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唱片行是種老派的浪漫:6家值得造訪的台北唱片行

在台北,許多老牌唱片行如第一唱片行、佳佳唱片行與誠品音樂館,成為音樂人的精神堡壘;除此之外這個城市也還存在著許多充滿個性的獨立唱片行。
文字:邱君豪
只要是資深的台北樂迷,應該都經歷過去火車站的大眾或玫瑰細細翻找唱片,甚至排隊參加簽唱會的樂趣吧,幾年光景過去,傳統唱片皆已逐漸式微,在這個數位時代還願意花錢買唱片的樂迷,想必都固執又浪漫。在台北,許多老牌唱片行如第一唱片行、佳佳唱片行與誠品音樂館,成為音樂人的精神堡壘;除此之外這個城市也還存在著許多充滿個性的獨立唱片行。
首先推薦的是極富盛名的獨立唱片行、國外觀光客來台必朝聖的「小白兔唱片」,充滿溫度的店員手寫唱片介紹和藏片品味令人印象深刻;若想找清新的台灣聲音則可到「風和日麗唱片行」;另外也有充滿日系風味的兩家複合式唱片小店「Waiting Room」與「2manyminds Records」,提供優質好樂以及服飾小物;如果逛累了,不妨到近年竄起的新銳店家「Vinyl Decision」和「BEANS & BEATS」,好好享受咖啡與黑膠唱片的完美結合,為這趟尋樂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漫步台北,細數值得造訪的六家唱片行
01_ 風和日麗唱片行:和平東路三段212巷18號1樓
02_ White Wabbit Records 小白兔唱片行:台北市浦城街21巷1-1號
03_ Waiting Room:台北市長安西路40巷10弄1號
04_ 2manyminds Records: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6巷8號
05_ BEANS & BEATS:台北市富錦街346號1樓
06_ Vinyl Decision 黑膠咖啡:台北市崇德街38巷6號
台灣獨立音樂場景小記
由獨立樂團「拍謝少年」的貝斯手薑薑,為大家簡介台灣獨立音樂場景發展:
1994~:從一首自創曲開始
台灣的獨立音樂(indie Music)場景大約可以追朔至1994年展演空間SCUM的開業,場地要求登台樂團至少要有一首自己的創作曲,唱片廠牌如真言社、友善的狗、魔岩等陸續推出創作型音樂人林強、伍佰…的專輯,樂團也有糯米團、五月天、脫拉庫、濁水溪公社、閃靈、1976…的百花齊放,幾個代表性的展演空間Vibe、女巫店、地下社會、河岸留言、The Wall等也漸漸為人所知。

2000~:海洋音樂祭X樂團新浪潮
下一個較大的躍進來自於2000年所舉辦的「貢寮海洋音樂祭」,相較於當時已多人參與的「春天吶喊」與「野台開唱」,海洋音樂祭有公部門資源挹注,夾帶了更多的宣傳能量,將當時逐漸嶄露頭角的音樂人如陳綺貞、Tizzy Bac、旺福、88顆芭樂籽、蘇打綠、圖騰、盧廣仲等,一舉帶上媒體版面,帶起另一波樂團浪潮。成立於2006的線上音樂平台Street Voice與2007年的Indievox,更透過網路傳遞將這股創作能量廣為發散。

2014~:音樂介入社會,佔領生活
一直以來台灣的獨立音樂創作者對於政治與社會都抱持高度的關心與參與。2014年3月18號,臺灣的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佔領立法院的社會運動,抗議對於人民生活有巨大影響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其草率的審查簽訂程序,引發約50萬人民走上街頭抗議,龐克樂團滅火器一曲為活動寫下的「島嶼天光」成為活動代表性的歌曲。隔年樂團閃靈主唱Freddy林昶佐與其他人士共同成立政黨時代力量,並於同年當選立法委員,期間所有高度參與社會運動的樂團們,將大眾對於台灣獨立音樂的認識拉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一種十分特殊的音樂介入社會現象。接下來台灣的音樂場景會如何變化,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台北表演資訊哪裡找?
自從GigGuide於15年關站後,台灣唯一一個即時的英文表演資訊來源也跟著消失,然而中文的音樂相關平台還是相當豐富多元,首先當然是喜愛的歌手、樂團與上述表演場所的臉書粉絲頁;再來是幾個具有串流歌單功能的線上平台如iNDIEVOX與StreetVoice;最後則是可最即時查到演出訊息的售票網站如博客來售票網及。若只是KKTIX想單純讀讀樂評,Blow吹音樂也是個好去處。
聽見台灣音樂:10張經典專輯推薦
薑薑也私心推薦了心目中足以代表台灣獨立音樂場景的10 張專輯與幾家唱片品牌:
01_《一大片的風景》盪在空中
02_《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
03_《停在那片藍》巴奈
04_《謝謝你提醒我》甜梅號
05_《Let’s Go》滅火器
06_《藍寶石》濁水溪公社
07_《青春鳥王》糯米團
08_《我想你會變成這樣都是我害的》Tizzy Bac
09_《娛樂世界》林強
10_《海洋》陳建年
在數位串流越來越方便普及的現代,逛唱片行、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翻找CD、仔細研讀包裝與歌詞、小心翼翼收藏唱片等儀式性般舉動儼然是一種老派的浪漫。雖然要花上比線上聽或下載更多的時間,卻讓無數樂迷樂在其中,而這些店舖也在無形中成為聚集各方音樂愛好者的聖地,無論主流音樂、獨立樂團、嘻哈、雷鬼、搖滾、電音,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音樂也才有更多的可能。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GOOD EYE 台北挑剔指南》,時報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GOOD EYE 台北挑剔指南》是由一群在台灣創意產業工作的夥伴合力執行的出版計畫,我們的目標是在全球書店的書架上,放上一本台灣人親自企劃、挑選、撰寫,如朋友般有趣的中英文風格旅遊書。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