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僅只是展示著「水滴」這樣的創作,就讓參訪的遊客都驚訝不已,既然不能拍照、不能使用手機,大家也就脫離了數位科技的束縛,自在地坐著臥著,專注地看著水滴的滾動。

未來,或許人們不再需要透過印鑑來證明身份,印章也不像過去那般被視為是個人志向的彰顯象徵,當透過用印來表達同意、經辦處理的目的不復存在時,我們失去的不只是身份,還有對繁文縟節的重視,無形之中,卻也讓刻印這門專業變成了毫無價值的存在。

很多人學花藝就是要將花折來折去,或是要求花的角度要幾度等等,但花藝師何豐旭都會反問,「在大自然中,你真得會去量一棵樹有多高嗎?或是花跟水的比例有多少嗎?

冰,可以和火一樣,成為技術的神話,一方面帶給人們清涼,另方面保證了食品的存放。透過自然發生,藉由文學描繪,最後在物理機械與化學算式中進入抽象的系統,化做各種不同的美好體驗,讓酷熱難耐的夏天變成一種期待。

「中藥工作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學中做、做中學,反覆實踐然後悟出一些道理。」從古書典籍到植物藥性、中藥炮製,湯藥調養和預防醫學觀念等,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她說,做人不能忘本,經營中藥行也是。

台灣插畫家NIN有許多不同以往的嘗試與呈現,像是漫畫的連載或文字的創作,不免也令人好奇,究竟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

建築是承載生活的容器,也是塗鴉創作者Candy Bird付諸藝術的介質。走進廢墟、空屋、私人空間、開放場所,藉由觸摸,一筆一畫,描繪出環境與人曾經的互動、生活及記憶。這種因場域所萌生的直觀感受,難以言喻,卻都是當時最真實的共鳴。筆下的抑鬱社會風景、黑色幽默、人生百態,都蘊藏了每一場邂逅,每一次和空間的內在對話,訴說探索足跡,傳遞他所解讀的城市肌理。

日本音樂盒品牌「Paper Tunes」的創辦人杉山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每當談到當初品牌的創立緣起,他總不諱言地描述:「所有一切的起源,都是從意想不到的錯誤和遺憾開始。」

台灣普遍種植品種為四季桂,雖說四季都可見到桂花的開放,但秋季才是四季桂的極大值,而滿樹金黃桂花的現蹤正預告秋天的氣息將越來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