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人喜歡吃冷的三明治,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方式,但人家是三明治的發明國,自有它的歷史淵源。

如同Primavera Sound主辦人Marta Pallarès所說:「樂壇這片遊樂場不該是白人和男性稱霸的地方。」

即使沒有情人、沒有三五好友陪伴,倫敦也不會虧待你——這份指南,僅獻給所有喜愛獨處與必須獨處的單身朋友。

當時的廣東菜餐廳之所以能大大抓住英國人的胃,不外乎是廚師懂得調整成英式口味,加上比英式酒吧還要晚才結束營業。

在泰勒絲的新曲〈London Boy〉發行不久後,英國網友超級認真地分析了歌詞中每一段路線,包括坐地鐵時間、交通費、以及路線上是否合理順路,在推特上被瘋狂分享。

「你可別告訴我你還在排隊吃漢堡,拜託!你是活在2012嗎?現在時下最夯的排隊美食是台灣包子!」

1980至1990年代,英國掀起一陣園藝熱潮,於是將哥倫比亞路市集逐漸導向以花卉綠植為主,振興了許多花農的生意,更促成我們目前所見的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這般迷人光景。

雖然對台灣人來說,日本元素可說是習以為常,但原研哉一手打造的Japan House的諸多細節還是能為你帶來不少驚喜。

既然是對英國人來說如此重要的社交場合,酒吧除了供應酒水,當然也得端出幾道「下酒菜」。即使英國美食文化在世界上惡名昭彰,但來到英國酒吧,該喝什麼、該吃什麼還是有那麼點學問。

同樣改建自老飯店,Hotel Bienvenue保留了許多前人留下來的諸多古典元素,像是大面鏡子、花樣磁磚以及飯店大廳櫃檯後方的鑰匙掛板,摩登中展現懷舊氣息,華麗中又擁有簡約元素。

英國人一年得吃掉60億小包洋芋片,平均一人一年將150包洋芋片吃進肚裡,近幾年,不少品牌更是主打自家栽培馬鈴薯、手工烘烤、口感更佳的「手工」洋芋片。

如今這些仍在營運中的Cabmen's Shelter已被政府列為二級古蹟,每年皆需要花費約30萬英鎊整修維護,儘管如此,倫敦人仍認為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小屋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資產,更是這些孤獨的計程車司機們的歇腳的好去處。
隱身於過去背負惡名的Poblenou工業區,巴塞隆納人近兩年週末的新去處——Palo Alto市集,可說為該地區注入一股清新自然的活力氣息。

英文有句俗諺:「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勝於武,筆勝於劍。)或許你不同意,但有一群人卻是默默地堅守這份信念,作為他們的志業。

倫敦聚集了超過250間美術館及藝廊,各個獨具特色且不分軒輊,依照本身對藝術風格的不同喜好絕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展覽。每次前往一座城市必定會想去朝聖當地的美術館,除了功力一流的策展與豐富的展示品,有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紀念品店也是我關心的地方。
過去給人治安敗壞印象的東倫敦歷經許多轉變,如今以策展成熟的多座藝廊、品味獨到的選物店、品質優渥的咖啡廳,以及許許多多花一個週末也無法看完的美麗風景。

置中名導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新作《犬之島》(Isle of Dogs)上映在即,在此之前,讓我們先從位於倫敦的快閃展覽,一窺這部動畫背後的製作祕辛!

居高不下的房價及旅館價格,一直讓倫敦成為許多旅人的一大負擔,對這座偌大城市所提供給我們的養分,人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多元及精彩的一面,恨的是自己荷包不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