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的街道弄巷多如繁星,即使拿著Google Map導航亦會隨時迷失方向,但店舖卻從不擔心客人會不會不小心走過。真正對店舖有興趣的人們,即使是如何難找的角落也會有方法找到。

只要喜歡東京的讀者,想必對於「六本木」這個聚集外國人與夜生活的不夜城絕不陌生。

羊臉的味道吃起來就和一般的羊肉沒有太大的差別,但一刀刀將把肉切割下來後羊頭骷髏慢慢出現,真的很像是在「解剖」而不是吃飯啊!

隨著人們希望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意欲增加,近年葉山町這一帶就起了一點變化。除了假日前來觀光的遊客,移居到這裡居住的人亦越來越多,同時更帶來一些城市生活的文化。

位於洛杉磯近郊的華斯克巨岩(Vasquez Rocks)是全世界電影迷最熟悉的陌生人。它主演過超過200部影視作品,化身為埃及、阿富汗、西藏、火星以及其他千奇百怪的科幻星球,完全無愧於石頭界的Meryl Streep封號。

老舖革新是日本長久以來的一個大課題,京都在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之前曾經介紹過的「開化堂」便是一個很好的典範。看著這些老店蛻變後的樣子,驚覺京都人雖尊重傳統,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點也沒有比其他地方少。

當時有個「科學測試」是這樣的:去庫克巷與鬼相約,在某日某時到她葬身之處,即某教堂地窖的棺材旁邊,敲響一聲棺木。

在陌生的城市按圖索驥,尋找一間間喜歡的店,百分之百是浪漫的象徵;但我的巴黎書店探訪,卻是……推門前深吸一口氣、進店後坐立不安、出了門口如釋重負。然而,為什麼我還是樂此不疲?難道這就是真愛(喂)?

如果談到日本的自殺勝地,全世界的人們第一個想起的地點,多半是富士山麓的青木原樹海(青木ヶ原樹海),每年約有80~100位民眾選擇在廣闊的森林中了結生命。但是,如果單單以數字論,這個年間曾經突破1,000人自殺、引起自殺風潮、甚至因此誕生一本文學獎小說的地點,可能才是日本自殺歷史中最不祥之處:位於東京都伊豆大島的三原山。

倫敦聚集了超過250間美術館及藝廊,各個獨具特色且不分軒輊,依照本身對藝術風格的不同喜好絕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展覽。每次前往一座城市必定會想去朝聖當地的美術館,除了功力一流的策展與豐富的展示品,有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紀念品店也是我關心的地方。

靠向都心東面的馬喰町是東京都裡一個知名的商業批發地區,經過的人總是行色匆匆,而且街上的建築物都顯得有點老舊,怎樣看也是一個開始走下坡的區域。

糖水並非糖溶於水後提味的糖水,而是傳統甜湯,因此粵語說「食糖水」而非「飲糖水」,與廣式煲湯一樣,是種可以養生清潤的食補食品。炎炎夏日,到訪澳門不可錯過的糖水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