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e

編輯收藏櫃|4本腦洞大開、在流行邊緣探險的獵奇小誌

Art
09 Dec, 2022
編輯收藏櫃|4本腦洞大開、在流行邊緣探險的獵奇小誌 Photo Credit:古家萱

大概是太著迷於這樣的樂趣,即便後來讀到了更多製作精良、主題高尚的zine,我的目光依然會忍不住為這些腦洞大開的刊物停留。

說來有趣,我第一次接觸到「獨立刊物」這個概念,其實是在一間叫做「偵探書屋」的咖啡書店裡。

不是推理迷,從小到大也沒讀過多少偵探小說,純粹因為想吹冷氣、誤打誤撞走進店裡的我,在結帳時瞄到了幾個放在櫃檯的鐵盒。打開鐵盒,裡頭有一疊體積輕薄的日式和紙,上頭印著破碎的詩文,讀者要自己剪下文字,跟著內容推理拼湊,甚至要一點一點補上細節,才能解開故事謎團。

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什麼是「zine」,而「小誌」這個詞彙更遠遠還沒流行起來,但對於一直以來都只看過經由出版社印刷的「成書」的我來說,這簡直是一次突破想像的經驗——原來,想出一本書,也可以自己排版、自己印刷、自己發行啊。

時間又過了幾年,各大藝術書刊市集、小誌交換活動正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出,一時之間,有著各種各樣形式的創作,就如爆炸的資訊般擠進我們的眼睛。由於獨立刊物的高自由度,坊間的zine有著各種各樣的主題,因此,每當走進市集,總有種闖入了其他人的大腦、窺探到各種奇異的想法的感覺。

截圖_2022-12-02_下午4_30_36
Photo Credit:古家萱

由羅宜凡創立發行的《精少壞一族》是我很喜歡的刊物之一。定位為「XYZ世代專屬的文化解構圖像集」,這本刊物無論是90年代風格的排版、題材、照片,還是像「前所未有的流行新世紀」、「東區最in潮流選物店」等現在看來很俗、但卻又帶有奇異美感的文字內容,都讓人在其中捕捉到屬於特定年代的台灣文化縮影。

在這樣的閱讀過程,我常常想起一些像是郭富城的中分頭、書包上的中二病立可白塗鴉、低到露出一大截內褲的牛仔垮褲、遮到眼睛的玉米鬚瀏海......等不堪回首的時代黑歷史,同時,卻又因為領略到其中的趣味而忍不住會心一笑。

71813973_2458639051014129_85143806154102
Photo Credit:精少壞

大概是太著迷於這樣的樂趣,即便後來讀到了更多製作精良、主題高尚的zine,我的目光依然會忍不住為這些腦洞大開的刊物停留,想看看那些在生活中相當常見的人、事、物,在不同創作者的視角詮釋下,是否會呈現出什麼「欸!我以前怎麼沒注意過!」的奇異切面。

讀到這裡,如果你也能get到這樣的幽默感、喜歡在流行的邊緣探險獵奇,或者像我一樣總是不擅長把注意力放在正確的位置,我也想向你推薦幾本我在近年發現的有趣作品:

#01:《本土一點都不重要》

IMG_3536
Photo Credit:古家萱

封面貼著金紙的小書孤零零地躺在攤位上,第一眼看去似乎覺得有些平凡,但在翻開內頁的瞬間,我忍不住對旁邊的朋友驚呼——「幹勒這個人也太瘋了吧???」這本名為《本土一點都不重要》的小誌由年僅19歲的洪伊又所創作,作者說她在今年第二度參加了大甲媽祖遶境,在漫長的步行過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了信仰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的力量。

回到台北後,她決定製作一本遶境導覽手冊,但由於這段旅程實在難以用文字來形容,因此她使用了大量的照片,希望能夠讓大家感受路上的所見所聞。其中最困難也最複雜的部分,莫過於一整面全部都是信徒們參拜手勢的頁面,一個一個手勢掀起來後,會是大甲鎮瀾宮信徒聚集參拜的照片,象徵各信徒因不同的故事而踏上這條朝聖之路。

IMG_3558
Photo Credit:古家萱

洪伊又也透露,因爲遶境的過程會經過上百間廟宇,而手機的電量非常珍貴,因此大多數人留下紀念的方式是在筆記本上蓋下一個廟宇的印章,而非平常習慣的拍照留念。所以在這本書中,她也大量運用了金紙、印章等元素,讓素材更加豐富。

此外,書名之所以唱反調地取作《本土一點都不重要》,是因為她在遶境的過程中跟同伴聊到了這次的旅行,發現一路上幾乎都是40歲以上的信徒,擔憂這樣的文化會不會隨著參與者的凋零而漸漸消失,因而決定以這樣的標題,提醒大家珍視那些你認為是「老人的事」的本土故事。


#02:《EDE.Z+♡》

憑著自身對心型圖案的癡迷,藝術家EDEN FAN創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並孵化出《EDE.Z+♡》這本以禮盒樣貌出現的zine。不同於常見的小誌作品多以實體書刊呈現,將所有內容收藏在書頁之中,EDEN期望其精心出版的作品能夠在虛實之間不斷輪轉,因而推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組合。

打開以愛心鎖頭封裝的小誌,裡頭除了書刊與貼紙外,還附有一只造型感強烈、有如未來身分證般的隨身碟。把隨身碟插進電腦,會發現裡頭是可以自由下載的素材檔案,內容包含經特殊設計的字體及圖示,串連線上線下、並使作品能被延伸應用的做法,為閱讀者們帶來了虛實合而為一的感受,也讓人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創作形式更感期待。

260628074_233827652184524_24171780126082
Photo Credit:@ede.z



#03:《我有個朋友被抓了》

IMG_3562
Photo Credit:古家萱

在草率祭展場中邊喝邊閒逛,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張奪人目光的螢光色的海報,上頭用粗獷的大字、以塗鴉般的筆觸寫著「我有個朋友被抓了」,一旁還配上了黑白的多角度犯人照片。攤主指著照片說這個人是他們的朋友,在前陣子因為酒駕的關係被抓去拘留所關了一天,藉此機會,他記錄下了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也寫下了心中的恐懼、懊悔、羞愧等情緒轉折。

因為現場無法直接翻閱的關係,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錢包,購買了小書加上貼紙的組合包。薄薄十幾頁的內容以第三人稱出發,鉅細靡遺地陳述了事發經過,也能從中看到不少關於拘留室空間、移交法院過程的描寫,對還不曾去過的人(?)來說其實有點新鮮。

IMG_3574
Photo Credit:古家萱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小書中有一整面的篇幅是以塗鴉方式模仿法院等待室牆壁上的字跡,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我很抱歉」、「原諒」、「幹」、「我要堅持不回來這裡」等懊悔或是不懊悔的話。而作品附贈的貼紙亦是模仿這個形式呈現,是個有趣的小巧思。

這裡要特別說聲抱歉的是,在現場興奮地買下商品後,回家才發現上頭沒有特別寫上作者名稱,因此我遺失了這項重要的資訊。雖然有特地到草率祭公布的參展名單中找了一輪,但在茫茫大海中仍然搜尋無果。如果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歡迎在下方留言告知,好讓我找回這段有趣的記憶。


#04:《往生者及其家屬行旅指南》

298623654_183529437412071_13190550870913
Photo Credit:@chuchuchuchubby

以撕下的日曆紙製作成的《往生者及其家屬行旅指南》是影像工作者若彤和哥哥一起完成的作品。她表示,兩人位於花蓮的老家是一間香燭金紙店,但由於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再加上年輕人的信仰型態改變,金紙的需求量不斷下滑,家中長輩也決定要在現有的庫存商品售罄後關門歇業。此時他們才驚覺到,自己其實並不了解這些近在眼前的事物,因而決定開始製作這本小書。

若彤說,身為老闆的阿伯重新帶他們認識起各種各樣的金銀紙錢,而除了我們在拜拜時常看到的種類外,還有寫滿密密麻麻咒文,方便懶得唸咒家屬使用的往生錢,以及印上富蘭克林圖像、後面還大大寫著「冥國銀行」的美金金紙。每頁的說明雖然相當簡短,但輕鬆的語調卻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298195143_2368329483305402_4450701519612
Photo Credit:@chuchuchuchubby

我覺得特別有趣的是這本小誌附贈的人形書籤。最初注意到時,不諳民間信仰規則的我以為那是類似金童玉女之類的象徵物,但若彤解釋道,那是一種叫做「替身」的小道具,消費者購買後可以在完成一定的儀式後將其焚燒,讓這個替身作為代打,為自己擋下眼前的災惡。

另外,作者也與我們分享了製作過程。由於老家的位置附近並沒有影印店,這些小書是由家裡牆上很久沒撕的日曆組成,在手寫完第一版內容後直接拿到便利商店複印、再自己手工裝訂完成。雖然乍看之下似乎有點陽春,從題目、材料到製作方式,都有著強烈的本土草根氣息,是我私心非常喜歡的一件作品。


雖然跟在國外流行已久的藝術書刊比起來,台灣的zine文化仍在發展的路上,但或許,正是因為在這個「小誌」的定義尚未分明、創作者們能不受限制地盡情發揮的階段,才能看到如此多元、腦洞大開的有趣作品。而這一本本手工味濃厚的小誌,也以全新的角度,提醒了周遭那些近在眼前,卻時常被我們忽略的故事,以截然不同於傳統的方式,讓屬於台灣社會或流行文化的基因,再次於我們眼前展開。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

古家萱

寫字的菜鳥

更多此作者文章
Feature.
做一本自己的書
How to Make A Book

做一本自己的書

每次逛獨立書店,嗅著空氣中迷人的墨水與紙張氣味,手裡摸著一本本可愛的紙本書,每一本都好喜歡、每一本都想帶回家——但是每一本都看不懂。什麼是Zine?什麼是小誌?art book有哪些?獨立出版如何做出一本書?逛書展怎麼挑書?這次,我們為你一一解惑。

Zine

Zine到底是什麼?做出「世界最美的書」,獨立出版單位nos:books為你解惑

發行量少、有彈性、成本低,也有一點像名片,用很快速的方式讓人了解內容,是一種很容易交流的工具。認真研究起來,發現Zine已有近百年歷史。

Read Details
dmp editions

做這一份刊物,是為了把桌面上的「雜」資料夾清空:專訪獨立出版單位dmp editions

撕開自黏塑膠包裝的之後,Shauba立刻把書湊到鼻子前,用力吸了口氣,然後興奮地笑著說:「哇!有東京味!」只要遇見喜歡的書,他都會拿起來嗅嗅聞聞,彷彿書本的氣味,也是用來判斷喜不喜歡一本書的重要標準之一。

Read Details

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