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聽到「休息」一詞時,你是否會有姑且應急一下的感覺呢?但實際上休息,並不是指一般的「充電」而已。

在日本裸模兔丸愛美所出鏡的照片中,你感受不到裸體寫真通常帶有的羶色氛圍,比起她一絲不掛的身體,更讓人無法移開視線的反而是那泫然欲泣的傷感神情,甚至有許多人因此稱其為「裸模界的小松菜奈」,在她那無法猜透的眼神背後,究竟藏了些什麼?

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逝世至今已30年,在2017年紐約蘇富比夜拍以超過1億美金創下美國藝術家最高價紀錄,這次登陸英國倫敦,在巴比肯中心舉辦大規模個展。

自瀨戶內海藝術祭成功結合了展覽與在地風土民情後,有著珍貴的自然資源的大町市再度串連兩者,舉辦了「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要讓世人知道世界上不只有一個阿爾卑斯山。

近年出現了越來越多以插畫為主的平面設計作品,甚至連以往以照片為主的廣告也開始選擇以插畫來表現。而其中,來自日本的Noritake更可以說是開拓了一片以簡約單色線條風格的插畫風潮。

喜劇泰斗金凱瑞近年因憂鬱症而遲遲無法推出新作品,許多影迷非常期待他能重返大螢幕。而就在前陣子,金凱瑞本人上傳了一部六分鐘的短片,除了向影迷交代近況之外,也展現了他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到十分驚艷。

來自台灣的女藝術家何孟娟,用鏡頭記錄下了居住於紐約「魏斯貝絲」藝術公寓內的年長藝術家與他們的日常居所,她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每位藝術家獨特的生命故事,記錄下這些藝術家如何在資本主義主流的曼哈頓中跳脫生活框架,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並影響整個城市。

在1861到1967年,LGBTQ人權開始發展的百年之中,英國酷兒藝術家突破束縛,透過創作表達自我,都可在泰德不列顛 ( Tate Britain ) 的Queer British Art大展一探究竟。

70年代期間,行為藝術之母-瑪莉娜屢次在表演中加劇自己使用身體的程度,他用行為實驗逼迫觀眾直視自己當下的恐懼、盲目與興奮,直到情況失控。

你曾想過與狗狗一起生活,是什麼樣的模樣嗎?對於有養狗的人來說,可能一時之間可以說出100種可能:狗狗好笑的表情、惹人生氣的壞習慣、討拍撒嬌的萌樣、或無時不刻都貪吃的臉。最受矚目的空氣感攝影師-濱田英明在台首場以「與狗狗一起生活」為主題的個展〈ONE DAY〉即將開催

「我的興趣就是打破禁忌,做一些帶給別人困擾的事」-空山基。今年5月,空山基首度來到台北舉辦台灣首次個展《空山基の械慾論》,我們也趁著這個機會與這位日本當代藝術狂人,談談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兩年前隨著米蘭世博會同步開幕的Prada基金會米蘭展館和威尼斯展館轟動一時,在這幾年的展演規畫下,推動各種當代藝術的實驗,讓世界看見品牌對於推動文化藝術的熱忱。去年12月,基金會於米蘭市區又另闢一精巧的展覽場地,期待與眾人分享影像創作研究的歷程。

在台北生活久了,常覺得台北無聊,要看的展、參加的活動、相約的人總是那些,圈子裡也一直是那樣子,總是做相同的事,或許在同一個地方待得太久,已經固定了一個看事情的角度,自然而然也就無聊了。一起鬼混之後,與藤井智也(Tomoya Fujii)的談話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看待台北的角度。

藝術迷們引頸期待,倫敦泰特美術館 ( Tate Britain ) 日前舉辦了英國國寶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回顧展。梳理霍克尼近60年來的創作脈絡,帶觀者一次飽覽這位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大師豐沛的創作能量。

朴贊郁復仇三部曲中最有名的《原罪犯》(Oldboy),這場惡名昭彰的活吞章魚戲碼,即使在有生吃海鮮習慣的東亞觀眾眼中,仍是怵目驚心、永難忘懷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