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各種對三島由紀夫的研究和他創作的行徑來說,有部男男戀或是男男性事的作品很不意外,但作品幾乎都在描繪日式美女的川端康成寫耽美男男戀?還真有點意思。

不只女性模板固定、漫畫中的男性也是模板複製,甚至無法讓人看見全新的趣味,到最後《麻辣教師GTO》漫畫變成了又一個問題女學生、又一個家庭失和、又一個為了中二問題傷害別人,無限循環。

在同志情色片公司工作,就如同異性戀男生都曾想過是否可以進到A片當男優這樣,是許多男同志心中的妄想之一。而對於裡面工作人員都在做什麼,當然也有很多揣測。

紀錄片《歌、舞、伎:生田斗真》是拍攝日本傑尼斯偶像演員生田斗真,加入高中時代朋友尾上松也二代目的歌舞伎團,並挑戰演出《赤胴鈴之助》的故事。不僅拍攝下這位偶像如何學習歌舞伎技巧,也回憶了彼此對於歌舞伎和表演藝術的熱愛。

日本有名的恐怖漫畫家可不只有伊藤潤二,擅長將日本民間神話與克蘇魯神話作為題材,並加以描繪的諸星大二郎也是其中翹楚。他所繪製的恐怖漫畫,有時候詼諧幽默、有時又恐怖血腥,知名的日系90年代恐怖片如《怪談比留子》、《壁男》、《奇談》,都出自於他的《妖怪獵人》系列短篇。

表面上看來,村上春樹的白天和黑夜分得很開,而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的話,Tannoy和JBL肯定有種不同的風味和文法結構。但仔細想想,其實他始終很忠於自己。

智齒的英文片名是《Limbo》,除了有「無法控制又沒進展的膠著狀態」的意思,同時亦為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概念「靈薄獄」,指地獄邊緣,是基督降生以前,或像夭折的嬰兒一樣,還未受洗就死亡而無法進入天堂,於是只能棲身該地等待救贖。

戴高樂機場發言人表示,納瑟利是機場的標誌性人物,「我們的工作人員多年來盡可能地照顧他。但我們仍希望他找到一個真正的庇護所。」

在出發採訪前做了功課,發現中文資料還是不多,只搜尋到幾個關鍵字:大間鮪魚、日本三大靈山之一的恐山和軍艦、媽祖……媽祖?

包括我在內,大概有許多日本人對於「金城武曾以歌手的身份活躍於音樂領域」這件事,感到相當驚訝吧。

「全球化」這個詞在這顯得既諷刺又滑稽,不相信?來看看巴爾幹半島居民的每日基本飲食,你認得、吃過的會有多少?

在Skopje生活的整整一個月,筆者沒有看見自己與夥伴之外的其他華人,黃皮膚黑頭髮在巴爾幹半島小國都算稀有動物,走在路上行人會多看你好幾眼、經過的車輛駕駛還會刻意煞車,歪頭確認自己有沒有眼花......

《台北女子圖鑑》中,林怡珊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是17、18歲對台北的朦朧嚮往?還是如今的不甘於平凡?那些取代勇氣的東西能不能更清楚的透過螢幕表現出來呢?如果那是虛榮,是野心,是慾望,為何不能大膽一點被看見呢?

雖然這個城市或許依舊無法拋掉生離死別的哀愁,但是活著的人們也透過「Reborn-Art Festival」,利用各種形式,來為這片土地繼續注入新生的力量。

在球場上快打旋風優雅帥氣的他,不論對手拿出什麼攻勢都能接招,下了球場還是一樣,每一題都接,有問必答。

在中西方藝評人中,不乏有認為此屆卡塞爾文獻展雜亂無章、作品不夠精緻的聲音,筆者並不會全盤否認這樣的說法,但相比同樣是世界級展覽的威尼斯雙年展及柏林雙年展,我們在文獻展得到了更富生命力的藝術能量。

在生活周遭遇見猶太人、並了解其文化與象徵性符號,事實上並非南方人們的生活常態,而西方本位主義認為的「基本常識」,又應該在全球通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