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觀察在這個空間裡,人與人會怎麼交流。」旅宿經營者背景百百種,單憑黃一恭說出這句話,就知道他絕對是建築掛。雖是台南子弟,黃一恭坦言是念了建築以後,才逐漸對老房子有感。對他來說,365合日旅所結合了現階段自身建築想法,以及對青年旅舍的喜好,由此為出發點打造出一方空間實踐場。

從前的膠囊旅館給人一種平價低廉的感覺,一直都是商務人仕因為趕不上尾班車才會考慮的選擇。隨著旅遊觀光事業轉向更個人化的年代,針對年輕單人旅客的簡易旅館在日本各地湧現而且每每充滿現代設計感並擁有不同的觀光主題,而開設在傳統觀光地點──淺草的「BUNKA HOSTEL TOKYO」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膽小者勿入,人魔迷不能錯過的私藏景點:漢尼拔暗黑血腥解剖美學的靈感起源、歐洲最古老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佛羅倫斯La Specola博物館。

碧山是中國安徽南部的一個小聚落,隨著人口外移,村子裡留守的幾乎全是老弱婦孺一類。但自從中國最重要獨立書店之一的「先鋒書局」到來,碧山竟成為安徽新興的觀光景點。

dieci的店主田丸先生一年到北歐四次左右,與太太親自挑選作品:「如果欣賞哪個品牌、哪位作家,我一定要親自去拜訪他,進行深入了解、溝通,並買回家實際上在家裡使用,慢慢培養情感後,才會進到採購、進貨步驟。雖然網路盛行的時代,顯得有點老派,不過我覺得這些真實的接觸才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長板玩的人越來越多,很明顯感覺得出來這市場變大,各地販售長板的店舖也越來越多了。長板的「普及性」前進了一大步。這樣的改變,除了該感謝《白日夢冒險王》班史提勒在冰島滑了長板之外,更該要感謝走板走得優雅迷人的韓國長板女神-高孝周。

回顧年初的四月,櫻花綻放的日子裡,位於京都中京區高瀨川一間舊小學裡面,另一市集主辦單位亦舉行了極富人氣的「京都古道具市(京都ふるどうぐ市)」,而2017年已經是他們第四年舉辦市集,參與的遊人也比前三次更多。

桃園向來給人無聊的工業之城印象,也甚少成為觀光旅遊的首選地點,而你不知道的是,其實在這樣的既定形象之外,桃園還深藏著鮮少為人所知的街角風景。

歷經十年的翻新,「法國國家圖書館」(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結合傳統與現代,帶來全新的氣象,美麗的書香空間令人流連忘返。

今年5月甫剛啟航的日本「四季島號列車」,讓旅人們在媲美五星級旅館的客艙內飽覽日本東北風光之餘,也能享受居住在火車上的寫意人生。

有人騎單車,是為了代步;有人騎單車,是為了耍帥;有人騎單車,是為了比賽。另外,也有人騎單車,是為了「享受」。誠如上述種種的「為了」,「享受」也能有很多層面,諸如掌聲、讚數、曝光率⋯⋯,當然純粹享受也可能是真的。

謝章天熱愛爬山、溯溪等戶外活動,他為了玩裝備,還特地到戶外用品店打工,又為了更了解背包而跑到布工廠工作,慢慢學習基礎打版及布料知識,還直接飛到菲律賓的獨立工坊,跟著師傅學做背包。這樣的熱情和執著讓Hanchor在早已被老品牌瓜分完的Outdoor背包市場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條出路。

鎌倉是個週末充滿遊客的地方,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有時髦新穎的新店舖,也有世世代代經營的百年老店。這裡的人悠閒自在,彷彿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個休日。

兩年前隨著米蘭世博會同步開幕的Prada基金會米蘭展館和威尼斯展館轟動一時,在這幾年的展演規畫下,推動各種當代藝術的實驗,讓世界看見品牌對於推動文化藝術的熱忱。去年12月,基金會於米蘭市區又另闢一精巧的展覽場地,期待與眾人分享影像創作研究的歷程。

終於要開始介紹長板的玩法種類了。其實在我一開始接觸長板的時候,我也完全不知道長板風格有四種,後來慢慢了解了板子的特性,才發現原來不同的玩法種類要配上相對的板子。

這兩年,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南火車站附近,出現一個潮人聚集之處。站在這建築物的大門前,直覺這大概是棟網路公司的辦公大樓吧,但門口又寫著「URBAN STAY」,都會停腳處。原來這就是曾被《Wallpaper》選為全球最佳商務酒店之一的Hotel Daniel。

初學滑板者最大的困擾大概就是要如何買一塊適合自己的板了吧。其實無論是技術板、交通板或者是長板都能做到你想做的動作。切記:板子只有分「適合」與「不適合」,所以要先明白自己想玩的滑板種類是甚麼,進而挑選真正「適合」自己的板子。

亞特蘭提斯的傳說至今仍是探險家們難解的謎題,在此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歐洲的第一間海底博物館「Museo Atlántico」想像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