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國人以為,和一般的冰淇淋比起來,義式冰淇淋只是名稱比較花俏而已,因為單由外觀上來看,義式冰淇淋與一般冰淇淋的確看不出有任何不同。但事實上,我們常見到的「義式冰淇淋」、「霜淇淋」與「台式叭噗」,在作法及口感上可是有著天大的差距:
冰淇淋,簡而言之,是一種以乳製品為主料的冰品。不過,冰淇淋不是由單一個人所發明的,而是穿越不同時代與不同文化的許多人貢獻的結果。西元前5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時代,人們將冰混合葡萄汁等果汁,製造出一種叫巴斯蒂尼(Bastani)的冰品。
而中國的唐朝皇帝則據信是最早吃到「冷凍牛奶甜品」的人。他吃的版本,是由牛或羊奶與麵粉、樟腦加熱後,然後放入金屬管,再放入冰凍的池子中使其結凍。源自16世紀蒙古統治下的德里的印度的冰品「蓋杯」(Kulfi),做法與前述唐朝版的相同,但會加入無花果與番紅花做為配料。
到了中古時期,阿拉伯人發明了一種稱為雪寶(sherbet)的冰飲,並以櫻桃、石榴、榅桲等調味。傳到歐洲後,深受歐洲貴族喜愛,義大利人和後來的法國人更是盡得其精髓。17世紀時,雪寶中被加入了糖,被製成了冷凍的甜點,這就是我們所知的雪酪(sorbet)。
西班牙那不勒斯總督首席部長唐・斯特凡諾・卡里洛・薩爾塞多的管家,同時也是留下最早番茄醬食譜的安東尼奧・拉蒂尼(Antonio Latini),是最早寫下雪酪食譜的人,而且他還發明了在雪酪中加入牛奶的做法,被許多飲食歷史學家視為冰淇淋的發明者。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1686年,西西里廚師普羅科皮奧・庫托(Procopio Cutò)開了間名為「普羅柯佩小餐館」(Café Procope)的巴黎最古老餐館。他在這間餐館將義大利版的雪酪——義式冰淇淋(Gelatou),用外型類似蛋杯的瓷碗裝著,介紹給法國民眾。他因此被稱為義式冰淇淋之父。
也就在這個時候,法國也開始研究一種叫奶酪(fromage)的冰凍甜點。法國甜點師奧迪革(Nicolas Audiger)在1682年所出版的《領主宅邸的管理藝術》(La Maison Reglée)中,描述了數種以水果調味的奶酪冰品。在書中,他建議在結冰過程中要不斷攪拌,好讓空氣進入,從而得到更為蓬鬆的質地。
日益進步的冷凍與冷藏技術,讓這種冰品的製作更加精進,價格也較以往更為便宜。而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冰品於18世紀中葉來到了美國。1774年,就有著當時馬里蘭州長以冰淇淋款待客人的記載。華盛頓甚至曾自己在家裡製作冰淇淋。
1777年5月12日,一位來自英國,名叫菲利普・雷茲(Phillip Lenzi)的甜點師在紐約的報紙上刊登了他開的冰淇淋店的廣告,這是美國第一家冰淇淋店。
說完了冰淇淋的演化史,你是不是也常疑惑,美式、義式等坊間常見的冰淇淋,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現代冰淇淋的種類
#01:義式冰淇淋 Gelato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有些美國人以為,和一般的冰淇淋比起來,義式冰淇淋只是名稱比較花俏而已,因為單由外觀上來看,義式冰淇淋與一般冰淇淋的確看不出有任何不同。
但是,義式冰淇淋雖然和一般冰淇淋一樣,也是由牛奶、鮮奶油、糖所組成的蛋奶凍為基礎,但與一般冰淇淋比較來,義式冰淇淋牛奶的比例更高,鮮奶油的使用比例則較低。這一點我們由冰淇淋的英文「ice CREAM」中就可以看出來。
法式的冰淇淋除了基本的原料外,還加了蛋黃,因此比美式的要來得濃郁。冰淇淋的原材料在混合成蛋奶凍並冷卻後,要以高速攪拌,將空氣打入並增量。並儲存於-17℃較低的溫度下食用,方能保持完整。
義式冰淇淋攪拌原料的速度較慢,打入的空氣較少(25-30%,相對於法式和美式的50%),從而形成它更為稠密的黏稠度。義式冰淇淋吃的時候的溫度沒有法式和美式的那麼低,約-9℃,所以口感更為滑順綿軟。此外,由於義式冰淇淋中的脂肪含量較低,為5-7%(法式和美式則在10%以上),因此原材料的風味也更為突出。
而在口味上,法式和美式冰淇淋更為多元,從傳統的香草口味,到咖啡、地瓜,應有盡有。義式冰淇淋的口味則比較有限,多半只有香草、巧克力、榛果、香草巧克力屑(Stracciatella)、開心果,提拉米蘇,以及一些水果口味。
#02:霜淇淋 Soft Serve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1850年代,美國牛奶經銷商雅各布・福塞爾(Jacob Fussell)開始商業販售冰淇淋。1926年,紐約州水牛城的冰淇淋製造商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申請了地一個「霜淇淋機」的專利。這種冰淇淋由於在結凍過程中打入了更多的空氣,因此吃起來更鬆軟。事實上,和義式、法式和美式冰淇淋比起來,霜淇淋的脂肪含量更低,只有3-6%,儲存溫度則更高,為−4 °C。
霜淇淋推出立刻風靡全美。1934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湯姆・卡維爾(Tom Carvel)因為冰淇淋貨車爆胎,只好將車拉到一個停車場,把融化中的冰淇淋賣給路過的度假民眾,結果沒想到不到兩天就把全部的庫存賣光,讓他覺得「軟冰淇淋」前途不可限量。
後來,湯姆・卡維爾研發出了自己的霜淇淋配方,並於1936年,在他之前在爆胎卡車上賣的原址開了店。乳品皇后(Dairy Queen)隨後議於1938年開始了它們的霜淇淋生意,富豪冰淇淋(Mister Softee)隨後則是發明了霜淇淋機。自1960年代開始,該公司更是發明了一種稱為「step van」的霜淇淋車,讓駕駛可以隨時在路邊提供霜淇淋。
如今,這種冰淇淋在台灣和中國大陸被翻譯為霜淇淋,香港則稱之為軟雪糕,日本人則叫他「軟鮮奶油」(Softcream /ソフトクリーム);到了歐洲,葡萄牙叫它「半結凍」(Semi-frozen),英國和澳洲叫「Mr. Whippy」;荷蘭、挪威、德國叫它「軟冰」(Soft ice /Softeis);法國、波蘭稱其為「義大利冰淇淋」;東歐各國則管它叫「機器冰淇淋」。
#03:台灣「叭噗」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台灣的「叭噗冰」和後來大家所熟知的歐美冰淇淋並不相同,未摻牛奶或油脂,而是在熬煮時加入澱粉或樹薯粉,進行勾芡,做出有些Q彈,質地輕盈,又綿密得如冰淇淋般綿密滑順的口感。又由於裝著叭噗冰的大冰桶總是包括了芋頭、花豆、鳳梨三種口味,因此又稱作「三色冰」。
在製作叭噗冰的過程中加入澱粉,是為了抑制冰晶生成,並減緩冰的融化速度。這是因為當澱粉吸水、受熱、膨脹後,製冰原材料中的水分就會因為移動困難,而變得濃稠狀,再經過快速攪拌後,叭噗冰吃起來質地就如同冰淇淋了。
參考資料
- Explore The Delicious History of Ice Cream
- The Inventor of the Ice Cream Cone was a Hobokenite
- Gelato vs. Ice Cream: What's the Difference?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lato and Ice Cream
- 《你吃的叭噗冰,秘訣在用澱粉勾芡這一味!》
同場加映
- 曾推出美國總統口味?3項金氏紀錄保持?你不知道的10個「31冰淇淋」冷知識
- 在吃下冰旋風的同時,你是否聽過美國麥當勞「冰淇淋機永遠在故障」的都市傳說?
- 就像台灣人半夜想吃鹹酥雞一樣,阿根廷人的靈魂食物是冰淇淋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