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ba Jefferson

滑板攝影師鏡頭下的「巨星」們

15 Jan, 2018
滑板攝影師鏡頭下的「巨星」們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與Atiba Jefferson結識是在3年前的雪梨,當時正趕上有他參與拍攝的滑板影片《Boys of Summer》首映,其中不乏Alex Olson、Mark Gonzales、Jason Dill、Eric Koston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和我所認識的其他滑板攝影師不同,Atiba身上絲毫沒有Skater那般「桀骜不馴」的棱角,反倒是擁有著「Love Everyone」的親和力。

文字:|攝影:Atiba Jefferson

這次談話趕上他剛從Palace的《Palasonic》倫敦首映後回來,他告訴我,兒時的自己並沒有「奢望」過成為一名攝影師,就好比知道自己沒有天賦成為職業滑板選手,其只是在滑板店工作間隙,拿著照相機拍攝夥伴消遣罷了。然而,在高中時期與傳奇滑板選手Josh Beagle的相識改變了Atiba的心態,「與他的合作讓我真正想成為一名攝影師,準確地講,是一名滑板攝影師」Atiba說。

之後,他懷揣著滑板夢毅然決然地告別家鄉聖地亞哥,來到滑板天堂-洛杉磯。但為了支付租金,不得不先去7-11打工,直到《TransWorld SKATEboarding》滑板雜誌攝影師Grant Brittain給予他一份攝影助理的工作後才離開。從那時起,滑板世界的大門徹底向Atiba敞開,而且一拍就是20餘年。甚至現在,Atiba對滑板攝影的激情仍舊不減。對話中,他還向我興奮地講到去年11月所拍攝的《Thrasher》封面算是自己夢想成真。(在這之前,Atiba便與Supreme多次合作,並創立了自己的雜誌《The Skateboard Mag》,絕對已經是成就無數。)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01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然而,就如前文所提Atiba與其他滑板選手或滑板攝影師截然不同的性情一樣,他在攝影事業上的發展道路亦與同行們大相徑庭。一定程度上論,這也成就了他在當下業界獨樹一幟的地位,其不僅僅侷限在滑板圈。90年代末、千禧年初,Atiba將「觸角」延伸至籃球領域:洛杉磯湖人隊「隨隊攝影師」是他的新身份標簽。任職期間,Atiba見證了Kobe Bryant與Shaq「OK」組合王朝,並與「No.8」成為私交甚好的朋友;與此同時,他開始為《Slam》雜誌掌鏡,包括LeBron James、Michael Jordan、Kevin Durant、Russell Westbrook、Kyrie Irving等最炙手可熱的巨星球員都是其拍攝對象。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成為為《Slam》掌鏡封面次數最多的攝影師。

此外,總是跳出「舒適區」的Atiba亦涉足音樂領域,為《XXL》等音樂雜誌拍攝,包括Lil Wayne、Kanye West、RZA、Ice Cube、Nas等人都出現在其鏡頭中。當我問及滑手、籃球運動員與音樂人三者間,誰的拍攝難度最大之時,Atiba這樣回答道:「我認為攝影師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社交能力,你需要讓拍攝對象放鬆,做到不拘束,不管他是滑板選手也好,或是籃球運動員、甚至是音樂人。我會像朋友一樣和他們展開談話,不會因為他們是明星就區別對待。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在拍攝現場一定要做到專業,且需抓緊時間。因為除了職業模特兒外或演員,包括滑板選手、音樂人、以及運動員們其實並不願意花太多時間拍攝,所以你最好在他們情緒好的時候盡快完成拍攝。」(笑)雖然這聽起來略顯陳詞濫調,但對攝影的熱愛成為現已41歲的Atiba Jefferson保持創作熱情的最大驅動力。

「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挑戰,它像一座獎杯一樣等你去努力得到。其中的經歷和故事價值連城。」

他談到如何應對頻繁的拍攝任務。即使這樣,Atiba依舊在為自己找尋著新的刺激點:「我希望今年可以有機會拍攝A$AP Rocky、Tiger Woods和Barack Obama,我確信這會是和之前不一樣的體驗。更為重要的是,我期待在2018年啓動自己的第一本攝影集。在我看來,現在不失為一個成熟時機。它或許是一本包括不同人物的合集,或許會是聚焦於單個人物的合集,例如一本只關於Kobe的影像集。」

有幸的是,在我們對Atiba新書翹首以待之時,他在這次專訪中率先和我們分享了讓自己記憶猶新的拍攝經歷,就其一張張經典影像背後的故事和我娓娓道來,當中包括關於英年早逝的Dylan Rieder、高中時期的LeBron James、剛剛出道的Pharrell Williams、以及當下人氣爆棚的Tyler,the Creator等巨星不為人知的故事: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02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1:Dylan Rieder

Dylan是一個自由的「靈魂」,他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是其最大魅力。

無論你來自哪裏,是什麽背景,什麽膚色,他都會像朋友一樣對待你,甚至是每人關系間的粘合劑,讓你希望和他待在一起,哪怕是一起滑滑板,或者只是閑逛打發時間。我想,這是Dylan最酷的地方。其實我在他14歲的時候就與其結識,當時只覺得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但Dylan用滑技征服了所有人,對他來說,在哪裏都是滑板場,不分地點。他可以通過遊刃有余的技巧讓所有地形看上去都非常容易做滑板動作。他曾在我這裏住過一段時間,我們是非常親密的兄弟,真的非常想念他。與此同時,Dylan的離開讓我明白了每個人應該把每一天去當作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去過。我的意思是,你要珍惜每一天的時光,不要把它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更為重要的是,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他的離開亦是為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鍾。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03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2:Jason Dill

我和Jason在96年就認識了,這麽多年來,他一點都沒變。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且非常聰明的滑手。他其實蠻具有藝術家特質,對細節的要求可以說精益求精。無論是他的設計(Fucking Awesome),還是說滑板風格,都可以體現出這一點。

但Jason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他的坦誠,雖然有時候稍感「忠言逆耳」,但這就是Dill,非常真實的一個人,這亦是他的魅力所在。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4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3:Michael Jordan

拍攝Michael Jordan的經歷可以說永生難忘,畢竟,那是Michael Jordan。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像他那樣擁有如此強大氣場的人屈指可數。

記得當時他走入拍攝現場,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有些緊張,當然也包括我。(笑)其中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插曲,他其實比預定的時間早到了些,坦白講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儘管已經準備非常充分。與MJ的第一次談話是這樣開始的,他看著我問到:「你就是攝影師嗎?你看上去很年輕,你多大了?」(笑)不得不說,這亦增加了我的緊張情緒。不過在接下來的十多分鍾交談中,我漸漸放鬆了下來,也與他拉近了距離。還是那句話,他畢竟是Michael Jordan。不過,MJ絕對是一個坦誠直率、非常酷的人。我很珍視那次的拍攝經曆,一切都非常順利。從在球場上看他打球,到零距離和他接觸,這太不可思議了。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5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4:LeBron James

第一次拍攝LeBron是為《Slam》雜誌,那時他還在上高中。拍攝之前,我對LeBron一無所知。甚至當我知道自己要去Akron的時候,還有些不情願(笑)。更有趣的是,當時我們直接從班級裏把LeBron叫出來拍攝,要知道,他還在上課。我們就地在學校附近取景,一切非常順利。他非常謙遜、安靜。

自那次之後,我每次都非常期待《Slam》委任我拍攝高中生,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 LeBron,並不是所有攝影師都有機會見證、紀錄這些巨星成長的經曆。

就在前不久,當我翻開自己的作品檔案時,看到曾拍攝過高中時期的James Harden,我甚至都有些忘記了。而再比較James現在NBA 的地位,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6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5:Kobe Bryant

我很幸運在為湖人隊工作期間,見證了Kobe五次奪取總冠軍。

尤其是2010年那次奪冠,最讓我記憶猶新。當時我在更衣室拍攝,Kobe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我們成功了。」

他毫無疑問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天才球員,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更征服了廣大球迷。在每次奪冠後,Kobe都要和團隊成員一一致謝,不光是球員、教練,還有其他相關工作人員,要知道,不是所有球星都可以這樣做到。我非常慶幸有這樣一張我與Kobe握手的照片留存下來,那是我一生最珍貴的回憶。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7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6:Tyler, the Creator

很多人認為Odd Future是新世代中的Wu-Tang Clan。因為自己擁有音樂背景的關系(我一直都有在玩DJ,且彈奏爵士鋼琴),我更多從一個音樂人的角度去看待Tyler,而非時尚或其他方面。

我認為是他的音樂才華成就了其現在的地位,他非常努力,無比敬業,總是很有活力。

與Kanye和Pharrell的相處對Tyler影響頗深,而這兩位也是他的偶像。還有,不得不說Tyler真的是一個出色的滑板選手,可以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我曾有幸隨他們巡演,並且一起滑滑板,非常開心。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8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7:Pharrell Williams

我拍攝過Pharrell很多次,這張照片是我第一次拍攝他,當時是受《XXL》雜誌委派。那是在2000年初,還是Pharrell在 Neptunes的時代。有意思的是,其實當時我是抱著一個歌迷的心態去拍攝他們。我真的太喜歡Neptunes的音樂了,非常具有革命性,甚至說是前所未有。

我很少在拍攝明星時感到緊張,但Pharrell是其中之一。

相比Tyler,Pharrell的滑板技術比較初級,但是他的弟弟Cato是一名厲害的滑手。但絕對肯定的是,Pharrell滑滑板不是作秀!(笑)

Atiba-Jefferson-Photography-Interview-9
Photo Credit: Atiba Jefferson來源:HYPEBEAST

Story08:Drake

終於有機會拍攝Drake,我可是他的粉絲!(笑)還得多虧了《Slam》雜志,當時是和猛龍隊隊員一起拍攝封面。Drake非常幽默,很愛開玩笑,當他的部分拍攝完成後,我告訴他可以走了,他卻回應我:「你介不介意我在這裏看你拍攝其他人?」(笑)

那次拍攝最讓我驚訝的是,OVO團隊裏都是很厲害的滑手。尤其是Drake的左右手Anthony(Soares),甚至很多動作我都無法完成。

還有Majid Jordan,他們也會滑滑板,非常讓我驚訝。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有滑板背景,我與OVO合作的過程非常順利,且沒有距離感,到現在我們也一直維持著很緊密的聯繫。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