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為人知的恐怖大師——伊藤潤二,雖然大家對他的搞笑作品並不陌生,但仔細回想的話,他筆下所謂的「恐怖」漫畫,確實也常會出現刻意置入的黑色幽默,令「無法理解」的畫面變成某種「魔性十足」的趣味。

Nick Veasey透過X光的創作,重一開始的生活小物件到後來結構複雜的飛機、哈雷機車,但拍攝時間也日益增長,像是一台摩托車需要3個月的時間拍攝。

攝影書展「原點」,集結中平卓馬從1968年至2018年所出版的攝影書籍與評論集,回顧中平在思想與創作上的演變,藉由各個生涯階段的著作與復刻影像出版物,追溯中平的攝影原點與形成過程。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說法,這是台語用詞差異的巧妙處。方音差異就像人的個性和興趣,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一說再說,說了幾十年,臭酸(tshàu-sng)是臭酸,依然是死忠兼換帖的好朋友。

而除了江戶時期的浮世繪之外,《八犬傳》的潮流也一路延燒到了今日,不僅有多個版本的日劇翻拍作品,漫畫、動漫、電玩……等相關的影視產品更是數不勝數,至今仍然非常火紅。

《四谷怪談》可以說是日本家喻戶曉的鬼故事,而在浮世繪當中,當然也有不少題材在描繪該部道盡封建體制下女性悲哀的作品。

《Daydream Nation》既是Sonic Youth的最高成就,也是先鋒的青年文化向不可一世的資本發出的最有力駁斥,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街頭式的勝利。

在下著濛濛細雨的秋日,和喜歡拍照的石知田,一起到萬華的巷弄裡邊走邊拍,從他拍下的照片裡,我們似乎又了解他更多了一些。

展覽日期從10/31到11/15一共兩周,地點在BELLAVITA寶麗廣場B1 藝文空間千萬別錯過!

包浩斯派的藝術家瓦西里‧康丁斯基,他聽到音樂時便會看見色彩,繪畫時耳邊則會響起音樂,而兩者的連結之強烈,每個顏色都會對應到特定的音符。

Golsa Golchini取來瓦楞紙與壓克力顏料作畫的最新系列《消失的水域》將棕色紙板擬為水景,人們各種瀛海潛泳、沙灘嬉戲和曬太陽的情景,以描繪單一主題的方式微縮在紙板中,這種彷彿觀賞金魚缸的視角,純粹、慵懶而簡單,風格栩栩如生中又帶點想像韻味。

在這「新」與「舊」交錯共存充滿時代感的街區氛圍,台北當代藝術館將藝術融入城北街區,讓你感受此時此地的記憶疆界。

西班牙插畫家Oscar Llorens毫不遲疑選擇了東京作為狂飲創意的甘泉美地,並挪用了龍貓、原子小金剛、Hello Kitty等大量知名的日本動漫角色,作為東京狂想之旅的摹繪與詮釋。

著名浮世繪繪師歌川國芳,也為了《二十四孝》製作了一系列的《唐土廿十四孝》的浮世繪,被後人評為最有意識去開拓西洋手法的一個系列。

美容院的老闆Alex Mitchell表示,他目擊了製作的過程,「當時一輛帶有遮光窗戶的小貨車停在了我的店門口,我只看到了司機,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不確定我是否應該報警,那個人在這裡待了至少兩個小時。」

在Fairy Taipei小小的地下室裡,我看著那些抹上濃妝、毫無畏懼地展現自己的人,突然覺得有點羨慕,有人說他們身上華服是隱藏自己的扮裝,但事實上,正如美國變裝天后RuPaul所言:「每個人都是赤身裸體地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穿上的所有衣物都是扮裝。」

「藝術是屬於大眾的共同財產,而非限於特定人士能擁有。」——Banksy。

格倫迪表示,這看似堅固的雕塑存在的時間很短,在拍照後就永遠遺失,而且永遠無法再現,這種環境的持久性與織布的運動形式的短暫性,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