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馬上能聯想到的是薑母鴨、羊肉爐等熱呼呼的台式火鍋,米酒可以拿來進補,那用威士忌的話,應該也可以吧。而遠在歐洲大陸的戰鬥民族與高山牧羊人,又是如何以流傳已久的燉湯料理,抵禦漫長的寒冬?
不過,讓薑母鴨成為台灣味的靈魂,其實不是薑母、也不是鴨,而是麻油雞中的兩大元素——麻油和米酒。而其中,「紅標米酒」不但在許多的台菜中不可或缺,更深深植入了薑母鴨的味覺分子之中。
把低溫看得雲淡風輕的北歐人,對於應付寒冬其實也各有技巧,除了有廣為人知的熱紅酒、暖呼呼的愛爾蘭咖啡和起司鍋,這個冬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歐洲還有什麼冬日必吃的禦寒料理,以及背後的有趣故事:
世風日下,吃什麼鍋、蘸什麼醬的法則好像不存在,卻仍有幾種地味濃厚的鍋物,顯見對於醬料的獨樹品味。
無論是一個人到酒吧點杯特調,或是在家捧杯熱呼呼的酒,躲在被窩裡取暖,熱酒下肚,心也跟著暖了起來,這也算是另一種意義的「冬令進補」吧。
說到「鍋物王國」台灣的種種冬日湯品,你最喜歡的又是哪種呢?以下,我們就精選了幾家位在台北,冬日必吃的進補鍋物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