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說的是,在2004到2008年之間,在那個Facebook還沒有在台灣爆紅,在那個所謂的Web 2.0時代,你是否也有很多朋友,也曾經有過自己的部落格?
我上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科技散文書《用iPhone分手,在臉書上大和解》出版時,書中應該完全沒有提到「部落格」這件事。剛剛想來,覺得這有點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並不是遺漏了在書中沒寫到,而是意識到我這個世代,曾經歷過如此有趣的網路風潮。
BBS vs. 部落格
從1997年起,就開始有了Blog這個詞(從Weblog而來)。當時的我雖然已經開始慢慢熱衷於網路,但除了各個網站之外,主要就是BBS。
沒聽過Blog,當然也沒聽過後來被Google收購的Blogger.com。可以說我整個大學生活,正好趕上Web 1.0最風生水起的年代,但所有跟文章發表、生活紀錄有關的內容,我們多數同學都是放在各個BBS的個人版上。
我在當兵期間,開始注意到PCHome有一個個人新聞台,也寫過一陣子。但那比較算是「明日報」關站之後遺留下的產物,我也不太確定當時推出這項服務的時候,明日報是否知道已經有「Blog」這個東西。但我猜測我真正接觸到部落格這玩意兒,應該是我退伍開始工作之後。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在第一份工作剛開始做了一些網路相關的小題目,有些挺有趣的。比如說關於「瀏覽器大戰」,我介紹了當時正要竄紅的Firefox還有其他一些當時瀏覽器霸主IE 6以外的瀏覽器產品。
另外一個有趣的,就是介紹當時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部落格服務平台,像是Blogger.com、無名小站、Pixnet等等。為了寫這個專題,我還去註冊了大概6到7個部落格平台,親自使用,截圖和介紹。不過我最後定居的,是使用別人免費提供的Wordpress,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先跳過。
在那個Facebook還沒有爆紅的年代
我想要說的是,在2004到2008年之間,在那個Facebook還沒有在台灣爆紅,在那個所謂的Web 2.0時代,我有好多朋友——他們有些人曾有BBS的個人版,但多數沒有——也曾經有過自己的部落格。
我有一位高中好友,對於他很喜歡寫東西這件事,我不太有印象,但在他研究所出國交換的時候,大概是遊子無聊,他開了一個部落格。裡面寫了他在國外的一些記錄和心得,我每次讀來都津津有味。
我有個大學同學,很愛爬山、很愛出國,畢業之後去了中國工作,爬了很多厲害的山。這些都記錄在他的部落格中,照片也是。
另有一位高中好友,他才氣高、文筆好,運動看得又多又深,後來也是在大概05年前後陸陸續續寫了一些跟運動有關的英文部落格。
同樣是高中好友,資訊本科,但一度瘋狂熱愛電影,當我快要轉換工作去開咖啡店時,他問我如果他離職,是否有什麼文字工作可做?我推薦他開始寫影評,每天寫,說不定可以弄出點名堂。
他真的就自己架了Wordpress,我幫他選一些模版,跟他討論一些策略,他就開始寫了。他寫得非常認真,曾經每天要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然後就寫影評,就這樣堅持了好一陣子。我很想跟你說他現在是知名影評人或是在電影圈工作,恩....但,至少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其實不只是朋友,還有更多部落格,我是不小心讀到他們某篇文章,然後開始透過RSS訂閱他們。每天在閱讀器中,只要看到他們有發文,就會很開心,迫不急待想要看看他們分享什麼。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大家都停下來了,我也好久沒寫了。真實世界朋友們的聯繫沒斷,透過社群網站(主要是Facebook後來是IG),我們其實依然知道彼此近況。
當時訂閱的許多部落格,後來很多也停更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部落格收納的不只是文字
我的意思不是現在沒有部落格、部落客,或文字創作者,這些依然很多。而且雖然很多台灣的部落格平台關掉了,但依然有很多好的平台、好的作者和好的文章。Pixnet還在,Blogger.com也還在,甚至2012年Blogger.com的創辦人Evan Williams還推出了介面更漂亮,更有社群網站感覺的Medium。後續類似的Ghost、Matters、方格子等等。
但如果沒有那個突然有點狂熱的部落格年代,或許我根本看不到我的朋友們在那些時候的那些記錄。
當然,後面的年輕人之間,有了社群媒體,一樣可以記錄生活、故事、想法,而且比當時的部落格還傳播的更快、更遠、更「病毒」。
但我懷念的,是沒有News Feed要一直滑動,是隨遇而安看到彼此一時興起留下的吉光片羽。
我懷念的,是依然帶有一點匿名神秘感,只有站名沒有實名。
我懷念的,是我們好像在跟某人對話,但其實是在跟自己對話。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偶爾看見路人邊走路邊用手機,我總忍不住想起漫畫《獵人》裡,那本大大的遊戲書
- 雖然照片的白平衡都有點問題,卻沒有修圖的痕跡——不復存在的無名小站
- 「來去網咖連線啦!」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泡麵與水餃總是比我煮得更好吃
核稿編輯:林君玶