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總是在道後溫泉這樣古老的溫泉池中,特別感受到光陰的存在感。畢竟「時間」真的太抽象,但源源不絕的泉水,像時間之流,洗滌過百年中來往的旅人,留下記憶,甚至文學作品,一切飄飄然的虛無,便具象化了起來。

在走訪40次京都之後,《極上京都・御三家》的作者黃宏輝用建築師之眼,精選了三處文學名所,給嚮往古都文學風采的你。

娛樂法這個概念在台灣仍很新穎,但國外卻行之有年,陳鎮宏認識的許多國際娛樂企業高層都是律師出身,他分析原因跟這行業的產品有關:「以音樂圈來講,賣的是唱片、詞曲版權,尤其版權常常使用制式化合約,權利該怎麼切割、怎麼賣,其實都有範本,律師最熟這種事情了。」

另一個常見的批評是,哈蒂做的都是「地標建築」,而針對這些外界的批評,她只說了一句:「如果週邊都是shit,那我需要回應這些shit嗎?」

在這個生育率低落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擺脫「為生而生」的枷鎖。然而在這過程中,相信仍有不少人也是經過一段漫長的家庭抗戰,才換得家族中的「不生育權」。在新書《史丹利的男人十年》中,史丹利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價值觀,不失為在「生與不生」間擺盪的人的參考。

音樂「酷」與「不酷」之間的差異,在我們年紀漸長後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但對許多青少年來說,卻是足以左右他們行為的大事。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會利用「不酷」的音樂,阻止青少年在購物中心這類他們不該出現的地方閒晃。

從夜生活聖地到文青聚集的藝術之森,本次,我們就要為讀者介紹六本木最具討論度的三間美術館。

「正負之間的關係會自然生成, 是任何設計工作最重要的對比事件之一。 當中所附產的空間, 重要性不亞於產出此空間的元素本身。」──霍夫曼《平面設計手冊》。

每一個人生來都擁有「直覺力」,無人例外。工作上當然也非常需要這樣的能力。但是很多時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反而弱化了我們與生俱來的「直覺」,「自尊」反而變成了拒絕變通的「固執」。終於,經驗和自尊成了發想創意的絆腳石,讓我們在擁有豐富經驗的同時,卻喪失了創新的能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的系列廣告〈#LastSelfie〉充分利用了Snapchat 「閱後即焚」的特性,發表了一張張瀕臨絕種動物的「自拍照」。

根據多媒體設計師凱文旁默的觀察,品牌進軍社群網路有個常見的問題,那就是客戶太急切地想要搭上社媒的順風車,搶灘臉書、YouTube、Pinterest等平台,卻沒有自己的風格。

氣味怡人的防蚊噴霧、天然無添加的萬用草藥膏,女巫阿娥以最簡單、素淨的方式,讓芳香植物進入我們的生活中,也讓身體自然而然恢復自癒的能力。

在大家所喜愛的奇幻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古怪瘋癲帽商,背後其實隱藏著「時尚使人慢性汞中毒」的這一可怕事實。

100年前,包浩斯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革新和創意,捕捉了新時代精神的作品們,全變成我們今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以下,我們將介紹在包浩斯概念下誕生的五款經典家具,以後看見套套桌、疊疊椅、幾何茶壺,可別以為是MUJI還是IKEA的產品,這些可都是包浩斯百年前的經典設計。

鳥籠式裙撐招致嚴厲的批評,但關拉弗拉曾經問她的姑姑:「穿上鳥籠式裙撐是什麼感覺?」她的回答是「噢,很愉快!自從這種服裝不流行之後,我反倒覺得不舒適,這東西可以讓襯裙不要碰到雙腿,走起路來變得輕鬆自在。」

「尾道本通」商店街的店家看起來都老老舊舊的,但因此有一段時光停滯之感,彷彿踏進昭和年代早期的老電影場景。老的店面裝潢和招牌設計,對於不是生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如今看來反倒有種新鮮感。其實我們眼中別有情調的風景,都還是尾道人日常的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