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tzker Prize 2017

普立茲克建築獎:RCR Arquitectes找回的在地靈光

02 May, 2017
普立茲克建築獎:RCR Arquitectes找回的在地靈光 Photo Credit:RCR Arquitectes

「我們生活於全球化的世界,依存於國際影響、貿易、各種討論及交易。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由於全球化,我們將逐漸失去在地價值觀、在地藝術及在地風俗。而這三位得主告訴我們,兩者或許可以共存。至少在建築,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而能從在地與國際化追尋著回應,深根在地,走向世界。」-2017 Pritzker Prize Jury Citation

文字:彭永翔 Josh Peng

每年春季,作為建築界極高榮耀的普立茲克建築得主獎落誰家,向來是所有建築迷極為關注的焦點,甫於3月1日頒布的新桂冠,則首度由三位建築師拉斐爾‧阿蘭達(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爾塔(Ramon Vilalta)所組成的建築團隊RCR Arquitectes共同獲獎。

每年媒體總為此熱烈討論的預測名單,近年來的結果也似乎承襲著測不準的定律,而普立茲克建築獎的獨特性也就在於此,不是僅以建築師的成就,而是回歸到對建築本質的思考,以及對於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反思。這三位自1988年在家鄉創立RCR建築事務所,多年來一直密切合作,在建築界早已極具知名度。RCR Arquitectes的獲獎對於全球建築領域有何啟示與意義?

2017LaureatePhoto(1)
Photo Credit:Javier Lorenzo Domínguez
2017年新桂冠首度選出三位建築師: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 Rafael Aranda 、Carmen Pigem和Ramon Vilalta所組成的建築團隊RCR Arquitectes共同獲獎。

「我們生活於全球化的世界,依存於國際影響、貿易、各種討論及交易。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會因此逐漸失去在地價值觀、在地藝術及在地風俗,而這三位得主告訴我們,兩者或許可以共存。至少在建築,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能從在地與國際化追尋著回應,深根在地,走向世界。」——2017 Pritzker Prize Jury Citation

時代的轉變

2017年建築界權威獎項普立茲克建築獎於3月1日正式公佈,獲獎者來自於西班牙,卻非作品遍及全球的西班牙明星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而是深根於加泰隆尼亞近30年的RCR Arquitectes的三位建築師。

國際媒體如《衛報》以「出乎意料」(a surprise to many)形容建築界反應,但此次評審團主席是向來關照在地與環境的Glenn Murcutt,Murcutt認為RCR Arquitectes的作品連結了基地環境,同時證明了運用一致性的材料,也能讓建築產生巨大的力量及簡約之美。

elpetitcomtekindergarten_3-2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download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2010年於西班牙帕拉莫斯(Palamós)所設計的El Petit Comte幼兒園,占地1000平方米、擁有80名幼童的新學校設計,矩形量體內運用不同直徑與色彩的垂直管狀結構,而某些結構更可旋轉邀請孩子們在此互動、遊玩。

筆者去年前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採訪時,作為策展人同時也是2016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Alejandro Aravena 就曾斬釘截鐵地說道:「明星建築師的時代已然過去。」當他談及「唯一能擊倒犀牛的生物並非任何巨獸,而是一群蚊子(a cloud of mosquitos)」,記者會現場更湧起了排山倒海的共鳴。

如今,此屆得獎者,更呼應了此態勢,一群群於各地深耕的建築師正逐漸實踐改變。評審團講評回應建築初衷,在地的靈光,空間的感動。自80年代,全球化盛行近40年後,貧富不均、居住正義、流失在地文化等問題一一浮現,過去幾年不斷被翻攪討論,「在地化」、「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運動,擴散至全球的建築、時尚、設計產業。在台灣也有這樣的一群建築師、設計人、創業者不斷努力,所思考的不再是「怎麼賺更多錢?」,取而代之的是「能為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2004_RCR_Equipoenelestudio
Photo Credit:RCR Arquitectes

RCR Arquitectes 設計的四大關鍵字:

「自然、地景、極簡、精準。」

不踏上一般年輕建築師的道路——進入大事務所工作,培養國際經驗後前進全球。相反的,他們回到家鄉奧洛特(Olot),在這座只有3萬人的加泰隆尼亞小城成立事務所RCR Arquitectes。

這條小徑,雖無源源不絕的國際大案及明星建築師的耀眼光芒,卻讓三位建築師,擁有了創作的專注與自由。Ramon Vilalta接受Archidaily專訪時曾談及,因為選擇回鄉,有了尋根的機會,而有更寬廣的視野去做有趣的事。他更直言,由於生活於小城,與外界隔離,因此不會被建築界內的嫉妒或批判所困擾,而能在思考或設計面,走向更深遠之處。自然、地景、極簡、精準就是RCR Arquitectes對於建築的回應。

rcr-arquitectes-hisao-suzuki-tossols-bas
Photo Credit:Ramon Prat

「自然和地景對我們的創作一直很重要,也是興趣之一,我認為它能教會我們很多事。」Ramon Vilalta說。過往提及運動場時,聯想到的總是跑道與大片草皮,但位於Olot的Tossols-Basil Athletics Track,則以最初希臘奧運的理型為靈感,讓森林與運動場結合,選擇保留森林中原有的橡樹,而是在森林的空地中(原為耕種用地),圈起一圈跑道,跑者於林中奔跑,聆聽微風輕拂落葉的沙沙聲,感受四季遞嬗,自然融入於生活中。

Tossols-Basil_Athletics_Track_©_Ramon_Pr
Photo Credit:Ramon Prat
2000年RCR Arquitectes在自己的故鄉奥洛特所設計的Tossols-Basil運動場,基地座落於城市與自然森林中間地帶中,以回歸古代希臘首次奧運的體驗,跑道穿越於林間,讓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環繞,而跑道看台也呼應著自然與地形,並同樣的採取其慣常使用的耐候型鋼料,使其融入環境之中。

同樣位於Olot的Les Cols Restaurant Marquee,在這半戶外宴會空間中,他們運用輕盈屋頂,自然垂墜呼應山景,穿透玻璃牆面,連家具都以透明塑料製作,如懸浮於自然中的一筆線條,更讓建築謙遜地融於地景。

780_201212190333485820ce4816f5e3f68e98d2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2011年在奧洛特為Les Cols餐廳所設計的戶外帳亭與活動空間,由於在地以環繞著火山而聞名,基地位置就鄰近於此,建築師根據景觀融入設計,以火山岩建造堅固牆壁支撐著輕質透明的聚合材質屋頂,防止日曬雨淋,而家具或簾幕則採取玻璃與塑料製成,讓人們在半戶外用餐享受著自然景觀。

而於西班牙Ripoll的La Lira Theater Public Open Space,則處理著建築與古城的連結。距離巴賽隆納約90分鐘火車車程的中世紀古城Ripoll,靜靜於加泰隆尼亞佇立超過千年,如何在古城內興建一座全新廣場,是全然仿舊或是採以當代美學?RCR Arquitectes以內斂卻詩意的建築形式,並運用隨著時間轉變赭紅的鋼板為主要材質,色調融於古城建築,連接新舊城區,同時回應著過往以煉煤鐵礦為主的重工業歷史。

1458638584500RCR-EP_LiRi-08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14586894507591234-e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2011年於里波爾(Ripoll)與工程公司J. Puigcorbé所合作的里拉劇院(La Lira Theater)戶外空間,劇院拆除後的空地所留下的空地,建築師以城市廣場的想法來解決閒置空間的問題。輕巧的鋼構成為立面的覆蓋,並延伸穿越特爾河,成為開放與聚合的多用途公共空間。

Rafael Aranda 及 RamonVilalta就說道:「我們盡可能選用可靠自然材料,以極簡的方式表達。」透過只使用少數材料營造空間氛圍,創造出細微改變,而Cor-ten鋼板、回收鋼板及玻璃,為其主要運用的材質。在Bell-Lloc Winery朝往品酒室的空間中,一片片回收鋼板與穿入狹縫中的細長光影,構築了光線與鋼板的線條交錯,創造出如虛似實的魔幻空間,雖無需複雜工法,建築師需多次探訪基地,觀察光照動線與鋼板結構的對照關係,對基地環境需有深入理解。在Les Cols餐廳,RCR Arquitectes同樣選用「鋼板」,並以氧化、噴漆等不同形式處理,呈現出材質及空間豐富性。

rcr_arquitectes_bodegas_bell_lloc_13
Photo Credit:Eugeni Pons
rcr_arquitectes_bodegas_bell_lloc_08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2007年為西班牙赫羅納附近的小鎮 Palamós 的貝爾略克酒莊,建築量體隱入地下,不僅符合適合酒儲藏的溫度與溼度以及保證葡萄生長所需的土壤,所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鋼材,更同時與在地環境連結,保持與大自然一致的色彩。
06_Barberi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rcr-office-olot-www_inhabitat_com_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RCR於2004年買下了這座舊鑄造廠後重新規畫為事務所的辦公室,並稱為Barberí實驗室。這座20世紀初建造的舊空間曾經歷火災,三位建築師們喜愛並尊重牆壁或天花上所留下的煙燻痕跡,也成為辦公室鮮明的元素。秉持著「修舊如舊」的精神保留原建築,僅在必要之處增添新的元素,展現出建築師們對於傳統與創新的熱愛。

在建築師走向創新形式、追隨Photogenic的曝光,甚至為了成就外在形式及結構,失去內部空間的靈光與外部周圍地景的連結,RCR Arquitectes卻寧願一次次探訪基地,閱讀基地想說的話,Carme Pigem就說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魔力,我們的動力是尋找每個地方的珍貴寶藏,或者是魔力存在於何處,最後要處理的問題是,什麼是重點?何者是你想呈現的,何處又是你所想弱化的。」RCR Arquitectes回到最初的命題-建築、地景、空間體驗,並努力讓家園,畫出恆遠詩意的建築風景,如Glenn Murcutt的評價,反映著對於歷史的尊重,同時清晰投射對於當下與未來的想像。

C518o1DWQAAtByb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座落於法國南部小鎮羅德茲(Rodez)的Soulages Museum,係以善用黑色創作而聞名全球的法國藝術家Pierre Soulages為名所成立的博物館,大量收藏著藝術家的作品,RCR Arquitectes在2010年獲選為其操刀,2014年完工。整體以一系列不同尺度的量體構成,僅使用 Cor-ten 耐候性鋼材,讓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肌理變化。
RCR-Arquitectes-Pritzker-Prize-2017-06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row-house-olot-girona-spain-architecture
Photo Credit:Hisao Suzuki
2012年所設計的私人住宅Row House,建築師在整體項目的追求希望能回歸到家的本質,保留傳統加泰隆尼亞的建築風格與立面結構,以完全開放的單一空間,減少過多的構件,然而卻利用不同水平來提供各個場域的隱私。

本文經MOT TIMES明日誌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

MOT TIMES

MOT TIMES明日誌,以設計洞見未來。華文區最有態度的線上設計媒體,每日定量供應維他命A (Architecture) 與維他命D (Design),建議定期服用,不只醒腦還常保耳聰目明。MOT TIMES明日誌致力發掘全球設計趣聞、觀察國際設計趨勢,且深度專訪全球創意人物、設計品牌經營者,每月並配合活動與講座,推出多元的深度專題。 本專欄由MOT TIMES明日誌編輯群與特約作者輪流執筆,讓讀者隨時掌握全球與台灣設計的趨勢脈動。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