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節目內容成千上萬的Podcast海中,作為樂迷到底要聽什麼?就讓我們推薦幾個與音樂相關、或是由音樂人主持的Podcast節目吧。

現代青年常將厭世掛嘴邊,範例三卻一反其道:「我不喜歡活得很消極卻以此為傲的lifestyle,世界的不公平不是自我沈溺就可以終結的。」

搖滾樂在同步引進台灣的初期,等於是種「家庭革命」,只是,對外省特權階級來說的家庭革命,換作是本省人,恐怕便有遭解讀為「政治革命」的危險。

訪談接近尾聲,問他有沒有能貫穿每部作品的核心價值?他回說大概就是真實吧:「你想講的東西要夠真實。所以我們先從周遭環境,可以看到的人事物的故事來做,那對我來講是最快可以接近真實的東西。」

國片《破處》的導演林立書表示:「我第一次找不到任何贊助,連水的贊助都找不到!製作和宣傳都非常困難,所以真的很感謝敢投這個案子的投資者,大家彷彿有共識,知道我們應該不避諱地去談論一些事情。青春不是只有一種樣貌,人生也不是只有一種樣貌。」

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專門製造這種近似心跳速度的chill beats,而今回要為各位介紹的「錐頭」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聽歌詞,你可能會晃、可能會舒服,但那些歌詞寫得其實是很簡單卻很深很deep的事情,你看完可能會覺得,好像有點難過。」

長年致力以流行文化對抗HIV/AIDS污名化議題的Red Hot在近日與台灣音樂人合作推出音樂合輯《T-POP: No Fear In Love》,在週年紀念的這一天獻上最深的祝福。

相信許多人都好奇,《Call In 計畫》之後陳嫺靜有什麼計畫?出乎意料,她説2020年不打算發表新作......

唱歌就像找人一起共感歌曲,會希望在唱的當下和聽的人建立連結;但寫歌對阿福來說則像紀錄或抒發,是自己將生活濃縮保存的日記簿。

取名為「Cancelled 巡迴取消」,直指這是「有可能取消的巡迴」,但這次,你只要購買T-Shirt,就有機會在六、七月,到所購場次觀看deca joins或是無妄合作社的演出。

《MUSIC MAGAZINE》認為不論台灣或日本,都還沒有充分討論「台灣獨立音樂」內涵與歷史的機會,於是希望藉著這期特輯,思考台灣獨立音樂自1987年解嚴後,過往的脈絡與未來發展。

「一堆製作人圍著我,大家在那邊說『妳確定要這樣喔?』」她接著說,專輯的整體音量相對於其它流行音樂有明顯的落差,這像是一種賭博的行為。「我需要有機感,稍微壓大一點就平了,呼吸感就消失。最後的選擇是犧牲音量。」

星野源一直都有對外表示自己從以前就深受細野晴臣音樂的影響,本片也收錄了細野去上星野的廣播節目時的情況,以及兩人終於實現共演夢想的片段。

玩弄〈死男孩〉後,白目樂隊隨即昇華成心靈導師,雙手合十唱著「阿彌陀佛」,宣揚耍廢入世哲學。去年端出全新EP《史霹靂秋龐克》,提倡「靈性龐克」思想,收起尖銳刺耳態度,反而以靜如止水的身心靈狀態揉合暴烈龐克後取得巧妙平衡——當世界運轉越快,追不上眾人腳步時,不如躺在床上耍廢,做自己的〈靈性偶像〉。

如果你也在尋找自帶小宇宙的聲音,這裡,由音樂產業裡最挑惕的耳朵們,在眾多樂曲風格中,嚴選出獨立音樂中值得關注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