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買菜指南|雖然有點髒髒舊舊,但傳統市場總有股說不出的人情魅力

從小跟著父母一起穿梭傳統市場,對於各種蔬果、肉類的辨識並不陌生,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那種濕濕、髒髒、臭臭的傳統市場,似乎不再被這麼多人喜歡,轉而前往窗明几淨的生鮮超市。對我來說,這其實是一件頗為可惜的事情。
距離辛丑年的結束,已進入倒數階段。過去一年,各位過得如何呢?可能有點辛苦、有點掙扎,但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值得來上一頓溫暖的年夜飯。
別擔心,吃好一點,是應該的。
為了犒賞香客雲集的五臟廟,食材的挑選就格外重要。比起超市的標準化商品,我更喜歡在菜市場裡頭買菜,各種食物可以挑選喜歡的大小與數量;少了數位化的條碼,卻多了幾分隨性的愜意。而各個傳統市場其實都大同小異,可以添購各種日常所需,肉類、海鮮、蔬菜、水果、南北貨等等。不過若要講究一點,還是有幾處值得推薦的市場,買到平時比較少見、品質又很不錯的食材。
南門市場|時光靜置的空氣,越陳越香

位在杭州南路的南門市場,可以說是各種外省菜的最終依歸,無論是熟食或原材料,一定得回到這裡採買。每次走進南門市場,我都會有一種時光靜置的感覺,無論是紅豆鬆糕的蒸氣,或是南北貨的買氣,越陳越香。而我主要是為了做燉湯料理「醃篤鮮」,才會到南門市場尋找這道湯的靈魂——金華火腿。
其實市場內的肉舖不少,我個人最常回購、覺得品質最穩定的就是「萬有全金華火腿」。萬有全是南門市場老店家,1952年開店至今已有70年之久,上海的起源店舖更是從1851年就創業。上鹽、風乾到發酵等工序歷時一年,萬有全做出來香氣醇厚的金華火腿,用來燉湯相當適合。
金華火腿是由整隻豬後腿製成,依照不同部位有不一樣的名稱與風味,例如火爪、火骨、火朣,其中最佳的稱為「火塊」。萬有全攤販上有各種大小的金華火腿,我每次都指定要「帶皮火塊」,店員也都會挑一塊穠纖合度的給我。

繞過各種臘味醃燻的肉舖,另一間我很常光顧的南北貨,是乾料、醬菜、年糕等品項十分齊全的「常興南北雜貨」。我在製作港式料理「柱侯牛腩」時,最大的困擾就是醬料。某一次走訪南門市場,意外發現常興有很齊全的港式調味品,柱侯醬、生抽、老抽、南乳等,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最後是無論我有沒有買東西,都一定會帶一點回家品嚐的「上海合興糕糰店」紅豆鬆糕。這個鬆糕據說是蔣宋美齡的最愛,第一口會覺得平淡無奇,但第二口開始越嚼越有味;跟人生一樣,細品才能體會其中的美妙,回味無窮。
濱江市場|台北也有在地小農,再怪的菜這裡都有
蔬菜、水果是每個市場都有的商品,所以要介紹專門「買菜」的市場,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北農公司所在的濱江果菜市場,倒是顛覆了我的感受。

濱江市場規模不小,但這裡最大優勢就是北農,等於全國各地銷往台北的蔬果,都會經過這裡的批發、整理;說找不到某項季節蔬果,說真的,還挺難的。
此外,濱江市場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滿到溢出來在馬路邊擺設的小菜販,而這種菜販通常都能令我大開眼界。由於聚集經濟的效應,稍有規模或自產自銷的小農,都會匯聚到濱江市場週邊擺攤,出現許多連批發都不見得會有的蔬菜,其中最特別的是台北小農們。
在這座城市,要遇到住在台北且家裡務農的人,應該非常困難,但在濱江市場卻有不少,大台北週邊的農家,會把自家清晨現摘的蔬菜拿來這邊販售。有些小盤商也會有長期配合的小農,供應非常新鮮的蔬菜,通常價格比較親民、賣完就要等隔天。芝麻葉、蝦夷蔥、猴頭菇、蒔蘿、木鱉果,這些在別的傳統市場不見得買得到的蔬果,在濱江市場都有他們的蹤跡。

順帶一提,在採買時,我時常會跟這些小農們攀談兩句,總能聽聞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或是不小心得到攤主的私房料理食譜。這種陌生的人情味,我很是喜歡。
台北魚市|在城市,也能徜徉於海洋的恩惠之中
對許多人來說,海鮮是一種很不好處理的食材,先不論是否會去皮剝殼,光是要採買到新鮮的漁獲就不容易判斷。這時候,來台北魚市就對了。
台北魚市是由台北漁產運銷公司經營,其實在萬華區的萬大路也有一處北魚的中央魚市場,但在那邊主要是批發的盤商集散地,一般家庭還是比較適合到台北魚市,比較有鄰家的親切感。
不過外界對於台北魚市的印象,恐怕是上引水產。上引水產是北魚的合作經營對象,替台北魚市的轉型發揮很重要的影響,在這邊可以購買到活體的松葉蟹、海瓜子、扇貝等大海的恩惠,是台北市較具規模又能買到活海產的地方。

如果想買其他種類的海鮮,同樣在台北魚市,還有另一處由北魚直營、鮮為人知的超市,這裡可以購買到全國的急速冷凍海鮮,或是冷藏的新鮮魚貨,都是經過北魚產銷認證的無毒水產。如果在一般傳統市場,不知道怎麼挑海鮮,在台北魚市的超市可以解決煩惱。
另外,台北魚市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特色,就是「假日魚市」。假日魚市從早上7點開始到售完為止,會有萬大路批發市場提供的現撈漁獲,例如紅喉、石狗公、金目鱸等鮮魚,重點是價格公開透明,可以讓各位衡量家境狀況做選擇,完全不用面臨不好意思問價的人情壓力。
由於假日魚市的食材種類頗為豐富,就算不買,光是看到五顏六色的生鮮整齊擺放在一起,就是週末一道美麗的都市風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關於市場的回憶

從小跟著父母一起穿梭傳統市場,對於各種蔬果、肉類的辨識並不陌生,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那種濕濕、髒髒、臭臭的傳統市場,似乎不再被這麼多人喜歡,轉而前往窗明几淨的生鮮超市。對我來說,這其實是一件頗為可惜的事情。
雖然我不時會前往的南門市場、濱江市場跟台北魚市,也有走向規格化、整齊乾淨的趨勢,但多半時間我還是喜歡在住家附近的菜市場購買食材。市井的模樣、小民的生活,那是一種自在卻不做作的陪伴。
即將迎來農曆新年,除了到這些有名的市場光顧,不妨有機會到住家附近的傳統市場走走,或許各位會發現,原來在市場買到的食材,會讓除夕夜的飯菜,這麼香。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