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 a note

長音是演奏者猶如瑜伽冥想般的儀式

09 Oct, 2017
長音是演奏者猶如瑜伽冥想般的儀式 Photo Credit: Academy of Achievement

豎笛/薩克斯風大師Eddie Daniels說:當你Hold a note(拉長音)時,你才能真正開始感覺到音樂,才會真的心動,也從那一刻開始,你才能開始把你的心情和感覺放進你演奏的音符裡。

這幾天的FB動態回顧跳出了一篇我之前看過的一個Youtube影片,是豎笛/薩克斯風大師Eddie Daniels在分享如何提升演奏速度和敏捷度。影片中提到的東西很簡單,但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在影片中他不斷的強調一切的動作都是由無數的片段連結而成的,所以不是要用訓練肌力讓手指動得更快,而是要讓身體記得在演奏每一個音符時的位置,才能夠在對的時間點上發出對的聲音。而在影片的最後他補充說:當你Hold a note(拉長音)時,你才能真正開始感覺到音樂,才會真的心動,也從那一刻開始,你才能開始把你的心情和感覺放進你演奏的音符裡。

剛好最近遇到了一些學生朋友,他們很多也不見得是初學(有的也演奏了好幾年),但是某些能力還是停在初學的階段。其中,音色佔了很大的問題比例。

的確,音色對於音樂來說太重要了,沒有好的聲音不可能會有好的音樂。對音樂家來說這是一輩子的課題。而要怎麼樣有好的聲音呢?當然前提是要知道什麼是「好」:你必須要聽很多很多好的音樂,也許是大師們的唱片或是現場演奏。還有好的前輩、師長提醒,讓自己腦袋有好的目標和方向。 再來當然就是練習了。

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碌,自己和樂器能獨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在鮮少的練習時間裡,我除了準備下一場演出要用的音樂之外,基本的練習裡我最常做的還是吹長音(Lone Tone)。而長音在管樂裡面是最最最重要的基本練習。

吸足氣,奏出一個長長的音符,讓它穩定的持續,一直到你耗盡氧氣,無法維持聲音為止。整個過程非常地緩慢。這樣貌似單調貧乏,幾乎可以說是一種肌力和耐力的訓練。但我也把它當成一種靜心的方式(也有人說是瑜珈和冥想),藉由這樣的練習,總是能暫時把塵世中的紛擾隔開,讓自己集中精神,重新感受自我以及當下。在這個影片中,Sonny Rollins也分享了對於如何練習和進步的秘訣,也是從只演奏「一個音」開始。

我在長音的練習裡,會觀察以下幾個部分:

身體(Posture

  • 是不是紮實的踩踏在平面或坐在椅子上?有點像是功夫一樣,重心要和地面有所連結。
  • 腰部、肩膀是捲曲著還是拉直的?緊繃著呢還是有彈性的。
  • 手指和雙臂是不是有正確施力? 如果現在只有兩隻手指需要施力按按鍵,其他的八隻有沒有適當的放鬆呢?
  • 人們常說樂器在大師手上就像是身體的某個器官的延伸一樣。你和樂器是否有一個親近而穩定的關係而不是變成一個負擔。

聲音(Sound

  • 音色、音準是否飽滿穩定?還有是否能把各種變化(大小聲、表情)精確的控制著。
  • 嘴型和喉嚨及舌頭的位置還有氣流的強度和穩定。會根據你所想要的音色,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變化和調整。
  • 演奏時樂器是否有良好的震動和共鳴,除了記得耳朵聽到的聲音以外,身體的感覺也要記得。

時間和空間(Time & Space

  • 音符在時間裡的長度(Duration),可以用音樂的術語(拍子、小節等等)來感受。
  • 是不是隨著練習而讓自己的長音時間可以越來越長,找到更省力的方法。
  • 因為是Accoustic(原音)樂器,所以在不同的空間演奏音色感覺絕對會不同,那是哪裡不同呢?如何在特定的空間裡讓聲音聽起來好聽呢?
  • 如果有和其他的樂器同時在演奏,你們的契合度如何?音準和諧還是不和諧?音色是否突兀?還是也能融合得很好?

音樂性和冥想 Music & Meditation

  • 如果是在不同的音樂段落裡,例如:在背景和聲功能的樂句、抒情敘事的慢歌獨奏或激情高亢的段落中,應該要怎麼表現?
  • 我演奏的跟別人演奏的有什麼差別?如何能跟進心目中的大師或模仿對象?他們是怎麼演奏的?
  • 每日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狀態都會有所不同,不同的音高就有特定的震動頻率,身體和聽覺皆能感受差異。而在許多宗教裡面,聲音是具有特殊的意義的。例如Om (唵)這個聲音對印度教來說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在吹奏長音時,這些不同的頻率帶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不管你本身是不是演奏者,以上這些都是當我們專注在一個聲音時,所能夠觀察和感受的。下回當你聽音樂時,不妨試著集中注意力,不要被旋律、節奏或歌詞所干擾,單純地感受聲音的本質。

尾聲,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或許在抒情曲(Ballad)裡往往更能展現出他們對於音色的掌控和功力。在此推薦幾首音色優美也各有千秋的爵士薩克斯風經典給大家:

Lester Young〈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You〉

Dexter Gordon〈Where Are You?〉

Johnny Hodges〈Isfahan〉

John Coltrane〈Naima〉

Mark Turner〈Skylark〉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

謝明諺

台北人,爵士樂手。就讀全人中學時開啟了他的音樂之路。旅居歐洲六年,現活躍於各式各樣的國內外演出,跨界合作邀約不斷。他曾獲得2012台中國際爵士薩克斯風大賽首獎,並受邀在2017台北世大運閉幕式演出熄聖火樂。參與過的十餘張爵士專輯共獲得了兩座金曲獎、五座金音獎的肯定。在獨立、實驗、影視和流行樂壇也跨刀合作了超過百首的作品。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