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蘭開夏羊肉鍋嗎?雖然英國料理「久負盛名」,長期為人詬病,除了單調乏味的炸魚薯條,可能就是乾到不行的司康,只能靠著大量的啤酒來麻痺自己的味蕾。但實際上,這個國度擁有一道令人驚喜的傳統料理,來自英格蘭西北部,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還贏得了許多亞洲遊客的一致讚譽:
文字:蔡曉萱
外國朋友踏上台灣的土地時,旅遊清單上必踩點的第一名除了台北101外,可能就是火鍋店了。尤其是對於來自歐美國家的旅客來說,在台灣吃火鍋已經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用餐行程而已,更是一場嶄新的體驗,可以為同行的朋友們留下特別的回憶。
然而,火鍋的魅力並不只限於嗜鍋如命的台灣,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特色,現在就讓我們穿梭在這世界火鍋地圖,開始一趟鍋物探險,品味不同國度的火鍋風情。
首先,讓我們橫跨歐亞大陸,漫遊到法國。
法國國菜「火上鍋」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法國,這個因其經典料理而聞名於世的國度,在17到18世紀的凡爾賽宮廷風華時代,為歐洲宮廷菜的代表,帶來了法式烹飪的巔峰。在眾多的法國經典美食中,除了蝸牛、紅酒燉牛肉、鵝肝等令人垂涎的佳餚外,還有一道平凡卻深具家庭情感的料理,被譽為法國國菜之一——那就是「火上鍋」(Pot-au-feu)。
火上鍋,簡單地說,就是一道牛肉蔬菜湯。它沒有固定的食譜,能夠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做調整,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牛肋、牛膝、牛骨和一些蔬菜,通常蔬菜的選擇會是馬鈴薯、紅蘿蔔、洋蔥等,再用小火慢慢燉至入味。
與台灣的火鍋烹飪方式不同,火上鍋的肉類和蔬菜入鍋的順序需要特別留意,因為不同蔬菜有著不同的耐煮程度,馬鈴薯若太早放入湯中,可能會使湯變得過於濃稠。
至於肉類,通常會先將牛肋放入鍋中熬湯,因為它可以被煮很長時間,而不會變得過於老化。牛膝則是稍後加入,因為牛骨中含有美味的骨髓,過度烹煮會使湯變得過於油膩。法國人特別喜愛將骨髓與酸黃瓜一同享用,然後一定要沾第戎芥末醬。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法國人也沒有吃米飯的習慣,而是選擇配以鄉村麵包,用來沾取火上鍋的湯汁。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道每週只需做一次的家常料理,當湯中的食材被享用完畢,只要把湯裡的雜料撈乾淨,剩下的高湯可持續加入新的蔬菜。如果有自家菜園,種上自己的新鮮蔬菜入鍋,會是當地人認為更好的選擇。
高山滑雪也不畏寒冷
在歐洲,品味奶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隨著冬季降臨,身處於嚴寒之中,人的孤寂感似乎更加明顯,為了因應寒冬,法國人便創意地把奶酪也入了鍋,發展出這道來自阿爾卑斯山的薩瓦奶酪火鍋(Fondue Savoyarde)。
奶酪火鍋最初的起源是古希臘時候,吟遊詩人荷馬(Homer)在他的著作《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裡,就有著奶酪火鍋製作相關的記載,當時的製作方式是將山羊奶酪切碎融化,加入葡萄酒和麵粉混合在一起。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法國人熱愛滑雪度假,隨著1950年高山滑雪的普及,這道溫暖的薩瓦奶酪火鍋也隨之風靡於高山度假村,成為人們享受寒冷季節的新文化。圍坐在一起,共享熱騰騰的火鍋,彷彿能夠抵擋寒意,溫暖身心。
而正宗的薩瓦奶酪火鍋配料主要有法國弗朗仕奶酪(Fromages Franc Comtois)、薩瓦奶酪(Fromages de Savoie)和埃曼塔奶酪(Emmental),還會需要乾白葡萄酒(Le vin blanc)和大蒜麵包。大家也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奶酪的比例,然後放在土質砂鍋或是鑄鐵鍋裡面熬煮。
烹調奶酪火鍋的方法是先把奶酪切成小塊,再把去皮大蒜塗抹在鍋壁,倒入白葡萄酒,將酒煮沸後,把切塊的奶酪加入後不斷攪拌,讓兩者融合。另外還可以搭配不同種類的高山火腿和酸黃瓜。和火上鍋相同,準備好切好的麵包,就可以沾著已經煮開的鍋物享用。
英國也有好吃的火鍋?
接著,我們來到了英國人口最多的英格蘭。雖然英國料理「久負盛名」,長期為人詬病,除了單調乏味的炸魚薯條,可能就是乾到不行的司康,只能靠著大量的啤酒來麻痺自己的味蕾。但實際上,這個國度擁有一道令人驚喜的傳統料理,來自英格蘭西北部,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還贏得了許多亞洲遊客的一致讚譽。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據說,蘭開夏羊肉鍋(Lancashire Hotpot)這道菜源自於工業革命時期,在當時,不論男女老少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暇顧及料理,因此才發展出這道食材簡單、營養又豐富的料理,只要在每天早上把食材準備好,放入烤箱慢燉,晚上回家時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鍋物。
製作上很簡單,鍋底層放入炒到半熟的羊肉塊,還有爆香過的蔬菜,再加入高湯長時間燉煮,攪拌均勻後把切成薄片的馬鈴薯鋪在湯上,放入烤箱烘烤。如此一來底層的羊肉會被蔬菜及頂層的馬鈴薯吸收所有油脂,湯就變得鮮香,菜料也變得軟爛好咀嚼,羊肉性溫卻不燥熱,有利於血液循環,在英格蘭的西北部,寒風凌厲的氣候下吃著蘭開夏羊肉鍋,特別適合祛除體寒、強身健體,也能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吃了會變神仙嗎?——「神仙爐」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亞洲,來到韓國。說到韓國火鍋,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泡菜鍋、豆腐鍋、石頭鍋、部隊鍋等,這些火鍋的主要特點是鍋內的湯底火紅一片,並伴隨著豐富的小菜。不過這次要介紹的是一道朝鮮王朝的宮廷料理——「神仙爐」(Sinseollo),它是以清湯熬煮的火鍋,只用了鹽、麻油和韓式醬油來作調味。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這道料理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朝鮮王朝燕山君時期,一位名叫鄭希良的宮廷學者,在被流放後選擇隱居山間。他經常使用一個小火盆來烹飪食物。然而,後來他的行蹤不明,消失在山中,人們開始相信他已經成為神仙,並將他所使用的火鍋命名為「神仙爐」。
製作神仙爐的食器是一個中間凹陷的深鍋,可以放入熱炭,炭燃燒時會產生白煙。湯底通常可以使用雞湯、豬骨湯或內臟湯,而食材包括牛肉丸、紅棗、銀杏、松子、蘿蔔絲、豆芽菜、黃瓜等等,這樣的搭配不僅美味,而且視覺上也極具吸引力。
跟部隊鍋的差別是?
不過因為神仙爐在台灣並不常見,我們較熟悉的是由午餐肉、德式香腸和焗豆烹調而成的「部隊鍋」,這兩個韓國知名的火鍋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呢?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部隊火鍋(부대찌개)起源於韓戰後,當時因為物資短缺,人民把美軍基地中剩下的香腸、午餐肉、起司等食材,搭配辛辣的苦椒醬煮成一鍋湯,為的只是解決飢餓,沒想到時至今日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美食。
由此可知神仙爐和部隊鍋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道料理,前者是為皇宮貴族打造的美味,後者則是因應困難時刻而誕生的創意發明。由於部隊鍋大部分材料是澱粉、防腐劑,和高鈉的加工食品,也沒有太多的蔬菜,長期食用容易造成水腫、高血壓,雖然美味,但還是少吃為好。
吃巧克力是財富象徵
最後,我們抵達瑞士享用甜點,給這次的世界火鍋之旅完美地作結。瑞士人平均一個人每年大約會吃掉12.5公斤的巧克力,一方面是因為瑞士的氣候嚴寒,身體需要額外的熱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瑞士曾經一度貧窮,能夠享受巧克力被視為一種奢侈和財富的象徵。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在這個氣候寒冷的國度,除了和法國一樣受歡迎的起司火鍋(Käsefondue),巧克力火鍋(Fondue au chocolat)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Fondue"這個詞的意思是「融化」,而巧克力火鍋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選擇你喜歡的巧克力,將它們放入鍋中,用火慢慢熔化,然後再加入一些奶油,最後搭配著新鮮水果、餅乾,或者是麵包一起沾著享用。不僅讓你的全身暖都暖了起來,也讓人感覺格外幸福。
火鍋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它承載了各地區的特色,反映不同文化的多樣性,無論身在何處,美食都能讓我們連結世界,並留下美好回憶,隨著秋冬到來,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發現更多火鍋寶藏吧。
參考資料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