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861到1967年,LGBTQ人權開始發展的百年之中,英國酷兒藝術家突破束縛,透過創作表達自我,都可在泰德不列顛 ( Tate Britain ) 的Queer British Art大展一探究竟。

無印良品首次導入蔬果賣場,在有樂町旗艦店中以雜貨店形式販售嚴選生產者和栽種方式、產地直送的當季商品及生鮮食材。

柏林著名的包浩斯美術館收藏了目前世界上為數最多的包浩斯時期作品,館藏從創校的校區設計草圖,到一系列的師生作品,包括瓷器、金工、木製家具、鋼管家具、建築模型 展示,具體而微地呈現了「包浩斯」作為一個工藝學校的教育載體,以及日後成為設計思潮的延伸應用。

近日,位於倫敦的知名專業餐飲設計工作室Blacksheep替韓國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 Hyundai Card(HC),設計了一座「烹飪圖書館」(Cooking Library),讓料理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

各大國際設計展的設計師和策展人Luca Nichetto,是一位來自威尼斯且獲獎無數的國際設計師,近日於中國新銳家具和居家用品公司「造作」擔任戰略設計顧問,為這個備受期待的新創品牌,塑造格外突出的國際定位。

「Wutopia Lab」特地為上海古北一號的高級社區居民打造了一處社區中心,透過建築師悉心的設計與規劃,讓居民不只能有可以相互交流的公共場域,更引入藝文書香,讓社區中心,從有形的聚會場所,成為凝聚居民情感的最佳場所。

一張經典椅的靈感來自何處?設計史上有不少經典作品都從意外而生,而這次要介紹的「Karuselli Lounge Chair」也不例外。這款由芬蘭大師Yrjö Kukkapuro打造的未來系經典椅,居然是在父女遊戲時間發想而來的......

一年一度推出的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今年以「紐約故事」為題,精選11件過去15年來經由《紐約時報》報導過的大小時事, 再找來11位知名插畫家改編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漫畫,看完漫畫後還可點入曾經報導過的新聞連結做深入了解,不僅將時事與生活巧妙結合,也不得不讓人驚嘆其天馬行空的創意巧思。

歷經十年的翻新,「法國國家圖書館」(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結合傳統與現代,帶來全新的氣象,美麗的書香空間令人流連忘返。

今年5月甫剛啟航的日本「四季島號列車」,讓旅人們在媲美五星級旅館的客艙內飽覽日本東北風光之餘,也能享受居住在火車上的寫意人生。

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策畫的川久保玲特展,被譽為2017年必看展覽之一。本次展覽主題為〈Art of the In-Between〉以9項二元分類、140件經典創作,一窺川久保玲(Rei Kawakubo)40年來創作精華。

兩年前隨著米蘭世博會同步開幕的Prada基金會米蘭展館和威尼斯展館轟動一時,在這幾年的展演規畫下,推動各種當代藝術的實驗,讓世界看見品牌對於推動文化藝術的熱忱。去年12月,基金會於米蘭市區又另闢一精巧的展覽場地,期待與眾人分享影像創作研究的歷程。

西班牙鬼才設計師Jaime Hayón為Barceló Torre de Madrid Hotel操刀了空間設計,他將西班牙的文化特色融入空間中,將建築想像成一件擁有珠寶色彩的藝術作品,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詮釋出馬德里獨有的浪漫情懷。

藝術迷們引頸期待,倫敦泰特美術館 ( Tate Britain ) 日前舉辦了英國國寶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回顧展。梳理霍克尼近60年來的創作脈絡,帶觀者一次飽覽這位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大師豐沛的創作能量。

亞特蘭提斯的傳說至今仍是探險家們難解的謎題,在此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歐洲的第一間海底博物館「Museo Atlántico」想像這個地方。

「我們生活於全球化的世界,依存於國際影響、貿易、各種討論及交易。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由於全球化,我們將逐漸失去在地價值觀、在地藝術及在地風俗。而這三位得主告訴我們,兩者或許可以共存。至少在建築,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而能從在地與國際化追尋著回應,深根在地,走向世界。」-2017 Pritzker Prize Jury Citation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 EYE 」電影博物館成立之初的目的為保存電影資源,但在空間的配合與規劃下達到了地區復甦的效果,真正走進當地居民的生活。而充滿未來感的建築設計,不僅如電影般由外而內引起民眾的好奇,也成為阿姆斯特丹吸睛的新地標。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承接打造「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將日治時期的老市場空間,轉型為結合展覽、課程、講堂、工作室、團隊進駐,餐飲等多元機能的複合式文化基地,把傳統市場的空間脈絡轉化為飲食教育和社會議題的討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