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逝世的傳奇超模China Machado,在50年代的巴黎時尚圈崛起,而後成為《Harper's Bazaar》的首位非白人封面女模,以不受族裔與年齡限制的自信姿態,走完璀璨一生。

現代人解讀外表與身份常有此一矛盾:一方面,期求透過外表來了解他人,也期求讓他人了解;與此同時,卻又心生疑竇,感到外表不免有欺騙成份。但此一矛盾與糾結並不會阻止世人花盡心思去修飾儀表;時尚與衣着正是自我修飾的最佳工具。

Hermès在美國舉辦第2度Men’s Universe Fashion Party,義無反顧地選擇了L.A.的Downtown舊唐人區,大幅突破固有形象,宣告品牌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新世界。而「DWNTWNMEN」當晚每個細節均呈現了「不是最貴,只是當下最精緻」的信念,將Hermès風格徹底延伸進生活之中。

80年代日本服飾開始了設計師品牌的概念,不再是單方面吸收西洋資訊,這時期的先鋒設計師可以說是日式黑船,硬是敲開鎖國的巴黎時尚,而Miyake Issey絕對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國榮腳上的那雙Manolo Blahnik是如此地石破天驚。內裡那是他衝破枷鎖,直面個人慾望的體現,外頭則是對於約定俗成的性別定型的一種突破。

八O年代Roller Disco溜冰場的霓彩閃爍,金箔與輕金屬躍上經典衣裝,台灣設計師黃薇(Jamie Wei Huang)用低調元素,道出曾經的美好青春。

提到風衣,Burberry的Trench Coat絕對是每個人心中無可取代的夢幻逸品,除了優雅俐落的英倫風格設計外,戰壕大衣更乘載著品牌深厚的歷史底蘊。

FREITAG,這個來自蘇黎士、已經存在近20年的實用包款品牌,以環保、耐用及創新的特色,創造出形象鮮明的品牌形象。近年,FREITAG也逐漸在日本、台灣等地開設新店面,將品牌永續經營的特色概念帶入亞洲。

日本時尚業界相關人員投票選出當今對日本流行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七個人物。各個投票者選擇的角度各有不同,對選出對象的評價也各有褒貶,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日本流行業界少了這七個人,必會變得相當無趣。

「法國海灘是屬於芭鐸和華汀的。」對於布基尼禁令一事,勒龐曾公開表示對布基尼女子的厭惡。表面上看似是世俗主義的支持者,但勒龐這番話卻反映了她對女性被物化感到無所謂。

OMEGA經典Speedmaster,原來並非為太空活動所設計,卻因為其有著優異的性能而成為首枚登上月球的腕錶。隨著其誕生六十周年,深入了解「Moon Watch」系列之太空歷險。

「我不只是個時尚編輯,我是獨一無二的時尚編輯!」最著名,最具風格的時尚編輯Diana Vreeland,用執著和狂傲創造無數經典,在她如此前瞻與誇張的肢體語言下,又有哪些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特質。

當第一夫人穿上設計師的服裝時,投射出來的不是只有個人身材和形象,還無可避免地帶着另一半的行事風格。梅蘭妮亞擁有模特兒身型,會是高級時裝的絕佳衣架,但除此以外,她背後所代表的,是她丈夫提倡的一整套保守意識形態-靠着情感挑動和四面樹敵建立出來。

香港時裝精黃偉文曾說:「不知道要符合什麼資格才算時裝界人士,但知道怎樣肯定不是,例如從未擁有過Martin Margiela這件Fight AIDS T恤。」這件品牌曾經的經典我們暫且不提,而是來聊聊創辦人Martin Margiela。

白色背心、短褲、高筒襪加上紋身,看似兇悍的一群人同樣存在於現今的東京街頭上,日本稱他們做「Cholos」,帶有幫派分子意味的特定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