市場裡的大酒家一路吃到西餐廳裡的美式布丁,在霓虹閃爍的這座城市,吹著海風散漫逛遊。
人稱港都認識王的Kiwi,喜歡在夜裡帶著朋友在鹽埕四處跳酒吧、吃宵夜,大港的夜裡,跟著他的腳步,一起探索鹽埕的夜生活。
放心,我知道宿醉的你可能不會想走太遠,身為在鹽埕區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高雄人,我精選了7個在大港開唱場地周遭,走路上一小段路就可以到達的在地小吃,以及幾個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