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華麗幻想背後的大師創作:日本動畫名導今敏的世界觀

Kon Satoshi

華麗幻想背後的大師創作:日本動畫名導今敏的世界觀

所有深諳動畫製作的人員都知道,今敏的作品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世界上只有今敏,才有這樣的才能與預算,做出這樣厲害程度的作品。

文:DCFS編輯部(梁均婕)

2010年日本動畫名導今敏因病逝世,留下了一封每看必哭的遺書,其中一段表明,非常遺憾還來不及把作品《夢想機械》完成,讓該部作品的「原作、腳本、角色與世界觀的設定、分鏡、印象音樂等等所有的想法留在今敏一個人的心中。」

今敏首部作品《藍色恐懼》(Perfect Blue),至今仍是經典的動畫作品之一,今敏的創作主題常常關於「潛意識或意識的流動」,例如幻想、夢境、時間、網路等,搭配精湛的影像傳達,作品往往讓人戰慄。

國外的YouTuber頻道Every Frame a Painting分析今敏的剪接,也引用今敏受訪時表示,他並未想過創作一部實拍片,因為對於動畫來說,實拍片的「剪接」太慢了,比如今敏能用6格影格,就做出實拍片10格的效果。如果你讀過今敏的著作:Kon’s Tone(簡字版:《我的造夢之路》),應該更能領悟,今敏的成就來自:製作時的許多困難以及工作人員的貢獻,才能打造今敏幻想王國。

《盜夢偵探》開場片段:

​​

不能因為不忍心就停止要求修改或重作

所有深諳動畫製作的人員都知道,今敏的作品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世界上只有今敏,才有這樣的才能與預算,做出這樣厲害程度的作品。1996年《藍色恐懼》開啟製作時,預算只有9千萬日幣(約台幣2,400萬),雖然因為各種意外,讓最後作品超支,但在這樣的預算之下,今敏「監督」的功力更是發揮到最極致。

第一次原畫師們交出的稿件,總計不超過1000個鏡頭,但今敏還是下了決定,讓其中800個鏡頭重畫。對他來說,不行的東西就是不行,尤其拜託了優秀的團隊跟他一起工作,作品也會是大家的心血,不能辜負大家努力的方式,就是必須嚴格把關,所以可能當時團隊都很害怕聽到今敏導演說:「嗯……再改一改。」

但也會遇到一直打回去重畫,都還是無法符合今敏的期待。今敏也了解再這樣下去就是「欺負人」的程度,就會把那些一直無法過關的設計,攬到自己身上,或拜託較優秀的原畫師一起修改,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今敏的作品只有他做得到。

2D動畫製作程序:
劇本>角色設計>背景設計>分鏡>構圖>原畫>背景>中間張>後期錄音>上色>攝影>混音(音畫合成)

以上程序以《藍色恐懼》為例,每部動畫製程可能不同,也並不一定都是階段完成才進入下一階段,只是階段接連階段,才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實往往不如預期,常常必須「打帶跑」,把前後流程重疊在同一時期製作。而《藍色恐懼》又因為執行製作組別的監督及溝通不當,也會有因為某個程序來不及了,必須隨時應變的狀況發生。

對於畫畫就是靈感來源的今敏來說,在製作《盜夢偵探》的時候,也有在劇本還沒完全定案的時候,今敏就開始製作分鏡,因為對他來說,畫畫可以讓他有更多靈感,去嘗試不同於文字的影像可能。但是這樣重疊製作的後果就是,工作人員們心臟要很大顆,也要有心血白費的可能。

利用顏色或是物件來傳達隱藏概念

相較於片名《Perfect Blue》,導演今敏以及美術指導特別使用紅色來暗示電影中的暴力與性,在未麻的房間,以及各個場景,都能看見紅色的元素出現在畫面裡面。

又因為今敏指定未麻房間的燈光必須是「白熾黃燈」,藍色及綠色都比較不容易在這樣的色調下顯示出來,而紅色作為藍色的實際對比色以及片名的對比,都能帶給觀眾不安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Every Frame a Painting分析的影片當中,也提到今敏表達死亡的方式非常有趣,例如老人嚥下最後一口氣,屋外的風車即停止;但老人又突然醒來時,風車又開始繼續轉動。

作畫導演與美術導演的角色是?

1

Photo Credit: 圖片來源:我的造夢之路

作畫導演:作畫導演可以說是統一策劃角色的臉、動作的重要職位。

擔任《藍色恐懼》作畫指導一職的濱洲英喜,是今敏認可繪畫能力與他相當的人才,即使他的工作僅僅只是「防止質量下滑」,但這就需要不眠不休的檢查、修改、重畫才能做到的任務。在製作後期,甚至因為辛苦工作讓職業傷害再度復發——腱鞘炎,必須完全終止手腕運動(畫畫)才能恢復健康。

美術導演:美術指導管理作品背景、環境設定、顏色等內容。

在製作《藍色恐懼》對於劇組的挑戰應該就是,如何畫出可愛的女生房間,而就算設定好房間內的燈光要是「白熾黃燈」,但也會有「電燈關閉時」、「早上」、「廚房側邊」、「公寓外觀」等細節的色調呈現,而為導演,設計整片色調,並精準掌握,就是美術導演的責任。

光是未麻的房間,今敏就狠心讓美術指導池信孝改到第10版才定案。

主角就是動畫作品的世界中心

因為動畫是用設計來重新建構世界,主角的角色會影響整部片的顏色、比例、以及氛圍。就《藍色恐懼》而言,美術場景最重要的正是主角「未麻的房間」,正是如此重要,即使導演以及團隊,為了「找出」理想中的房間,參考了非常多的攝影集或是影片,如《Yellows Privacy’94》、《Tokyo Style》等。

除此之外,配音的程序也是先從20-30位人選當中,選出岩男潤子擔任主角未麻的聲優,再依照未麻的聲音,來挑選次要角色與配角。

《藍色恐懼》偶像舞蹈背後的小故事

​​

有了音樂之後,實際舞蹈動作也是繪製動畫時重要的參考資料,只能透過想像是無法執行到位。於是劇組委託了專業老師編舞,並團隊出發前往工作室拍攝影像,回來參考。而為了想把這段動畫執行到位的原畫師森田先生,據今敏描述,還特地買了專用的螢幕跟播放機,每天一邊看錄影帶一邊作畫。

大部分的動畫師,都會用自己的身體實際表演動作看看,才能畫出或做出角色精準的動作,今敏非常讚許森田先生的敬業精神:「一個30多歲的男人在現實中學著偶像的動作來表演,他是否帥氣已經不重要了。」

《全面啟動》、《黑天鵝》等作品的比照

2

Photo Credit: 圖片來源:《藍色恐懼》vs《噩夢輓歌》

今敏在2010年過世之後,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電影《全面啟動》上映,作品概念與少部份構圖與今敏導演2006年上映的《盜夢偵探》相似,至今仍有影迷爭論不休,但諾蘭本人在採訪中已經表明過,並未參考《盜夢偵探》。

而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則是直接買下今敏第一部作品《藍色恐懼》的版權,使用相同構圖的攝影畫面在《噩夢輓歌》;之後的作品《黑天鵝》更是常被《藍色恐懼》一起分析,但是艾洛諾夫斯基接受採訪時表示,電影仍是以《天鵝湖》為故事原型去創造,並未改編自《藍色恐懼》。

對於今敏來說,他做的每一個夢都留在影迷心中,但我們可以繼續觀賞他的作品,參考他的作品,繼續透過今敏的作品向他學習。

3

Photo Credit: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其他參考:Every Frame a Painting - 今敏的剪輯分析

​​

參考資料:《我的造夢之路》,dazeddigital 

圖片來源:《盜夢偵探》《藍色恐懼》未麻房間手稿《藍色恐懼》vs《噩夢輓歌》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影製所 DC FILM SCHOOL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avatar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是專業製作社群平台,網站內有三大區塊:每週更新優質內容:國際影視幕後分享、資源整合系統、互動討論,期待台灣影視產業的結構、資源以及經驗,能透過交流與分享,為產業帶來好的改變與新動力。你想了解專業影片的一切嗎?我們這裡提供優質文章及專業分享的交流平台,讓所有專業的高手能夠來互相交流,一起讓產業透明化吧!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