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裡的「最強綠葉」:高橋一生

必須不斷凸顯自己的個性與存在,演員才能被看見的定理,放在高橋一生身上,卻成了某種反證。無限接近透明的存在,成為襯托紅花的綠葉,以及2017年最能融化人心的笑容。
這大概就是男女之間的差別,「關於笑得很好看」俳優總是難以得到此評價,且時常會被歸類於可愛類型。該是說異軍突起嗎?同樣作為「鹽臉」代表的高橋一生,被日本稱為くしゃくしゃ(搓揉後的皺摺,笑咪咪的皺紋),台灣又有個可愛的翻譯「摺子」,所謂的高橋一生式笑容,就像是能夠把人包進去,回家後有人能這樣笑著說,你回來了,居家式溫暖人心的感覺吧(一不小心說出內心幻想)。
因為從小內向的個性,母親決定讓他加入兒童劇團,培養他與人交流的能力,當時只是為了讓喜歡看電影的外婆開心而演戲的高橋一生,倒也就此立志成為演員。配音《心之谷》以成為小提琴名匠為夢想的天澤聖司,被評選為「最想與之談戀愛的吉卜力作品主角」,卻也在配音結束後進入變聲期。2000年的《池袋西口公園》,演活長髮頹廢的家裡蹲,卻也就此被定型,之後接到的都是家裡蹲、抑鬱、兇手等黑暗的角色,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回到家盯著黑頻的電視發呆不講話。

即將步入40歲的高橋一生,一路走來的演藝之路,他將自己的演藝之路分為《Woman》以前,《Woman》以後。唯有編劇坂元裕二,看見高橋一生黑暗之外的另一面,而這也是他第一次接到如此陽光積極的角色,也是人生的轉捩點。
坂元裕二曾說,「高橋一生記台詞的方法非常獨特,他好像沒有演技一樣,全是自然而然把台詞說出來。」對於高橋來說,讓角色變得透明的方式,就是不讓角色凌駕於自我,「進入角色後,關於這個人的一切就會意識過頭,畢竟一個人活著是沒法把自己分析得那麼透徹,我覺得角色也是一樣,就把角色當作我自身的延續,再忠實地按劇本裡寫的去演,說到底身體還是我的,用本色演出。」
不刻意演繹,才能讓角色變得像現實中存在一樣的自然,並且捨棄技巧性的東西,比起被人稱讚「演技很好」,高橋一生反而會心想「果然自己還是只侷限於演技」糾結於字詞中意涵差異,再次體現他對於演戲的執著與專業意識,如果能親自見到他本人,以お芝居(表演)來稱讚高橋一生,他會更為開心。
作為家中長男,有四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在父母過世後一肩扛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為了不隨意捨棄物品,而將所有的傢俱取名,吸塵器是必勝君、車子是小武;一天只吃一餐,善於料理且擁有神之舌,能夠重現料理,假日甚至會在家裡做果醬。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能夠馴服動物的能力,就連在路上狂吠的野狗,只要看到高橋一生,就會瞬間安靜。結果以上,根本就是令人好感度大增的優點。
關於高橋一生,其實應該叫他高橋醫生,彷彿只要盯著他所有負面情緒就能痊癒,大概就像《民眾之敵》《三月的獅子》的角色一樣,能夠輔佐他人的存在。或許,從《四重奏》才開始認識他,其實一點也不算太晚。他是西洋棋中最常見的小兵,最能立大功的透明系演員——高橋一生。
本文經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享受人生EP.2】「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變胖」——家醫林安民教你拿回身體主控權

「其實,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變胖。」擁有家醫和重訓教練雙重身份的林安民醫師,以親身實證的減肥經歷,教我們拿回身體的主控權。
對於不少嘗試過減肥的人而言,減肥似乎是一則「薛西佛斯的神話」,不斷在「節食-變瘦-正常吃-迅速復胖」的惡性循環中,充滿罪惡感與挫敗感的無限輪迴。其實減肥有更人性的作法,不必這麼孤獨或是燃燒意志力。
本集《享受人生》,邀請到擁有家醫和重訓教練雙重身份的林安民醫師,分享他自己如何減肥成功,以及發現了哪些更科學、更人性化的減肥福音。
自己走過一遭,才真的明白減肥是怎麼一回事
依據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7.9%(註一) 。換言之,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肥胖及過重的問題。當減肥成為熱門話題與健康顯學,不少人都能琅琅上口一些減肥撇步,但真正能成功瘦下來的又有多少?自己走過一趟減肥之路的林安民醫師,創下一年減脂8公斤、增肌2公斤的佳績,他怎麼做到的?
- 甩油8公斤、增肌2公斤!林安民醫師的減肥之路(08:35)
- 千金難買早知道!減肥的路上,林醫師也曾走過的冤枉路(28:50)
家醫的科學!讓減肥事半功倍的作法
在走進減肥門診求助以前,不少人會先嘗試網路上五花八門的作法,或是在不了解自身身體狀況、運動營養學等知識的情況下,就囫圇吞棗一些口訣,不停以瘋狂運動、瘋狂節食、服用偏方等方式,期待體重能「一落千丈」,最終卻換來體脂的「高速反彈」。身體是一具非常精密的機器,減肥當然也就得講究科學,林安民醫師以親身經驗實證可行的做法,讓人們可以少走冤枉路、及早踏上健康減肥的正途。
- 3個最常見的減肥迷思!幾乎每個嘗試減肥的人都會犯的錯(17:21)
- 3個減肥心法,讓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瘦身之道!(23:09)
在減肥之路上,什麼時候該找醫生求助?
許多的減肥故事之所以勵志,是因為嘗試過的人都知道,做法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然而,減肥不該是人們如臨大敵的身心考驗,應該是培養健康新生活型態的好機會,每一刻都可以是重新做選擇的開始。有減重需求者,不妨即早尋求專業醫療諮詢,不只是為了減肥,也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別等到大病大胖再求醫!醫師就和健身教練一樣,都是減肥路上的好夥伴(28:20)
- 吃棉花減肥?誤信偏方的誇張案例(20:05)
- 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變胖(32:57)
註一:2016-2019國民營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