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看到店家標榜「內餡使用餐廳燉煮牛肉咖哩」時,馬上就被吸引過來了,表面的裂紋像刺蝟一樣突起許多尖角,不僅酥脆無比,還有著令人流口水的香氣,我真的好喜歡這種口感。

豆腐從前被稱為「鬼食」,就是因為祭祀祖宗都要上一碗豆腐,如今,死了人辦喪事也叫「吃豆腐飯」,唯一例外的是,孔廟祭祀孔子,絕不能使用豆腐。

台灣人的包容、勤儉、實在,尤其反映在台灣小吃文化上。儘管台灣融合多元的文化,但講到小吃的「餐搭酒」,啤酒可說是台灣人的最愛。

2017年5月,美國《GQ》雜誌發佈了「美國2017餐飲排行榜」,休士頓Pepper Twins的招牌涼菜「夫妻肺片」榮登榜首,被評選為「年度開胃菜」。

或許數十年未曾整修的裝潢如今看來有些陳舊,但當紅酒盛滿玻璃杯、悠揚的樂聲從音響中流瀉,我們可以放慢手邊的動作,假裝回到了那個年代。

你對香料有什麼樣的想像?是調味品?是點綴?又或是某種讓人上癮的味道?座落於南京復興的餐酒館Spice Cuisine,以香料入調酒,打造12款以世界命名的特色調酒。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使得東京成為一片焦土。在當時滿目瘡痍,災民處處的東京,屋台成了解決災民們的溫飽的少數選擇之一。在地震三個月後的《讀賣新聞》上,甚至出現了「全天下都在吃牛丼」這樣的標題。

貓咪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喜歡吃的東西當然不限定是魚類。小型又好捕捉的老鼠、雞、青蛙等等都可能是貓咪的盤中飧。所以說「貓咪愛吃魚」或許太過武斷,「貓咪會吃魚」才是比較中立的說法。

追劇的同時手邊一定要零食,最好是好吃又涮嘴的零嘴,各國風味都來一些更棒了。以下推薦6+1種「異國」零食,一種搭配一集剛剛好。

對於阿佐而言,在根莖類主食中,地瓜之於馬鈴薯,一直是同花之於 full house的狀態,但是地瓜加上梅子,搖身變成甘梅地瓜薯條,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無敵同花順。

今年,「Hanako.Taiwan」正式在台灣上線,而首波登場的,即是和niko and...聯手打造「喫茶ハナコ」。

迎接便利商店國際啤酒節,為您精選6款來自世界各國清爽順口的啤酒及香甜蘋果酒款,從清新沁涼到輕享小酌一次滿足,隨時隨地、不用飛出國也能讓味蕾享受環遊世界的滋味。

「蛋腸」有著黃澄澄的馬卡龍形狀,在基隆的大街小巷都看得到它的身影,但是出了北部卻很少見到這樣的食材,原來是因為沒有加任何添加物,保存不易的緣故所致。

住在家中有住在家中的好,一個人生活也有一個人的自在,在忙碌了整天之後,不妨回到租屋處,換上最輕鬆自在的衣服,用一頓晚餐的時間好好心疼自己。

創立20多年來,一蘭拉麵曾與多間食品公司聯手,希望能夠實現真正的即食一蘭拉麵,然而卻屢屢失敗。這次,與Acecook的合作終於正式開發出了和一般泡麵一樣烹調方式的一蘭拉麵。

阿給這個名稱,是參考油炸豆腐的日語發音「阿不拉給」(あぶらあげ)為名,而後為了好唸才又改成現在的「阿給」。

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圓的設計,而圓的象徵與理念,也幾乎無所不在。有趣的是,威士忌的世界裡,也能將圓的概念植入佳釀中。

維他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64年12月26日成立,經典的維他露P飲料,來自創辦人食用維他命片不小心掉入汽水內而產生的靈感。

酒水便宜,搭配的是質量中等「這我也會做」的家常料理,對酒食的期待,在吉祥寺是不管用的,因為街道的氣氛,往往足以讓你陶醉得失去判斷力。

喝清酒的時候,我們常看到日本店家把枡倒滿,直到產生表面張力,據說是因為古時只有富人與貴族才喝得起清酒,而把酒倒到滿出來這件事就等於是「炫富」,同時也表示店家的盛情款待。

開啟串炸風潮的是麵衣厚實、開業逾90年的「だるま」;不過率先貼出「醬汁只准沾一次」標語的,則是擁有優雅輕薄麵衣的「八重勝」。許多人可能把這項規則理解為勞工朋友衛生習慣較差,才建立起的風習。

利樂包的誕生出自瑞典工程師Erik Wallenberg之手,1944年3月利樂包完成了專利的申請,最初的利樂包設計為三角四面體,而後於1963年推出的利樂磚包裝則是目前常見的矩形樣式。

今回,我們就挑選了幾家商品外貌討喜、口味又不會過於甜膩的「網路販售」大人味蛋糕,讓你省去親自提領、運送的舟車勞頓,也給媽媽一個愉快的母親節。

近年台北也吹起了一股秘密酒吧熱潮,隱身在牛肉麵店深處或需要找出通關密碼才會開啟的大門,種種機關替酒吧塑造了神秘刺激的氛圍。

有些人會將除了麵包以外的食材搭配米飯一起燉煮,像是燉湯一樣,有些人則主張各食材分開吃,但無論吃法如何,都是為了能為新的一年代還好運和財富,南方人更有一句說法:「第一天吃的像窮人,這一年餘日可以吃的像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