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這個來自蘇黎士、已經存在近20年的實用包款品牌,以環保、耐用及創新的特色,創造出形象鮮明的品牌形象。近年,FREITAG也逐漸在日本、台灣等地開設新店面,將品牌永續經營的特色概念帶入亞洲。
文字:顧庭歡
FREITAG,這個來自蘇黎士、已經存在近20年的實用包款品牌,以環保、耐用及創新的特色,創造出形象鮮明的品牌形象。每一個縫上FREITAG商標的包袋,都是在無數次設計的焠鍊與改良下誕生,使用上方便又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一如品牌創造者Markus Freitag與Daniel Freitag當年創業的初衷。
這個品牌誕生的過程,一切都要追溯回Freitag兄弟念書的學生時代。1993年時,Markus Freitag還在念平面設計,與其他的學生分租公寓,平時則以腳踏車代步。這樣的生活模式在歐洲非常普遍,也因為總是花許多時間在腳踏車上通勤,兄弟倆發現幾乎所有的包包都不適合在騎腳踏車時使用,當時網際網路發展還不成熟,苦惱的兄弟倆很難找到心儀的包包,所以決定土法煉鋼,動手設計自認最合用的背包。該年,第一個FREITAG樣品誕生,開啟了Freitag兄弟不一樣的人生。這回來到台灣接受採訪的Markus Freitag回想當時製作第一個包包時表示:「我們簡直進入了瘋狂的境界,甚至還自己買了工業用的縫紉機!」

Photo Credit:Freitag
在材質的選擇上,Freitag兄弟選擇了在美國與台灣不常見,但歐洲幾乎每一個貨運公司都有的卡車帆布套(truck tarpaulins)做為包包主要的素材。這不是一種普通的帆布,而是一種非常強壯、既不畏風吹雨打也非常耐髒耐磨的特殊厚帆布。此外,還找來廢棄車上的安全帶製成揹帶,以及腳踏車內胎製成壓條。「我們想給別人不要的『垃圾』一個重生的機會。」Markus Freitag說。在這幾年郵差包成為潮流男女的人氣產品後,他們又設計出了各式各樣的電腦包、行李包、小錢包與適合仕女使用的專用包。
愈來愈多人注意到FREITAG這個品牌之際,也就是Freitag兄弟面臨挑戰的開始,Markus Freitag表示:「我們開始量產以後逐漸收購了蘇黎士大部分的帆布,最後只能從周邊別的國家進口。而且,我們發現帆布的價格會因為顏色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我們都是秤重計價,有的時候藍色帆布量多了,價格就會低;有時我們需要綠色帆布的時候,卻供不應求,因此就得多付一些錢囉!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會試著少買一點藍色的布料,讓資金可以轉移到綠色的布料上,長期下來也維持了一定的交易原則與系統。」幸好隨著網路世界益加發達、成熟Freitag兄弟發現直接以電子郵件跟貨運公司聯繫,很快就可以得知本年度有哪些卡車公司要換裝,又是什麼樣顏色的布料。
直接從報廢的源頭找到原料來源,一般人會佩服兩兄弟的創意,但他們表示這是源自於FREITAG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跟永續經營的概念緊緊相扣。

Photo Credit:Freitag

Photo Credit:Freitag
Markus Freitag表示,他們想要透過這個品牌傳達「根本落實資源回收」的核心思想,這個出發點其實很簡單,因為人類是地球上佔地最多、消耗最多的物種,當然得負起更多的責任。在歐洲, 除了Markus Freitag的母國瑞士,德國、芬蘭與瑞典等,都是非常在意環境維護、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國家。相較之下,多數亞洲國家在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在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等觀念上,發展得比較慢。
Markus Freitag提到,早年多數的亞洲消費者會希望用金錢換到嶄新的名牌包袋,而不是略帶時間風化感的FREITAG。因此當FREITAG在日本東京開設亞洲第一間店,旋即引起日本消費者的關注與喜愛時,兄弟倆真的是又驚又喜。
Markus回想,之所以能在已高度發展的日本順利推行他們的環保概念,主要是因為日本文化同樣也有尊重環境、愛護自然大地的元素存在。他還提及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學概念,其實正與FREITAG的靈魂互相呼應,因此FREITAG那佈滿歲月痕跡、在風雨中被摧殘過的帆布,以及粗獷、不完美的形象,特別容易引起日本消費者的共鳴。

Photo Credit:Freitag
兩年前開始,他在富錦樹的邀請下在台灣各地展開了FREITAG Pop-Up Shop計畫。這個Pop-Up Shop計畫像是一個宣示、一種測試水溫的手法,拉近台灣民眾與FREITAG品牌的互動。消費者可以實際看見FREITAG不同包款的設計、觸摸卡車帆布包的質感、透過閱讀週邊出版品以更深刻了解品牌特性與FREITAG的環保計畫。如今已正式在台灣展開銷售的FREITAG,以其時髦繽紛的商品系列,成功擄獲了台灣年輕人的心,成為環保意識強烈的潮流品牌。

Photo Credit:Freitag

Photo Credit:Freitag
在成功進軍亞洲市場後,Markus Freitag眼光看得更深遠,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既有的卡車帆布來源將大大落後於訂貨量。尤其品牌成立20年以來,近五年的銷售幾乎是每年成長5至10%,如今 已經到了找尋材質的替代方案的時候。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具有實驗性的F-ABRIC誕生了,Markus Freitag表示:「這種材料更舒適、輕巧、快乾,且能夠在自然中分解,成分是以麻與木代爾紗線(Model)為主,透過不同的織法形成高強度的布料。」Markus也說,目前這項技術能夠支援衣物的製作,似乎還是不能取代強韌的卡車帆布製作成各種包包產品,但是他也不排除未來使用這種新的素材製成新的環保包。

Photo Credit:Freitag
至於獲利模式,Markus笑著說,他其實並沒有因為這個品牌而成為富有的人,對於Freitag兄弟而言,這個品牌最珍貴的是真誠的態度與對環境的責任感,他們始終沒有忘記當初選擇素材時的初衷。Freitag兄弟希望靠著這個品牌,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概念更充滿使命感。

Photo Credit:Freitag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