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網路書店的蓬勃發展,原以為也將隨之式微的獨立書店卻逆勢而起。台中的「佔空間」以空間引導來者對於文化產生需求,以嶄新的營業模式與生活風格,賦予獨立書店全新的定義。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 EYE 」電影博物館成立之初的目的為保存電影資源,但在空間的配合與規劃下達到了地區復甦的效果,真正走進當地居民的生活。而充滿未來感的建築設計,不僅如電影般由外而內引起民眾的好奇,也成為阿姆斯特丹吸睛的新地標。

禾餘麥酒的核心理念是「用台灣的穀物,釀台灣的酒」,終極目標是期望藉由精釀啤酒這項高經濟商品,回頭提高農產原料價值,以期翻轉台灣農業現況。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承接打造「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將日治時期的老市場空間,轉型為結合展覽、課程、講堂、工作室、團隊進駐,餐飲等多元機能的複合式文化基地,把傳統市場的空間脈絡轉化為飲食教育和社會議題的討論基地。

TSUTAYA BOOKSTORE與蔦屋書店同為CCC集團(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旗下的生活風格書店,兩者從DNA、風格到經營模式究竟有何異同?

向來以調酒和餐點聞名的東區名店Wootp窩台北開啟了店中店Woo Life Barber Shop。只有一個座位的Barber Shop採預約方式營運,除了可以同時享受店內氣氛與餐點外,理髮客人身影也成為了一道有趣的店景。

搖滾初興的年代,流行單曲長度很少超過2分半鐘,這是因為直徑7吋的單曲小唱片單面容量只有3分鐘。歌者要告訴你的一切峰迴路轉、愛恨情仇,都得在150秒內解決。1960年代中期,直徑12吋的LP唱片成為流行市場主流,單面23分鐘的容量讓音樂人有了大肆揮灑的空間,排行榜也出現愈來愈多5分鐘以上的單曲。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由廢棄建築改建,創辦人洪璽開認為,舊材不夠完美的痕跡,記錄了隨著時間自然生成的粗糙質地,反倒造就無法取代、難以複製的獨特手感。

「我不是一個這麼有深度的人啦。」雖然先行一車的老闆王啟光這麼說,卻能滔滔不絕聊著喜愛多年的音樂故事,再拿出一個自製的高階CD播放器來解釋它的原理。

近年台灣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許多有趣的黑膠唱片行......聽黑膠彷彿成了一種流行風潮。為何黑膠至今日仍然深受歡迎?這篇專題,我們來到了先行一車黑膠倉庫,請老闆王啟光與我聊聊黑膠這種老派又不甚便利的音樂播放形式的迷人之處。

Pantone於日前公布2017的年度色草木綠後便與出租公寓網站Airbnb合作,在倫敦街區的出租公寓裡打造一處都會中的叢林秘境,推開街角的大門就彷彿通過任意門一般,來到綠意盎然的雨林深處。

住進一所獨立的家,藉由具有溫度的空間、與鄰人的互動,深入體驗當地風俗,也讓旅行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白色背心、短褲、高筒襪加上紋身,看似兇悍的一群人同樣存在於現今的東京街頭上,日本稱他們做「Cholos」,帶有幫派分子意味的特定族群。

在他們自己開店之前,Broken Biscuits的美味甜點早就已經出現在其他巴黎知名咖啡店,如TenBelles、Fondation、Honor、Loustic的甜點櫃裡。

在巴黎這座浪漫之都,除了欣賞歷史名勝、體驗美好街道氛圍之外,各式精緻甜點店更是走訪重點,本篇將介紹八款巴黎人最愛的經典法式甜點。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閱讀或是著迷於建築美學的人,那絕不能錯過獲得年度全球最佳圖書館大獎的「Dokk 1 圖書館」,以及其為城市老港口所增添的活力新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