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Richie Hawtin(以下簡稱里奇)大可洋洋灑灑為他寫下一堆履歷,他是知名DJ、是廠牌Plus 8的創始人之一、也是Techno先驅,用一句話簡單形容就是:他很有影響力。

除了林生祥以《大佛普拉斯》拿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以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外,你是否曾注意過《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麻醉風暴》、《紅衣小女孩 2》等新一代影視作品中的獨立音樂?

這部電影魅力的泉源之一,就是那來自地球另一端,早已為這部電影量身打造好的、一串串流動的美妙音符。

音像Audio-Visual並非新詞彙,但在獨立音樂圈有技術力能自在駕馭者寥寥可數,但這組來自藝術領域的電子聲響團體HH,正打造出足以遙控現場觀眾的「視覺聲音」。

無論是繁華的摩天大樓還是稍顯凌亂的街景,台北這座城市充滿著文化變遷的痕跡。而在音樂上,從1990年代的林強到2010世代的蘇打綠,都用歌聲與MV畫面,記錄下了人們在此生活的種種苦樂。

通常一旦打開Ambient、Space Rock、實驗電子,我們與月亮的距離就跟書桌一樣近。

數次被《Modern Drummer》雜誌評選為當今世界帶領節奏潮流的鼓界大師的Jojo Mayer,20 年前於紐約創立的電子樂隊Nerve則是最大化音樂想像。融合了Drum&Bass、Dubstep、Techno、Broken Beat等舞曲元素,完全用真人真樂器的方式來演奏電子樂,每年在歐洲的巡演場場爆滿,在俄羅斯最頂級Club演出,要價150美金的門票在數小時內銷售一空。12/13,Jojo Mayer & Nerve亞洲巡迴站將停留台北Legacy。

雖然許多聲響藝術家也會錄下周遭生活,探索「聲景」的意義。但李化迪(Howie Lee)玩的是另一種「躲貓貓」遊戲,他把掏出來的聲音,當蛋花打散 ,碎微到你認不出後, 再巧妙藏於西方電子架構的低音環境裡。

「所有的情感之中,都時常需要忖度別人,其實就像是偵探遊戲一樣。」關係裡的證據都需要去尋找,當翻起過往的字跡,執意的任性的都成了美好的風景。就像現在的法蘭黛一樣,豁達了快樂了,輕鬆的唱起這些屬於他們的故事。

很愛做各式排名的Ranker網站曾排名了「對電子音樂最有影響力的人」,名單裡有David Manucuso、Afrika Bambaataa、Depeche Mode、Daft Punk、New Order、The Prodigy、Brain Eno等人,要上這份榜單很簡單,關鍵就是:你是「第一個發現」並且去做的人。下面我選了個人覺得三個最關鍵的「拔頭香」之人,因為有了他們,電子音樂的歷史被大大轉彎:

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身處金音獎現場的觀(ㄎㄠˋ)察(ㄧㄠ):「在這個能上網看典禮直播,截圖還比拍照方便且迅速的時代,若無法在現場取得更多報導材料,我們真的不如在家看轉播,或索票當個觀眾就好。」

臺北的夜晚:你可能三四個月前提前搶到了門票,發揮最大的耐心等待渴望已久的演場會,卻到當天發現忘了把事排開。苦等了一個禮拜終於來到週末,吃完晚餐再喝個小酒,就來到Korner或Pipe晃晃,偶爾真的沒局再去信義區夜店轉轉,作為工作或課後的放鬆娛樂,你滿足著這樣聽音樂的頻率,「久旱逢甘霖」使你珍惜每一場音樂盛事。

由Leo王與春艷搭擋的夜貓組,甫發行首張專輯《健康歌曲 OwO》,並交給師兄李英宏擔綱製作人。專輯合作樂手,果然可見到《台北直直撞》的班底如:旺福吉他手姚小民、小號手Andrew Page、以及擔任和聲、配唱的Brandy。

「巡迴的時候,演出的編排上,有著不同於專輯的作法;歌曲在專輯裡的樣子,或許未必都能轉換成舞台演出的型態,改編於是勢在必行。」也因為這些改編,The xx發現了音樂在舞動感的可行與可能。

也許當天多數人都將90%的目光黏在許正泰身上,卻也同樣有90%的聽覺被主唱以外的音樂撼動著。

以身邊的人或偶像為靈感創作的例子不少,以下盤點了10首將他人寫進歌裡的例子,以及它們背後溫暖、有趣的故事。

與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搖滾歌手、魔岩三傑之一的張楚近身訪談,奇哥與以身為音樂製作人與創作者的角色,觀察與談者的人生價值觀。

今年的富士搖滾音樂祭適逢連續不斷的大雨,對不存在此空間的人來說,很難理解為何有人願意頂著整天的雨,在泥漿上日行萬步,只為了趕場聽音樂。每年的Fuji Rock都不乏樂壇大咖演出,但今年我在這裡看了三組台灣音樂人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