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筆記|從如何換底片學起:讓你拍每一張照片都充滿儀式感——中片幅底片相機

在市集裡遇見各個年代的老相機,一字排開,看著這些散發著濃濃年代感的美麗老物件,你是不是也常常站在攤前發呆,不要說選擇障礙了,可能拿在手上把玩半天,連快門在哪都不知道呢?
底片相機在好幾十年以前,就已經脫離了實用性,轉而成為大人們的玩物,尤其是120底片相機,Hasselblad、Rolleiflex這些歐洲貨,對我來說,就像是玩老車,只是規模變小許多,要懂一點歷史、一點物理、一點化學,還要有一個微深的口袋。
最近許多老相機攤常常在活動裡出現,就像市集裡的標配一樣,各個年代的老相機,一字排開,看著這些散發著濃濃年代感的美麗老物件,你是不是也常常站在攤前發呆,不要說選擇障礙了,可能拿在手上把玩半天,連快門在哪都不知道呢?
以下,是為玩膩了135底片機、追求極致相機手感與拍照儀式感的手動相機愛好者們整理的「中片幅手動相機」入門指南:
120雙眼相機

雙眼相機也稱雙反相機(TLR, Twin-Lens Reflex Camera),機身有上下兩個鏡頭,下面的鏡頭負責曝光到底片上,實際用於拍攝,而上面的鏡頭是給人眼取景與對焦。
常見的雙眼相機有著名的德國Rolleiflex、日本的Mamiya、Yashica,有時也能在老相機店看到中國的海鷗。雙眼相機大都不能換鏡頭,因此當我們在稱呼某一台雙眼相機,後面的數字可能就是該相機的鏡頭光圈,比如說Rolleiflex 2.8A。
最著名的雙眼相機品牌是德國祿萊Rolleiflex,這個品牌製造出的相機尺寸與大小適中,在二次大戰時期被戰地記者廣為使用,而其最著名的使用者之一則是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
120單眼相機

單眼相機(SLR,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對大家來說比較不陌生,意即只有一顆鏡頭。透過同一顆鏡頭,使用者可以取景對焦,光線也是從這顆鏡頭進入底片來曝光。不過價格有點高的中片幅的單眼相機,就不是這麼常在市集裡看見了,最著名的120單眼是瑞典的哈蘇Hasselblad。
比起雙眼相機,中片幅單眼相機的影像精確度與相機的機械品質,都明顯較高,這是因為在數位相機出現之前,商業攝影師為了追求更佳的影像品質,所以使用尺寸較大的中片幅來工作,當時像是服裝雜誌、商品等商業攝影,幾乎都使用正片(幻燈片)拍攝,因為正片「所見即所得」,在挑選照片時較負片來說,更有效率。
如果要玩中片幅單眼相機,你絕對不能不認識哈蘇Hasselblad。
青年時代曾熱衷於鳥類攝影、1906年出生於瑞典哥德堡市的維克多·哈蘇,對當時市場上的Leica、CONTAX、Rolleiflex等相機非常熟悉,而他的夢想就是製造一台「可更換鏡頭、底片盒和取景器的單鏡頭反光相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瑞典空軍從維克多·哈蘇發表的文章中讀到他對相機設計的想法,便向他訂購偵察用的相機。至此,哈蘇於1941年製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機,隨後也為陸軍設計製造相機。在1941年至1945年間,哈蘇公司交付瑞典空軍和陸軍使用的相機共有36台。
誕生於1948年的首台中片幅單眼相機1600F,讓哈蘇從軍用相機開始進入一般攝影領域。而哈蘇相機誕生至今,最著名的一次使用是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時,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改良過的哈蘇相機拍攝的。

哈蘇相機的精確對焦、機械零件的絕佳手感、乾脆俐落到令人上癮的快門聲,都非常吸引人,可說是中片幅的相機之王。而其著名的正方形格式相片,雖然讓許多攝影者在低頭取景構圖時花了不少功夫,不過影像的質感極為精緻,一但使用過便難以自拔。
令人崩潰的鏡像對焦屏

典型的中片幅雙眼照相機,按下快門、曝光後產生邊長為6x6cm的正方形影像。使用雙眼相機與哈蘇時,一般以腰平的方式手持,並向下觀看毛玻璃取景,30年代紐約街拍攝影師Vivian Maier的攝影展上,有一描述說她將相機掛在肚子上按快門,如此在偷偷捕捉路人影像時,比較不容易被發現。
不過,其實Vivian Maier所使用的雙眼相機,原本就是透過「向下看」的鏡像對焦屏來構圖與對焦,不只是她,所有人使用這種相機,都得掛在肚子上才能拍照。
使用中片幅部份相機,在毛玻璃上看到的影像是6×6cm,觀景窗裡的影像雖然上下方向不變,卻是左右顛倒的鏡像,因為取景影像是經過反光鏡反射一次後而形成的。許多人在使用中片幅相機最大的障礙就是在此,畢竟取景時若有細微的左右調整,卻要透過鏡像來進行,這就需要透過大量的練習來習慣。
中片幅底片

「片幅」其實就是底片尺寸的意思,一般常見一卷可拍36張的底片是135底片(35mm底片),一張底片尺寸約為36x24mm。在數位相機裡,因為作為「數位底片」的感光元件非常昂貴,通常平價的相機上,感光元件都比較小,而感光元件尺寸為36x24mm的相機便稱為「全片幅」相機。
鏡頭焦段成像結果,會隨著曝光區域的大小而不同,例如120相機的底片曝光尺寸較大,因此135相機的標準鏡(接近人類肉眼視角的鏡頭)約為50mm,120相機的標準鏡約為80mm,購買哈蘇相機時一定跟著的第一支鏡頭,通常都是80mm。
而中片幅的120底片寬度為56mm,至於能拍幾張,要看相機的成像區域而定,Mamiya的645相機(曝光尺寸 6x4.5cm)可拍15-16張,Rolleiflex等雙眼相機與哈蘇的6x6正方形格式,則是12-13張左右,Pentax 67的6x7cm格式,則只能拍10張照片左右。
中片幅的底片除了120之外其實還有可以拍雙倍張數的220底片,只是220底片需要有專用的片匣,底片本身也不易購得,所以就連在歐洲,使用的人也非常少。
另外可換底片匣的哈蘇,還有拍立得片匣可以選擇,這是在數位時代尚未來臨之前,讓攝影師測試用的方式,只是與一般拍立得相機不同,用拍立得機背拍攝的影像,只會6x6cm的曝光區域成像。

用中片幅相機拍照時要準備什麼
#01:使用全手動相機的基本攝影知識
使用全手動相機拍照,對於光學、或是相機內的技術原理雖然不需要了解太清楚,但底片感光度、光圈、快門之間的關係一定要懂,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反過來說,若是想要讓曝光值換算的速度變快,強迫自己用全手動相機也是很不錯的訓練方式。
#02:學會換底片的方式

對中片幅手動相機來說,拍照也不過就是找到快門鍵按下而已,不過要換底片,就麻煩很多了。與135的相機不同,中片幅相機,幾乎每一個牌子更換底片的方式都不同,強烈建議先拿用過的底片,找好示範影片跟著練習為佳。
#03:測光錶

像是Rolleiflex、哈蘇503系列等120底片相機,幾乎沒有內建測光錶,要獲得正確曝光值,最好擁有一支測光錶。雖然現在手機app也可以測光,不過都已經用全手動底片機拍照了,找ㄧ支測光錶來練習,或許更有儀式感。
#04:油性馬克筆

因為120底片每一卷的張數不太多,因此一天拍攝下來,有可能累積的底片卷數非常多,而每一卷底片的曝光狀態、時間順序等等,在底片用完之後都有需要做記號的可能。
留在片匣裡沒拍完的底片,避免下一次拍照忘記底片的種類,攝影者也會將底片包裝撕下一角,裝入片匣的小空間裡並做上記號,以資辨認。當然使用原子筆也可以,不過筆頭較柔軟的筆,比較不會破壞底片。
#05:底片盒

無論是使用哪一種尺寸的底片拍攝,拍完的底片一定要好好保存。通常會將底片再次裝入包裝紙盒中,但在底片用量很大時,攝影者通常會將紙盒捨棄,改用底片盒盛裝,而這時最好分成before與after 2盒,才不會不小心將已曝光的底片再次拆開(但這種狀況滿少發生)。
用哪一種包包比較好
相機包這種配件,非常的見仁見智,每個人的選擇基準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好看但是麻煩」、「好用但是不好看」2種。
第一種主要是使用像Billingham英國傳統記者包,或是美規Filson這類款式經典的相機包,材質與細節都很美,背起來很有味道,但實際拍攝時很容易把自己搞得很忙;而第二種就是刻板印象中「攝影大哥」的style,機動性強,但就少了一些古典味。
不過我想,使用中片幅底片機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忙,為了美觀而再多忙一些,應該是不成問題,像我用的是歐洲跳蚤市場買的8釐米攝影機用盒,非常帥。

當然你還可以用Pelican來裝愛機,安全性極高,卻很行動不便。不過,若是你想帶相機到沙灘、海邊,或是可能會有泥濘的地方,奉勸你還是用箱子吧。
不過這些相機包都離不開一個重點,就是「口袋要多」。使用手動底片相機拍照時,小配件實在太多,尤其哈蘇的片匣還有一個絕對不能弄丟、但是不拿起來就不能拍照的遮光片,從底片身上產生的小垃圾也很多,所以使用口袋、分隔多的包包絕對不會有錯。
如何購買相機
當你已經從自動相機進階到中片幅的全手動底片相機,相信你對這些嬌貴的古董機種、老鏡頭們要在哪裡找,應該有點概念了,那就是——萬能的eBay。
只是從歐美的拍賣網站購買二手相機,除了語言溝通需要多費心之外,長途運送、退換麻煩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而且除了哈蘇503cw的機型以外,120相機要買到全新的幾乎很難,因此多做功課、多比價是必須做的事。當年我從荷蘭人手上收進哈蘇之前,也花了大概3個月滑eBay。
另外現在台灣也有許多販售老相機的店家,多多到店裡走走、摸摸實體相機、與老闆聊天,認識越多再下手,絕對不會有錯。

維修保養
機械相機其實不像現代的電子相機那麼怕濕氣,也比較沒有電池液化、材質分解相關問題,相對來說比數位相機更好保養。通常在正常使用完畢之後,送回防潮箱保存,通常都不太會發生發霉的問題。機械相機在清潔時自行拆卸分解的容許度也較大,不像數位相機一拆開就擔心CCD/CMOS感光元件會入塵那樣地嬌貴。
不過,若是有零件損壞時,老相機們的維修與零件更換就相對比較麻煩,花費也比較高,和玩老車的概念差不多。曾經被稱為相機街的台北漢口街,至今仍有許多老店或是老師傅在維修,維修費用的高低,也是需要自己多多比價了。

用中片幅手動相機的好處
- 真的威風
- 快門聲極為好聽:不要問我選哈蘇是不是因為很好用,我可以告訴你,要買哪一台相機,我都是用快門聲好不好聽來判斷。
- 學會等待:能在快不起來的繁複步驟中,完全體會拍照的儀式感
- 在極端的氣溫下也不會失靈:數位相機的電池在極低的氣溫下,續電力會變很差,但全機械的底片機不會有這個問題
- 只要保持乾燥,基本上沒有太難處理的保養問題
用中片幅手動相機的壞處
- 拍照很慢:因為是全手動,所以從測光、設定、對焦、構圖、過片等等步驟很多,非常忙碌。
- 垃圾很多:120底片的包裝其實頗為複雜,同時也會產生很多垃圾,拍照時,身上有小紙片飛出來也是常有的事
- 東西很多:如果用Rolleiflex等雙眼相機,其實頂多多一支測光錶,但哈蘇還有片匣,遮光片,小配件很多
- 有點重:但相信我,重量能讓你按快門的手更穩定

關於格物筆記
一件西裝外套,價格從3000到30000,透過布料、剪裁、版型與針腳的細膩度而有不同。一台單車,價格從1000到100000,則由車架、輪軸、把手、煞車、花輪到設計整合度決定。一頓晚餐,價格從100到3000,食材、刀工、火候、擺盤、服務、聲音、氣味到空間,所有細節說明了原因。
致知在格物,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透過「格物筆記」,讓龜毛難搞的購物狂編輯們,一次為你做好採買前的準備功課。
參考資料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