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師身旁打雜了三年,讓我學會了所謂的「職業」在於「自律生活」

吉田直嗣在東京造型藝術大學念產品、室內、傢俱設計等,當時接觸所謂的「設計」都是偏向繪圖、概念等發想、成形,卻缺乏實際從頭到尾做出物件的經驗。而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陶藝之後,他赫然發現,比起用電腦繪圖,從零開始的創作、從頭到尾完成親手完成一件作品,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真正前往靜岡之前,對於靜岡的印象停留在茶。預定拜訪吉田先生的早晨,天空下起了雨,我們搭上開往靜岡的電車,靜靜往日本的聖山—富士山靠近。
跳上計程車,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地址直接告訴司機,輸入導航,我們前往之處沒有地標,是一般住宅區域。司機路上笑著問我們怎麼會到這裡來?聽到要去拜訪陶藝作家,司機喃喃地說原來這裡有住陶藝家啊。抵達一個靠近山的坡地,前方沒有路了,迎接我們的是陡直的階梯,還有一台藍色的轎車。接下來我們穿過微微的霧氣,見到了吉田先生,他正在階梯的另一頭等著我們。

腳下踩著濕濕軟軟的土地,吉田家的信箱在霧氣中元氣的迎接著。吉田先生家並不是很大,卻具備北歐國家的溫暖,營造著天氣冷就想窩著的家的感覺。

吉田先生出身于靜岡縣沼津市,在東京造型大學念設計,後來回到伊豆進行陶藝修業,就此回歸家鄉定居下來。2003年,吉田先生陶藝修業獨立後,想找地方築構自己的窯,而在市區內築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剛好,太太薰子女士的祖母在這邊有房子,於是吉田一家就遷居于此,開始過著陶藝作家的生活。

從學設計到陶藝創作
吉田先生在東京造型藝術大學念產品、室內、傢俱設計等,當時接觸所謂的「設計」都是偏向繪圖、概念等發想、成形,卻缺乏實際從頭到尾做出物件的經驗與可能。加上到東京唸書,是吉田先生第一次獨立生活,當在採買生活器皿時,都找不到心儀的商品,於是就興起了「自己動手做看看吧?」的念頭,這樣的因緣際會下,吉田先生加入了陶藝社。
接觸陶之後,吉田先生很快的就發現,從零開始的創作、從頭到尾完成親手完成一件作品,比起用電腦繪圖,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也熱衷的模式。幸運的是,學習設計所吸收的概念與理論,在一樣是創作的陶藝上,為吉田先生奠定了深厚的創作基礎。


職業陶藝家的修煉之路
畢業後,吉田先生興起想以陶為生的想法。不過究竟該怎麼進行呢?吉田先生腦中,是一片的荒蕪。開始總是最困難的。如果可以教授陶藝,就應該能夠生存吧?抱持這樣的心情,吉田先生至陶藝教室擔任了老師。4個月後,馬上就認清這樣無法往職業陶藝家邁進,毅然辭去了工作。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剛好那時有位友人告知了「有位陶藝家在徵助手,要不要去試試看啊?」吉田先生笑著說「當時我連是哪位陶藝家都沒有過問,一心想要學習,絕對不能錯過這學習的好機會,於是立刻就去應徵,老天眷顧,就開始了助手的生涯......」而吉田先生口中的陶藝家,是日本陶藝界大師黑田泰藏。

「助手的生活是非常重複與規律的,老師只有我一位助手,因此等於是除了創作以外的事我都全部負責。從打掃工作室、創作前土的準備、窯燒準備、展覽準備前打包作業等等,三年來每天重複不斷。曾有朋友認為跟在老師旁邊不是就是要學習創作嗎?我卻認為,這三年擔任助手的時光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的確,創作之於職業陶藝家來說,是最容易進入且了解的狀態。不過,在創作之前、之後呢?作品完成之後呢?有哪些事情要準備?要了解?職業陶藝家,除了創作,與外界溝通、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三年下來,我深刻了解所謂職業的陶藝家,要學會得不只是創作,還有創作週邊的行政事務,而這些,都有賴於自律的生活。」
創作技術層面,可以去專門學校學習,真正的專業,則只能進深貼近大師才有辦法瞥見其中奧妙。與黑田泰藏面對面一起生活了三年,吉田先生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觀察老師創作、並一有機會就嘗試拉胚。第一線接觸一位大師級職業陶藝家,吉田先生在規劃時間分配、一個展覽必須準備多少作品等行政事宜,從完全沒有概念,到順利地掌握輪廓,彷彿看到了職業陶藝家之路燃起了光。
吉田先生與老師平常都專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若有空閒小聊,話題多半是針對形而上的討論,像是對於人生、對於創作的想像等哲學性的問題。對於創作,並非刻意繞開,只是,老師的意見與下指導棋,學生不可能不受影響,也多少會感受壓力。黑田泰藏的用心,可以說是給予吉田先生在創作上最大的尊重與自由。

形的極致表現 以黑、白襯托
對於器皿,吉田先生喜歡的是形(かたち),也就是線條與形狀。比起裝飾、顏色或質感,黑色與白色最能夠表現出線條與形體。對於其他顏色都提不起勁的吉田先生,最近終於也開始嘗試了新的顏色。「之前突然想嘗試新的顏色,不過色彩太多實在太過苦手,於是試著在黑與白之間做變化,最終試驗出很淺的灰色,自己蠻喜歡的。嘗試不同以往的創作,做起來也特別開心呢(笑)」
吉田先生在創作前,大致上會稍微決定一個方向,隨著拉胚,不斷地調整,直到心裡覺得完成了才停下來。沒有傳統陶藝技法,沒有多餘色彩,在吉田先生心中,極簡是最完美的存在。


在器皿的角色上 表現自我
吉田先生最重視的是線條,只做自己認為是美的物件,不會受他人或是其他用途等因素而影響。
器皿的角色是使用,因此不會超過器皿的原則,刻意創作奇怪的形狀,這樣的想法下,自然不會出現不好使用的器皿。從創作器皿當中,吉田先生努力去表現自己喜歡的線條、形體。

吉田先生的「線條」簡單俐落,卻非工業化般的精準到位。與其用精準兩字形容,反倒是簡單俐落中帶點隨意、輕鬆。「我認為所謂的極簡,不是把多餘的東西都去掉,而是以扁平的方式呈現。把元素壓縮,乍看之下好像消失了,不過卻是內涵其中。」工業化的精準帶來一板一眼,吉田先生的極簡則稍來溫度。

極簡也表現在素材上。吉田先生以磁土創作,選用的磁土來自于日本兩大陶瓷產地:愛知縣與滋賀縣信樂町。當初要做出滿意的黑色,嘗試了各式配方、不同比例。秉持著想要做出簡約的作品,不僅在線條、形體表現上,包含所使用的素材都得一致。而吉田先生所使用的素材,除了磁土,只有木灰與鐵釉。
「我用的釉藥的玻璃成份較少,與磁土裡的成份結合變化之後,才有辦法燒成現在的這種黑色。單純上黑色釉藥雖然容易燒成黑色,卻只是一個均勻地、全部都是黑色的感覺。但細看我的作品,並不是純黑,而是會夾雜一點比如紅色點點等其他顏色,遠看才是黑色。」雖然是黑色,確有的不同的層次感,我想,這就是吉田先生所說的把元素壓縮,內涵在其中,唯有細細端看,始能發現的美麗吧。

作家的聖地-工作室參觀
富士山麓的天色暗得很快。到訪約兩小時後,就能感受到夜晚的逼近。我們請吉田先生帶路前往工作室參觀,自己心裡好像孩子般的興奮期待著。
吉田先生笑說「今天可是有特別整理了工作室噢。」小巧的工作室,透著溫暖的黃光。緊閉著窗戶,卻依舊透來微冷的風。
「在富士山這邊,溫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吉田先生告訴我們「冬天溫度會低至零下,作品就會結冰,等氣溫回暖結冰融化,作品就會整個毀壞掉、連原本的形狀都不復存在。所以必須要一直保持溫度在0度以上,冬天都要開暖爐給作品吹呢!」

「每天早上起床之後,全家會一起吃早餐,然後目送孩子上學。隨後,便到工作室與助理溝通當天工作事項,之後我會開始進行創作。午餐後,持續創作到晚餐時間,跟家人一起吃過晚餐。孩子大概九點鐘就寢,在那之前晚上的時間就是陪小孩。孩子睡了之後,我便返回工作室。有時會抽空騎腳踏車,欣賞自然美景。」聽著吉田先生敘述一日的行程,彷彿在耳邊響起轆轤持續轉動的聲音,孩子放學回家、全家窩在餐桌上享用晚餐的畫面也劃過眼前,家裡的燈、工作室的燈、窯爐的燈,依序亮起又熄滅,365天,吉田先生日復一日,在富士山麓生活與工作著。

結束拜訪時,吉田先生客氣地載我們到車站。天色已經接近昏暗,霧氣也漸漸濃了起來,就要告別富士山麓清新的空氣。途中經過一個小公園,吉田先生指著那兒說「孩子就在那裡玩呢!等會回程順便接他回家」。我想是這樣幸福的模樣,讓吉田先生的創作,無時無刻也充滿著溫暖吧。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