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ASOBI以「小說音樂化」為製作的核心概念,將網路小說轉譯成音樂,不但大受歡迎,網路小說更推出紙本出版,完全突破傳統的專輯製作方式。

日本大洗町當地的觀光協會,活用海水浴場旁邊的避難中心空地然後在沙灘上搭帳篷,並且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你可以來這邊看書,因為這是間「沙灘圖書館」。

你是否曾經想過,那個倒映在鏡子裡的自己,是真實的你嗎?為什麼在文學、電影之中,常會拿「鏡」作諸多比喻?鏡子這個充滿神秘感的物件,彷彿是通往另一個空間的魔幻入口。

關於墜樓死亡的員工,後來有一說是:「來不及逃出大樓的女性員工,被救生繩索救下來時,和服裡頭沒有任何布料遮掩,恥於下體被地面救援的人員看光,最後墜樓而死」

由一群40多歲、滿腔熱血的大叔所組成的劇團 52PRO!由團長塚原大助領軍,號召多位來自小劇場界活躍多年的資深表演者們,第三度來台。這次,他們帶來了北海道海港男兒生存奮鬥的故事,為了生計,一邊唱著傳統捕魚民謠〈索朗節〉,一邊面臨甲午戰爭的到來。

Cocktail書房的店主狩野俊從作家的小說或隨筆中找尋靈感,將裡頭所提及過的料理加以重新詮釋,推出一道道名稱特別且口味絕佳的文學料理,像是素食「文學咖哩『門』」、「漱石炸雞」,或「大正可樂餅」及「山田風太郎春捲」等,藉由飲食,帶著讀者顧客們體驗不一樣的文學風味。

從網路二手書的銷售起家,結合行動書車與地方非營利組織共同深耕偏鄉,到開設實體的複合式書店空間,舉辦線下講座、課程等各種文化交流的活動,並結合故鄉長野縣的觀光資源與二手書結合,將酒廠的空間加以活化,不僅能夠增加書籍的曝光,也能帶動周邊的產業,使人與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要將紙做成耳環、戒指的型態並非易事,包括每件飾品所要用到的紙張數量、厚度及彎曲程度,甚至是紙張之間的黏合等都必須要全部考量,從塑形到燙金,考驗的不只是設計師的想法創意,對書籍裝幀的技術端來說也是十分挑戰。

對於每年從高中畢業的莘莘學子來說,這些閃耀著如紅寶石光芒的書籍,很可能是可以決定他們未來升學和出路的重要關鍵。

30年代的她們剪去長髮、或穿起洋服,絲毫不在意周圍的保守眼光。這群打扮時尚的「摩登」女性,不只在髮型和衣著上,甚至是連化妝的風格都引起一股不小的社會現象。

回朔扇子的發展歷史,從象徵貴族地位的符號,轉化成為藝術的表現,同時包容著多元文化與技藝的融合,最終,它戰勝了時光之河的沖刷,成為永不退流行的時尚亮點,若將文化比喻為一把「扇」,那麼它搧起的風就叫做「歷史」。

無論是在日本或韓國,甚至連台灣等亞洲國家的出版書市也都有著相同的隱憂,其一是老派書店要如何調整才能持續下去,其二是新型態、復合型的書店,要如何能更精準地抓對受眾,並強化顧客的黏著度?

一直有存亡危機的兒童雜誌出版產業,藉由與企業品牌的合作,成功做到連大人都相當期待的行銷策略。

櫻桃小丸子最愛的山口百惠(Yamaguchi Momoe),在演藝事業的巔峰之際為愛引退,而當她出現的那一刻起,整個70年代都是她的舞台。

昭和女星們的才華光彩,不僅擄獲當時許多少男少女的心,卻也吸引到不少精神與行為異常的人。即使平成後,現場直播的演出節目減少了許多,女星遇襲事件卻未就此消失。

當時的愛迪生告訴他說,在他研究室裡做不出來的有兩個,一個是鑽石,另一個則是珍珠,而御木本幸吉卻完成了。

日本品牌——「BOTCHAN」推出了一系列以夏目漱石著作《少爺》為靈感的男性保養品。

明治5年(1872年),一件被稱為「 タオル 」(毛巾)的高價舶來品,首次從英國進口到日本,當時日本人在還不清楚它真正的用途,或是正確的使用方法之前,就已被它柔軟的觸感,及擁有保暖透氣的舒適特性給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