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不捨作品隨電影下檔後重塗消失,海報繪師張玉村大量收藏了自己之前的手繪作品及戲院傳單、海報等物品,如今這些收藏在嘉義文創園區首度展出。

愛馬仕所有的皮革和馬具生產基地都位於法國,截至2020年6月30日,愛馬仕在法國已設立了43個製作工坊,同時在超過45個國家設有311家店。

《花木蘭》導演妮琪卡羅說:「我們在中國境內四處旅行,拍攝真實的地貌風景,盡量避免使用綠屏的人工環境。」

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Martin Magiela在秀前請模特兒踩過紅色油漆,並且在伸展台上鋪上白布,當模特兒走上伸展台,就落下一個個血腳印,不僅令Tabi鞋一炮而紅,也令它成為日後名人爭相收藏的時尚經典。

趨勢預測機構「WGSN」與色彩公司「Coloro」認為,在經歷疫情所帶來的封鎖、經濟損失後,消費者在選擇時裝時,不再刻意求新、求變,而是期望服裝能為生活帶來「簡單與剪裁的快樂」。

「時尚設計師可以想出他們要的效果,但只有羽飾工藝師知道該如何安排羽毛,讓它們重獲新生。」

為了在炎炎夏日讓人們能夠享受攜帶皮件的樂趣,品牌開啟了名為「The Fun of Carrying」的企畫,由資深職人為夏季的消暑聖品——西瓜,量身打造了專屬的皮革提袋。

Deirdre Clemente認為,封鎖政策與在家工作成為常態,會令美國職場那些仍然必須保持體面的職業,例如律師、飯店經理,以及其他專業人士,也開始穿上輕鬆的服裝,「我十五萬分地確定,這次的疫情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人的穿著。」

曾有位記者訪問一位已經成為媽媽的梅艷芳粉絲,她表示,小時候每次唱〈壞女孩〉,就會被母親打巴掌。但是她不管,就是想辦法繼續唱,但這也說明了,梅艷芳是不被長輩鼓勵的偶像。

品牌在最近製作的Mademoiselle Privé鈕扣腕錶系列,不僅展現品牌引以為傲的精緻工藝,更從香奈兒女士的內心世界發,將昔日散落於品牌作品中的創意符碼重新詮釋。

新銳設計師江奕勳與工家美術館合作,將台灣都會街頭常見的廣告、施工標語,化為舒適的休憩空間,以另類的角度呈現台灣勞工的複雜處境。

「數位時裝秀一直都是我想做的事,但直到疫情爆發我才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了,同時產業界也開始轉型,所以我就想,別管時尚日程了,我們現在就來發表吧!」獨立品牌Hanifa創辦人Anifa Mvuemba這麼說。

工藝品風格的演變,不僅深受同時代的美學風潮影響,也反映了工藝技術、行會法規,以及使用者習慣的演進,而銀壺在歐洲的演變,則與歐洲人飲用可可、咖啡,以及茶的習慣息息相關。

設計師們藉由為服裝開發新輪廓與材質,不僅提升時尚的永續性,也挑戰人們對服裝的既定印象。

在接任英國版《Vogue》總編輯前,Alexandra Shulman對時尚界的運作模式其實所知不多,「我認為就某方面來說,作為時尚的圈外人其實很有用,因為它讓你有能力去質疑一些錯誤的認知。」

提起達利,許多人都會想起他經典名畫〈記憶的堅持〉中描繪的扭曲時鐘,以及他於1937年與Elsa Schiaparelli合作創作的「龍蝦洋裝」與「高跟鞋帽」。

以下,我們也為你匯整17點關於Met Gala的小知識,讓你更了解這個每年都令人為之心醉的時尚盛事。

在回憶錄中,André Leon Talley指出:「改變當然是被允許的,但他們處理的方式很傷人,這也是為何我決定把它說出來的原因,康泰納仕集團的企業文化經常很殘忍,非常兇殘、冷酷,就像魚總是從頭開始腐壞,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