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o Ikeda

池田優子:充滿女性溫柔氣息的療癒器皿

01 Jul, 2017
池田優子:充滿女性溫柔氣息的療癒器皿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從以電腦繪圖的平面設計師到手做陶藝家,池田優子在自家的倉庫中自學陶藝,別人在學校兩三年就可以學成的技術,她卻花了5倍的時間摸索。這樣的曲折反而讓她慢慢地發展出自己創作的工序與風格,並將自己的靈魂與人格特質注入作品之中。

文字:Diana

在美國聖地牙哥學成學業後,池田優子搬回日本老家,開始了平面設計的工作。直到父親突然迷上了陶藝,甚至在自宅添購製陶的轆轤、電子窯等道具,池田優子才接觸了陶藝。這樣一過,就是16年。

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池田小姐並沒有拜師學習,而是以自學的方式踏入陶藝世界。池田小姐坦承創作是在27、28歲結婚之後才開始的,在日本傳統陶藝界,師徒制是很常見的:學徒通常都住在老師家中,與老師一同生活、做陶,池田小姐考量自己已婚身份,好像沒有力氣、也沒有時間去做這件事;而報考學校這個方法,則是覺得年紀有點大了,所以才鼓起勇氣決定自己學習看看!或許是當初這樣單純的想法,讓池田小姐沒有壓力,能夠沈浸在創作的樂趣中:「如果有咖啡店喜歡我的作品,放在店裡使用,這樣就很高興了」。

nature4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隨著接觸陶藝的時間越來越長,池田小姐心裡開始發出了聲音:「以這樣子輕鬆的態度面對創作好嗎?我好像沒有嚴肅地對待陶藝這件事?」就在這個時候,池田小姐懷孕了,生下孩子後,專注於母親這個角色,一晃眼就是五年。「中斷陶藝的這五年,我非常懷念做陶的日子,心中想要繼續創作的感受也越來越強烈。當我誠實面對自己,就知道這是我最想走的路。認清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做到最好。」池田小姐堅定的眼神中閃耀著光芒。

sa
Photo Credit: Lin Yu Ling

自學這條路不容易,在學校兩三年就可以學成的技術,池田小姐卻花了5倍的時間。16年來,從錯誤中不斷學習,記取經驗,慢慢地發展了自己創作的工序。

soki
Photo Credit: Lin Yu Ling

聽著池田小姐解釋:窯中溫度高達幾度時把釉藥流進去,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顏色等內容,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路摸索的過程帶給池田小姐的力量。「我作品的風格也是靠時間累積,才漸漸成形的。」除了作品風格,作品的能見度也是如此。「剛開始做陶時,同時還有平面設計的工作,後來才決心辭去工作專心創作陶藝,我在大阪市船場的某百貨裡租了一個小角落。每週三天,在家裡努力做陶,其他日子,就將作品送到百貨裡展示。慢慢地,越來越多人認識我的作品、與我交流,也有媒體雜誌開始關注、進行採訪,然後開始有機會參與展覽,直到現在的模樣。」

condehouse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池田小姐的作品在日本conde house的展覽一隅。
cooking3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日常的餐桌。

創作,沒有一蹴可及,就像素胚放入窯裡,需要時間,才能燒出堅實可靠的作品。

平面設計,以電腦為媒介的領域,可以無限次修改;而做陶,是失敗了就無法挽回的一次性挑戰,嘗試過兩者截然不同的工作,池田小姐認為手做是真正適合自己:「電腦是完全服從的,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創作陶藝則完全不同,明明想要直線條,做出來後卻歪歪的,這樣的無可抗力,實在是很有趣啊!」

不過,平面設計的訓練,也賦予池田小姐思考之獨特性:「圖像設計對我影響很大,像是對物件的觀察,不會去想說「要把這個部分做薄一點」這樣細節之處,而多為全體面貌,像是器皿帶給人的氛圍、整體性,概念性的思考。我常常想,如果不曾接受平面設計的洗禮,有可能就不會走上陶藝之路吧?」

nature2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談到作品的面貌,池田小姐表示色彩是創作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很喜歡海,也會陪著家人去海邊衝浪。湛藍的海與沙灘都令我著迷,不自覺地就會在作品上呈現出來。以前在充滿陽光的聖地牙哥居住過,那裡獨有的光線,也都烙印在心裡。」從心中帶到作品上,池田小姐的創作除了觸感極為溫潤,色彩更是不容忽視的存在著。

nature3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大自然是創作靈感的泉源。
nature
Photo Credit: 池田優子

作品介於半陶半磁,白色器皿是半磁土,孔雀藍的作品則是陶土成分多一些,仔細端詳每個作品,就會發現其中微妙之處。馬克杯的把手形狀也很特別,池田小姐笑說,這是她故意設計的美學:「其實每個人手的大小都不同,在拿取杯子時的重心分佈也很不一樣,所以我設計了很寬大的把手,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使用,不會被限制。」創作中,實用性也是考量的一環。像是碗,通常池田小姐都會做有高度的圈足,這樣方便裝溫度高的料理,不會燙手;而白色器皿因為是半磁器的材質,池田小姐會放入洗碗機、微波爐使用:「器皿本來就是要拿來使用的,而作品中帶有點金屬感的釉藥部分,進微波爐後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地變沉或是有點焦黑感,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變化,不過因人而異喲(笑)。」

IMG_6512
Photo Credit: Lin Yu Ling
myplace6
Photo Credit: Lin Yu Ling

訪談間一直帶著笑容,充滿元氣的池田小姐,在過去也有低潮的時光。網站取名為optimistic(樂觀),就是池田小姐為了鼓勵自己而決定的:「剛開始做陶時覺得很恐懼,畢竟我只是一個沒有拜師,自學的一個人。所以想說不如取一個樂觀的名字,希望這樣可以帶給自己勇氣,鼓勵自己,要樂觀地朝陶藝之路邁進。」

16年陶藝生涯,池田小姐已經找出屬於自己的路:「現在,想要創作一期一會、獨一無二的作品,沒有經過事前設定,只跟隨著自己的心意與雙手去創作。」

池田優子3
Photo Credit: Lin Yu Ling

池田優子

1973年生於大阪。畢業于美國普拉特學院(Platt College)聖地牙哥分校平面設計科系。歸國後,開始自學的製陶之路。以自宅的車庫作為工作室,持續不斷的創作,並參加日本國內、國外個展與企劃。

本文經小器生活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小器生活

成立於2012年的台北赤峰街。小小的店面、亞麻色的暖簾、簡潔的空間,展示的是生活中的主角 ——生活道具。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