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攝影界意外/趣聞錄:細數8個渾然天成的攝影Perfect Timing

拍攝時尚大片時,品牌總是希望能夠盡善盡美,並為此做了許多事前準備;但從攝影界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刻意鋪排都敵不過一時的變數,最隨意的照片反而才會造就經典。
文字:Shireen
大家都知道要拍攝一張Instagram-Worthy的照片到底有多花費心血,相關的Behind The Scene影片和分析更是曾經的坊間熱話。但從攝影界的角度來看,這些刻意鋪排都敵不過一時的變數,最隨意的照片反而才會造就經典。
取景不似預期?那就「以毒攻毒」,荒廢殘舊的背景也可獲得《Vogue》的青睞。拍攝對象比預期晚了3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那就將攝影場地移師室內,僅用30分鐘也足以為他們留下倩影。變幻原是攝影的永恆,不懂化險為夷又怎能名留青史?8個攝影師親身於歷年的訪問中解構在他們的經典作品背後不特別風光的趣聞和讓人汗顏的意外,當中不乏現今攝影界鼎鼎大名的大師:Ryan McGinley、Juergen Teller和Annie Leibovitz,他們都曾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記錄經典。
〈Charles Jourdan Campaign〉by Guy Bourdin, Autumn 1979


我們這個年代的時裝大片一般都是鉅額投資的大製作,場景、模特兒、攝影師、道具等都是以最頂尖的質素包裝,絕不容許「隨意進行」的可能性。可是攝影大師Guy Bourdin便以他為高跟鞋品牌Charles Jourdan拍攝的一輯宣傳照顛覆這個Well-prepared的傳統。
《The Guardian》時裝編輯Jess Cartner-Morley於一次關於Bourdin生平的座談會中表示,這輯照片其實是Bourdin和他的兒子在英國邊自駕邊取景拍攝得來的,當中甚至有部分照片是拍攝於他們當時居住的旅館「而已」。另外,這輯照片中的焦點-人偶小腿,其實靠Bourdin本人親自動手完成。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by Annie Leibovitz, 1980

讓這張照片成為經典的原因大概要歸功於「完美的時機」。這裡所指的並不是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而是照片被拍攝以及登出的時間點。當年John Lennon和Yoko Ono剛完成專輯《Double Fantasy》,二人親吻的唱片封套讓Leibovitz覺得:「是時候為1980年這個黯淡時代帶來一點浪漫。」因此,她決定要讓他們兩人赤裸登上《Rolling Stone》雜誌,並選址在二人的住宅內進行拍攝。但基於當天Ono不願意將自己的褲子脫掉,Leibovitz才建議她保留其衣著,最後竟意外讓照片形成了強烈有趣的對比。
但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Lennon人生最後一次為《Rolling Stone》拍照,因為當天完成工作後他便在其住所門外遭到槍殺。最後為了紀念這位一代巨星,《Rolling Stone》亦將這張照片刊登在雜誌翌月的封面之上。
〈Tupac Shakur and Janet Jackson for Poetic Justice〉promoshoot by Eli Reed, 1992

以說唱歌手出道但同時兼任電影演員的Tupac Shakur於1992年跟Janet Jackson合作拍攝由John Singleton執導的電影《Poetic Justice》,並由攝影師Eli Reed為其拍攝宣傳照。Reed於Complex的訪問中表示,自己僅為Shakur拍攝了3張照片,因為在Shakur遵從自己的指導脫掉上衣時,他忽然感到一股莫名的傷感,並記錄下了那珍貴的瞬間。另外,Reed在那次拍攝後曾說出一番「玩笑話」,他說Shakur在一年後要不入獄,要不被殺。殊不知最後這兩件事都不幸地變成事實…...
〈Calvin Klein Obsession〉Advertisement by Mario Sorrenti, 1993


當時還屬情侶關係的Mario Sorrenti和Kate Moss在倫敦合租了一個小房間同住,那時,才初嚐走紅滋味的Moss還未到達其事業巔峰,而這次與Calvin Klein的合作正是她變成國際巨星的起點。品牌製作團隊相中了Moss的不羈隨性,並答應Sorrenti想要重現他們的日常生活為概念的要求,讓這對小情侶在一間荒廢小屋裡進行Obsession香水廣告的拍攝。Kate Moss坦承雖然那是她第一次受薪的工作機會,但依然對於認真拍攝的概念感到模糊,以為那僅是一個簡單快速的拍攝過程,殊不知那一拍竟然就拍了好幾天…... 她更向《Harper’s BAZAAR》表示照片中那一躺背後的辛酸史:「我會在睡夢中聽見相機快門的聲音,一醒來才發現Sorrenti仍在拍攝我睡覺的樣子。」
〈Kurt Cobain and Nirvana〉by Jesse Frohman, 1993


1993年是獨立樂團Nirvana正值當紅的時期,那年夏天,攝影師Jesse Frohman被《The Observer》週日報章委派到紐約攝錄樂團將於Roseland Ballroom舉行的《Utero》巡迴演出。原定的5個小時攝影安排因成員們忙著花時間在「另一個空間內享樂」以致最後只剩約半小時。
主唱Kurt Cobain一抵達攝影現場便禮貌地跟攝影師提出「需要一個水桶」的要求,而原因當然是基於解決享樂過度的後遺症......根據Frohman憶述,當天Cobain本來戴著那副招牌Jackie O太陽眼鏡到場,而且堅持不會在鏡頭前脫下。此舉無意中成就了特大太陽眼鏡風潮,並成為了於翌年4月逝世的Cobain生前其中一張最具代表性的照片。
〈The Screaming Chef: Ramsay and Hockney〉by Juergen Teller, 2004

《Royal Academy》雜誌以藝術和食物之名舉辦了一次聚餐,並邀請了於這兩個界別均享負盛名的大人物出席。席間有David Hockney、Allen Jones和Juergen Teller等人,他們均準時抵達該次聚會選址的Gordon Ramsay at Claridge’s餐廳,更滿心期待這次以藝術交流為名的聚會。萬事俱備,只欠(十分重要的)東風。因為該次聚餐的靈魂人物 —— 大廚Gordon Ramsay居然比原定時間晚到了1個多小時。眾人餓著肚子等待雖然不大好受,但Ramsay的廚藝還是起了「戴罪立功」的作用。在大家用餐過後Ramsay終能跟來賓寒暄,但那才是惡夢的開始。
Teller向The Telegraph表示,Ramsay才剛坐下便打斷了Hockney的發言,更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三人無不被其所震懾。最後,Ramsay甚至站起來責備Teller懶惰,並命其為他們三人拍照留念。雖然不忿,Teller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並拍下這張經典合照。相片中David Hockney的神情大概完美地反映了其餘三人的感受吧......
〈Mike Tyson Supreme Portrait Tee〉by Kenneth Cappello, 2007


推出過兩件跟嘻哈音樂相關的頭像T恤後,Supreme創辦人James Jebbia決定要從自己最愛的拳擊比賽中獲取靈感,於是找來80-90年代於拳擊界稱霸的選手Mike Tyson合作推出品牌的第3件頭像 T 恤。這個看似在攝影棚內的純白色簡單背景原來屬於拉斯維加斯的一家酒店房間,而拍攝當天Tyson碰巧心情欠佳,在原定數小時內花費了大部分時間咒罵其助手和Cappello本人,最後Cappello只好在緊繃又尷尬的氣氛下拍下數張拳王鬧脾氣的照片。殊不知Tyson這副一臉不屑的神情竟意外地為照片增添了質感,也讓這件 T 恤成為了品牌的經典產品之一。
〈Harry Styles Photoshoot for AnOther Man〉by Ryan McGinley, 2016

當被攝者出現狀況的時候,一般攝影師可能都會停下來待環境恢復正常後才繼續拍攝,可那不是Ryan McGinley最值錢的地方,至少《AnOther Man》創辦人Alister Mackie並不這麼認為。在其2016年秋冬季刊中,McGinley捕捉到一張Harry Styles笑著流淚的照片,Mackie表示,拍攝當天Harry Styles的花粉過敏症發作,就在他擔心Styles會因為流淚而導致臉部腫脹時,McGinley竟還繼續拍攝,反而更捕捉到那真摯的神情。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之瑜
《2222未來選擇地》第一個由200年後未來人舉辦的展覽,虛實交錯的沉浸式體驗,2023/1月登場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 200 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永續」不該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每一個人的生活行動指引。但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指標、企業的ESG推動、學校的環境教育等,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呢?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200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2222-未來選擇地》每一個當下,都造就未來!
《未來選擇地》是2222作爲永續品牌跨出的第一步,由未來人故事作為鋪陳,運用四個展區空間,以電影敘事手法打造一場沉浸式體驗、低碳乾淨展場為永續目標,透過從2222到2023時空的穿梭,展演一場未來與選擇的故事。

|展場簡介|
- Zone 1:歡迎光臨廢棄城市,這是我家-2222
動植物絕跡的機械世界已是200年後未來人的日常景象,2222是對生物多樣性充滿渴望的世界,孩童只能透過文獻、博物館認識生物,參展者將探索未來人的居所:廢棄城市,捕捉污染源機械獸,守護最後的生機。
- Zone 2: 選擇的門:跨越海洋廊道-2122
通往2023的旅程中,我們聽見海洋生態的三種聲音,但那並不是出自海底生物的優游、也不是海水浪潮的拍打,那是什麼聲音呢?在充斥廢棄塑料的空間,透過三道門不同的選擇結果,思考人類如何與海洋共存共好。
- Zone 3:重新選擇:永續生活美學-2023
就如蝴蝶效應,要刮起改變世界的颶風就起於你日常的小選擇,所以成為擇善固執的永續公民吧!未來人邀請大家進入他們的餐桌,從感受、互動到行動,體驗永續的生活美學。理解實踐永續行動其實不必訴諸政府高層,從你待會選擇消費的晚餐就可以開始。
- Zone 4:歡迎光臨綠色聚落,這是我家-2023
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走進未來人2023的居所,我們邀請認同永續理念的品牌一起展演未來人在使用的現代產品,現代人生活離不開消費,但如何消費不浪費,未來人邀你一起透過綠色消費共組永續家園。

《2222-未來選擇地》名人與永續團體共同倡議。
永續,已是世界倡議的普世價值,本次《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獲得與Celebrity Icons名人Sid Maurer紐約藝術大師的合作,推出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及安潔莉娜裘莉的藝術作品,此次網羅全球各個關注氣候變遷的單位,傳遞永續發展的理念,透過藝術創作與意象空間,引發參展者省思。
《2222-未來選擇地》串連國際名人,共同推出亞洲永續展,並不斷向世界傳遞迫切的訊息,氣候變遷已成為許多生命的威脅,每個人都有責任即刻行動。
「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你們是最後的希望。」
「伊隆·馬斯克:我們越快採取行動,傷害才會越少。」

展覽亮點:
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沉浸體驗故事。
第一個「與國際名人、永續團體單位」共同合作的國內永續展。
第一個滿足科幻迷、生態、親子教育、綠色聚落的藝術展。
展覽詳情:
- 2222-未來選擇地
- 日期:2023年1月6日 - 4月5日
- 時間:10a.m. - 18p.m.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4、西5館
- 共同主辦: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
- 策展單位:為美學有限公司
- 捐贈單位: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
- 名人倡議:Celebrity Icons
售票資訊詳洽活動官網:https://www.2222future.com
關於 2222

2222不僅是一個天使數字,4個重複的2也隱含多重選擇的二元性,像是「未來」與「現在」;選擇「行動」或是「無作為」。
「為了更好的現在,你是否曾想要改變過去?」
某個宇宙,某個地球,某個2222年,一個高度文明發展,但動植物幾乎消逝的世界。人們運用科技裝置,穿越蟲洞看見多元宇宙。每一個孩童都有機會認識不同世界的樣貌,當有了比較,人們開始思考身處的世界是否有機會,不一樣?
「只要誠心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幫忙達成。」人們遇見孕育時間的大樹,找到穿越時空方法,一群被選中的人決定從2222年回到過去,用行動,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