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如其人」,每款茶雖會因為製茶師的風格而有不同,但總有其基本調性,茶的基調決定性格輪廓,清香、熟香、喉韻、甘味,喜歡怎麼樣的組合?八大特色茶,每款都有自己的身世與特色。

茶能純飲也適合搭餐,把佐餐「酒」換成佐餐「茶」也毫不顯突兀,而侍茶師便是負責餐茶配的靈魂人物,主理整頓飯的茶單規劃,不僅要懂茶,也要理解菜色風味,讓兩者相得益彰。

一般來說,海鹽、湖鹽的風味較為輕柔,適合妝點海鮮、蔬菜料理;而井鹽、石鹽等陸鹽,風味相對濃重,適合搭配燒烤、肉類等料理。而在這幾種粗略分類以外,最近越來越流行的「調味鹽」,也為鹽世界增加新的光譜。

雖然科學家至今還沒找到明確原因,但羊肚菇特別喜歡「火災後的森林」,如果某一處曾發生火災,那羊肚菇在此生長的機率也就更高。

在認識布丁之前,我們想先和大家闢謠一下,其實台灣人認知的布丁,和歐洲人認知的布丁是有差距的,而造成這種誤差的元兇就是......美國。

客觀來看,就像黃奕翔所說——他的確把事情做得很好。但在T.C.R.C草創時期,他不避諱談,曾經有過口袋裡只剩下100塊的時光。這要回溯到當初的時代背景,飲酒文化,還有黃奕翔在台南感受到的轉變說起。

值得玩味的是,相對於當代生活中最常見的工業拉格啤酒,被塑造為較「精緻」的精釀啤酒,然而,具有一致性、澄澈透明特質的拉格啤酒,就必定屬於「缺乏靈魂」的一方嗎?

「到一家餐廳要看它的食物講不講究,先看它的廁所。」言下之意就是連廁所這樣的空間都在意了,那就更不用說廚房,乃至於食材、提供的餐食等等,對於這點葉忠宜更是心有戚戚。

雖然「威靈頓牛排」相傳以「威靈頓公爵」命名,但你知道其實這道菜並沒有19世紀的食譜,且身世成謎,與英國第一任威靈頓公爵的關聯其實出於一場戰爭嗎?

與其說法式甜點是一種甜點類型,更不如說是一種堆疊風味、建立結構的系統。

一瓶1787年的拉菲在巴黎的一個地窖中被發現,擁有者據說就是湯瑪斯傑弗遜,因為瓶身上刻著「1787 Lafitte Th. J. 」的字樣。

不過,也因為這樣精細的工作內容區分,大眾常常分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原來釀酒師、侍酒師這些專業領域,正慢慢成為台灣的新興職業。

在對葡萄酒歷史有更多瞭解之後,無論是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欣賞各類葡萄酒,抑或以更輕鬆、開放的心情嘗試新的選擇,相信都能帶來別於以往的風味體驗。

在當時的市集中,可以看見婦女們頭戴又高又尖的帽子,帶著起泡的大鍋與掃帚,養著貓,在市集上販賣她們精心釀製發酵的成果,但其實「她們」並不是女巫,而是「釀酒師」。

透過酒神與傳說,人們崇拜的是酒還是神?歷史洪流裡有許多答案,但始終不變的是「人不能成神,但有酒就能快樂」。

你知道嗎,傳統的鳳梨酥裡頭包的其實是冬瓜,而近十年興起的土鳳梨酥,才是真正的「鳳梨酥」?究竟假扮鳳梨的冬瓜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